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璇
炎炎夏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第二黨支部(以下簡稱“生科研二支部”)的黨員們頂著高溫烈陽,在稻田里進行雜交、取樣、收種工作。他們的衣服被汗水浸濕,褲腿沾滿泥巴。
水稻喜熱,太陽在哪里,生科研二支部的黨員們就到哪里,他們像候鳥一般,夏天在湖北,冬天飛去海南,完成水稻一年兩季的培育和研究,讓一粒種子成長為沉甸甸的稻穗。
生科研二支部是以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縱向創(chuàng)建的黨支部,支部主要由朱英國院士等7個課題組的博士、碩士研究生黨員構(gòu)成,現(xiàn)有正式黨員25名。
“朱英國院士在世時,幾十年如一日率領(lǐng)團隊在湖北、海南等地工作,將個人奮斗與國家需求緊密結(jié)合,堅持奮斗到最后一刻。他像候鳥一樣追著太陽,一生與水稻打交道。作為朱院士弟子的同學們,正沿著朱院士的足跡繼續(xù)前行,爭當新時代‘水稻候鳥?!蔽錆h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書記宋俊杰說道。
“你對水稻有感情,水稻就會對你有感情,水稻研究就會越做越有興趣。”朱英國院士曾經(jīng)的諄諄教誨鼓勵著生科研二支部成員們積極投身水稻研究。在海南陵水南繁基地、武漢花山育種基地、鄂州試驗基地,經(jīng)常出現(xiàn)支部黨員們的身影。
由于水稻種植受氣候影響大,本應愜意的暑假,卻是生科研二支部黨員們異常忙碌的日子。
7月21日晚10時,結(jié)束一天實驗的黨支部副書記朱琳告訴記者,她的生活幾乎兩點一線,在實驗室一待就是10多個小時,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稻田。
支部黨員謝斌暑假扎根在基地數(shù)十天,每天6時開啟一天的工作,俯身、取稻、觀察……及時記錄水稻的“一舉一動”,幾乎沒有周末和節(jié)假日。
在稻田與水稻親密接觸,在實驗室潛心鉆研。支部黨員在學術(shù)方面也是碩果累累,近3年來,共發(fā)表SCI論文20篇,獲批專利1項。同時,他們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研究,助力紅蓮型雜交水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和應用。
“水稻的生長過程就像是人的成長階段,播撒種子、精心培育、收獲果實?!鄙蒲卸Р繒浿彀脑平榻B,支部借鑒水稻的生長周期,按照“揚帆播種期—同心分蘗期—逐夢孕穗期—勤耕結(jié)實期”四個時期,開展黨員學習教育,在不同時期通過不同活動,建設(shè)一支理想信念堅定、知行合一的黨員隊伍。
“揚帆播種期開展紅色教育活動,播撒紅色種子,厚植愛國情懷;同心分蘗期學習英雄前輩或者身邊人的典型事跡,通過榜樣引領(lǐng),凝聚青年力量;逐夢孕穗期邀請扎根基層的校友召開經(jīng)驗交流會,激勵黨員到基層施展才干,為祖國建功立業(yè);勤耕結(jié)實期總結(jié)經(jīng)驗,談感想、找差距、談不足,找準發(fā)展方向?!敝彀脑普f。
“在一次次支部活動中,朱英國院士‘為天下蒼生饑寒終身奮斗的信念不斷激勵著我們,支部成員間的交往與溝通也不斷增強。”黨員周明驁說,“我要學習朱院士心懷天下、愛黨報國的精神,秉承‘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的決心,不畏艱難,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