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
聽說我的職場媽媽,欠我一句“對不起”?呵呵呵,你一定是在逗我……
長了這么大,走了這么遠的路,在我四舍五入快30年的人生里,我無數(shù)次感慨自己是個幸運的人,而最幸運的,莫過于我有一個“職場媽媽”。
職場媽媽有什么錯?職場媽媽為什么要說對不起?為人子女,我反而慶幸,媽媽能選擇讓她的人生里,不止有我,還有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
我媽生于1965年,如今年過半百,依然還是個職場媽媽。
生我那年,我媽年方27。彼時她是一名中學女教師,和我爸一樣,剛剛大學畢業(yè)成為老師沒有幾年,工作很忙,所以我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但隔代撫養(yǎng)的方式,和教師子女的身份,并沒有讓我成為“留守兒童”。
不可否認的是,我媽也的確因為工作繁忙,忽略過我。
小時候家里分工很明確,周一到周五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周五放學爸媽接我去過周末,周日的晚上再把我送回爺爺奶奶家。有好幾次我媽都因為工作太忙、下課太晚,將我“忘”在了幼兒園。
那畫面現(xiàn)在想想,又慘又好笑:我趴在桌子上睡著了,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動畫片已經開始播第二遍,身邊小朋友都走了,只有我還在。
那么我有因為沒看到媽媽而哇哇大哭嗎?我沒有,我會選一本書坐下來自己看,或者自己畫畫,然后繼續(xù)等。
為什么???因為我知道媽媽一定會來,這種對媽媽的信任和安全感,讓我一點都不擔心我媽會不管我。事實也是如此,雖然會遲到,但我媽總會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帶著我最愛吃的冰激凌或面包,接我回家。
長大后,我雖然偶爾拿這件事調侃我媽,但也從不認為她需要因此愧疚或自責。相反,正是因為這些“忽略”“遲到”,我收獲了更多獨處與自我成長的機會。
回頭想想,那時候我正處于學齡初期(3~6歲),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論,個體該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主動性和獨立性,獲得自主感,建立自信心。而我媽“職場媽媽”的身份,恰好起到了助攻作用。
試想,如果我媽不是職場媽媽,那我可能沒機會學習如何獨自玩耍,也就很難去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習慣;如果我媽不是職場媽媽,那我可能沒機會在小小年紀就感受到“獨立自主”的力量,獲得良好的自主意識,也更難為以后擁有足夠的自信打下基礎。
而我媽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有眼界的職場人士,似乎早早就看破了這一點,所以她從不強求自己一定要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從不希冀自己能做“超人媽媽”。
不得不說,為人父母也要避免“自作多情”,很多時候所謂的自責、內疚,都是父母自己把自己推入了怪圈,是父母單方面強求自己要“完美”,覺得一點過錯或疏忽就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比如我爸媽幾乎沒去學校給我開過家長會,一方面是因為忙,另一方面是因為老師總說我爸媽不用來……再比如我的第一次以及往后每一次舞蹈演出或主持、朗誦、辯論、考試等等,我媽也不是都在場……還比如,我進行很多第一次的嘗試,或者收獲很多第一次的成功時,我媽也不在場,我媽的確錯過了挺多。
但我的職場媽媽,也只是錯過了我的某個第一次或某個表演、嘗試而已,她又沒有錯過我的成長、我的人生。所以她不需要內疚,更不需要覺得對不起。
《請回答1988》里,有一句臺詞這樣說道: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chuàng)造了媽媽。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
這幾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它觸動我。我現(xiàn)在僅僅是用鍵盤敲下這幾個字,也覺得眼底有淚。
媽媽就是我的守護神啊,本來她只是個普通的神,但因為她是職場媽媽,所以我一直覺得她是那種很厲害的神,有很多隱藏技能的那一種。
你想啊,她又要當媽媽,還要當妻子,還要當老師……這么多身份放在一起,她居然還能有條不紊地把生活過好,把我照顧好,簡直不可思議。
我媽是真忙,別看教師一年有兩個假期,碰上當班主任或帶畢業(yè)班,一樣忙到昏天黑地。
比如我們家,倆老師,最夸張的是我中考那年,我爸是我的物理老師,每天我們實驗班加課到晚上7:30,而我媽那年當班主任,帶高三,晚上7:30她已經要在教室開始看學生上晚自習了,所以我們一家三口,有大半年的時間,沒有一起吃過晚飯。更慘的是,我媽晚上11:30下自習,她到家的時候,我基本已經睡著了。加上大家周六都要補課,所以大半年時間里,我們一家三口,只有周日的時間在一起,而我又常常因為困,會將這個白天睡過去,導致那段時間,我們彼此陪伴的時間,少之又少。
這樣的繁忙,在我們家是常態(tài)。所以的確有很多時候,比起別人家的媽媽,我媽對我的陪伴和照顧,要少一些。
但你要說,我媽因此欠我一個“對不起”,那我絕對不干。畢竟我媽,也不是故意不陪我的,她也有苦衷啊,我為人子女,看到媽媽的辛苦,體諒、心疼她還來不及,哪顧得上抱怨?
媽媽是我的守護神啊,守護的意義在于:我知道她就在我身后,目光灼灼地看著我,無論我走多遠、走到哪,媽媽都在那做我的后盾。而這種堅定和陪伴,并不需要她時刻在側。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會誤解了陪伴的含義,陪伴是一種走心的狀態(tài),而不是一種形式;孩子需要的陪伴,也不是隨叫隨到、仆人式的照顧,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支持。
我媽就是這樣,她給予我的陪伴,保持在一個安全距離里,讓我覺得既不會被打擾,又能夠被保護,特別踏實。而我覺得,這恰恰就是職場媽媽的優(yōu)勢,因為是職場媽媽,所有才擁有更多放手的機會;因為是職場媽媽,所以才更能體會獨立的重要,以言傳身教,傳遞一種獨立的精神。
要知道,我們?yōu)槿俗优?,除了能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學到很多,還會從父母的狀態(tài)中,感受并獲得很多。一個認可自身的職場媽媽,傳遞出來的一定是積極的能量,而這種對自我的肯定、對生活的積極,一定會影響到孩子。
這就是我說有一個職場媽媽很幸運的原因,比起啰里啰唆、嘮嘮叨叨講道理的那些媽媽,我的職場媽媽即使一言不發(fā),也能讓我學習到很多的人生道理,因為她本身就是行走的教科書。
她神采奕奕講課的樣子,讓我相信人一定有機會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她在燈下備課、閱卷的樣子,讓我知道無論何時都需要努力的要義;她享受生活、堅持自我的樣子,讓我學會如何做自己;她與父親恩愛的樣子,讓我相信愛、學會愛……一切美好的樣子,我的職場媽媽全都有,她的事業(yè)不僅讓她閃光,也讓我相信我會閃光。
所以,職場媽媽不需要說“對不起”,職場媽媽應該為自己能成為孩子的正能量而驕傲。
我曾經問我媽:“我讓你最驕傲的地方是啥?”
我媽想都不想就說:“你有自己的主見,又很獨立,能照顧自己,我很驕傲。當然,這主要是我把你養(yǎng)得好?!蔽艺娌恢?,她怎么就這么愛夸自己。
我的獨立,讓我媽很驕傲,我自己也很驕傲。
有人說,孩子堅強、獨立,是因為父母沒有陪在身邊;有人說,你這么懂事,一定沒人疼吧;還有人說,孩子越來越懂事,父母越來越自責……這都是什么邏輯?我的認知不太能理解這種說法。究竟得對生活有多絕望,有多么不被人疼愛,才會覺得堅強、獨立、懂事是一種悲慘啊。你們是不是對這些美好品質,有什么誤會?
有很多媽媽,會陷入一種自我糾結和矛盾,她們一邊企圖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宜,一邊嫌棄孩子自理能力不夠;一邊要求孩子獨立一點,結果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又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了,心里很失落。
這種糾結在孩子上大學的時候,表現(xiàn)得最明顯,明明要去面對未知的是孩子,結果媽媽反而顯得很不習慣、憂心忡忡,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每次看到這些媽媽,我就感慨:還好我媽作為新時代的獨立女性,思想覺悟比較高,早早就克制了自己這種糾結。
她一直以來都秉持著“獨立自主”的教育理念,和我爸兩個人,對我堅決貫徹“你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我們絕不幫你也絕不干涉你”的方針,將我一路放養(yǎng)。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我高考結束那年,送我走的時候,別人家都在上演一家三口抱頭痛哭的大戲,唯獨我爸媽,顯得特別喜慶,尤其我媽,一直念叨:“太好了,終于把你送走了?!睆哪翘扉_始直到今日,我爸媽依然保持著這種喜慶,他們仍舊努力工作著,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旅行、去露營、去打球、去約會……
看到他們這樣,我倒是很高興,一點都不心酸,甚至有點小驕傲,就像他們以我的堅強、獨立為驕傲一樣,我也以父母的獨立為驕傲,欣慰他們沒有因為我,而放棄自己的生活。我也替他們高興,因為他們的生活里不只有我,還有很多他們覺得重要的東西。而他們如此的狀態(tài),也是我的職場爸媽,這么多年來,給予我最寶貴的財富。
是他們的獨立、堅韌、自我,讓我有勇氣做自己,也讓我學著不為任何人或事而失去自己。尤其是我的媽媽,這么多年來,她雖然不如別人的媽媽那般無微不至,但她給我的愛只多不少。她可能沒時間總是陪著我,我生病她也不一定總能照顧我,但她卻不斷努力靠近我,看我喜歡的書、了解我喜歡的東西、接觸我的朋友,這就夠了……
我有時候會思考,父母能幫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很多父母做了很多,但到最后似乎孩子仍不滿足,父母也依然覺得心有遺憾與愧疚。在我獨自出門在外的第7個年頭里,我想明白了:其實父母能夠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孩子擁有離開父母的能力;教孩子有能力獨立生活,應對生活的苦難;教孩子有勇氣去成為那個理想的自己。
以上,我想,我的父母做到了;我的職場媽媽,她做到了。
所以我說,有一個職場媽媽,有一雙父母如此,是我人生最幸運的事,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