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曉昱
白居易的《賣炭翁》是一篇經(jīng)典之作,其中塑造的“賣炭翁”這一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靜心品讀作品,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有言”與“無言”中創(chuàng)造的直擊心靈的文本張力。
詩中的“有言”
在詩歌的第一節(jié),作者用既簡潔精練又生動準確的語言交代了賣炭翁的艱苦生活,無一處閑筆,為賣炭翁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旨的凸顯做足了鋪墊。
詩中的“翁”“兩鬢蒼蒼”,表明主人公是一位老人;“伐薪”“燒炭”寫出了炭得來之不易;“南山”說明伐薪燒炭之地偏遠;“滿面塵灰”“煙火色”“十指黑”寫出了老人勞動的艱辛。詩歌開頭短短四句,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滿臉灰塵、佝僂著身子在深山中艱難地伐木燒炭的老人形象。接下來作者又交代了賣炭翁艱難燒炭、賣炭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更高的生活需求,而只是為了生存下來。賣炭翁在自己只著單衣無法御寒的情況下仍然希望天氣再寒冷些,只為他的一車炭能夠賣出一個好價錢,從而可以換取最基本的生活物品。作者通過簡短的文字告訴我們,在寒冷的雪后,饑寒難耐的賣炭翁在深雪中艱難地趕著牛車來到坊市,只為賣炭得錢活下去。
詩中的“無言”
賣炭翁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坊市前,寄托著全部生活期望的一車炭卻被“宮使”掠奪一空,他只得到價值遠遠低于一車炭的“半匹紅紗一丈綾”,詩歌到此戛然而止。但是按照故事發(fā)展的脈絡,我們不難想到等待賣炭翁的該是怎樣的悲慘命運。饑寒交迫的老人拿什么來充饑御寒?他是否能挨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作者不著一言,卻令讀者心生悲痛,勝過千言。
詩中的“有言”揮毫潑墨、擲地有聲,生動刻畫人物形象;詩中的“無言”大膽留白、引人思考,深刻表現(xiàn)人物命運。作者精準把握“寫”與“不寫”的尺度,既講好了故事又畫好了人物,千百年來,讓人深受感動。
(作者單位:盤錦市雙臺子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