王夢雨
海豚生活在鯨群里,獅子把羚羊當寶貝,狗當負鼠的媽媽……動物間存在著一些奇怪的養(yǎng)育行為。
獅子應該是捕食羚羊的,但在非洲桑布魯保護區(qū),母獅卡穆尼亞克遇到一只出生不久的小羚羊時,非但沒有殺死它,反而將小羚羊帶在身邊照顧,趕走其他試圖捕食小羚羊的動物,還允許小羚羊的親生母親給它喂奶。這期間卡穆尼亞克一直在忍受饑餓,變得瘦弱。和小羚羊在一起16天后,一只雄獅趁著又累又餓的卡穆尼亞克睡著時,捕食了小羚羊。在這之后,卡穆尼亞克又先后有過5次收養(yǎng)羚羊的行為,它似乎非常樂于成為小羚羊的“養(yǎng)母”,直到小羚羊離開它。
抹香鯨是一種生活在深海的肉食動物,并不喜歡和其他動物交流。然而,2011年,研究人員在葡萄牙亞速爾群島周圍看到一個抹香鯨群中有一頭脊柱畸形的寬吻海豚。它們并非偶然碰到一起,顯然抹香鯨們已經(jīng)照顧這只海豚很久了,會和海豚一起嬉戲,十分親密。研究人員猜測,也許這頭海豚因為脊柱畸形跟不上同伴而被拋棄了,但這讓它和行動緩慢的抹香鯨有了相處的機會。
在巴西,幾只剛出生的小負鼠失去了媽媽,一名馴狗師發(fā)現(xiàn)了它們,將它們帶回了家,并讓自己的狗普拉蒂尼亞成為了小負鼠的“臨時媽媽”。普拉蒂尼亞給小負鼠喂奶、保暖,還會讓小負鼠爬到它身上,帶著它們?nèi)ザ碉L。
生活在非洲南部坦噶尼喀湖的慈鯛(diāo)會積極地尋找周圍的小魚,讓它們生活在自己的魚群中,然而,它們可沒安好心。捕食者通常會選擇最容易得手的獵物,當捕食者攻擊慈鯛群時,這些被收養(yǎng)的小魚就被慈鯛父母當成了保護親生寶寶的擋箭牌。
部分杜鵑鳥不愛筑巢,會將蛋產(chǎn)在其他鳥的巢穴中,讓其它鳥幫忙孵化和哺育后代,這種行為被稱為“巢寄生”。到目前為止,杜鵑的蛋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100多種鳥類的巢穴中。有時杜鵑蛋會被寄主鳥發(fā)現(xiàn)并清除,但只要杜鵑幼崽破殼而出,就會得到寄主鳥的喂養(yǎng)和照顧。這些養(yǎng)父母的體型甚至比杜鵑雛鳥要小得多,比如蘆葦鶯,其體重只有杜鵑的1/8。但即便體型差異巨大,養(yǎng)父母還是盡職盡責地將巢中的“巨嬰”養(yǎng)大。而包括杜鵑在內(nèi),共有80多種鳥有巢寄生行為。
撫養(yǎng)后代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為什么動物會收養(yǎng)并非同類的動物呢?研究人員認為,動物都有想成為父母的欲望,有時這種執(zhí)念會不顧物種差異;繁殖期一些激素的分泌也可能使它們“母愛泛濫”;一些動物則尚未具備辨別自己孩子的能力,容易成為其他動物的養(yǎng)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