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源
海安羅漢龍起源于江淮流域里下河南緣,在其腕龍動作的套路格局中,因凸顯出足以令人驚心動魄的堆疊羅漢而與南方龍舞有所不同,故而得名“羅漢龍”。羅漢龍舞藝術(shù)因?qū)俸0残仑S村(古稱塘家池)丁姓家族獨家擁有,代代相傳,經(jīng)過“上八代”“下八代”的傳承,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時間,又被稱作“丁家龍”。海安舞龍最初目的就是舞龍祈退水,民間傳說由于沿海澇災(zāi)不斷,百姓深受其害,有一天,塘家池上方出現(xiàn)了一條小白龍,將田里的積水都吸走了,百姓為了紀(jì)念小白龍給他們帶來豐收,模仿小白龍吞吐水的樣子,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丁家龍。
羅漢龍使用的龍具為13節(jié)布龍,龍身直徑30—40厘米,全長24米左右。其制作極為考究,雙叉玉角,渾圓龍口,齒不出唇,雙目傳情,周身雪白,彩繪淡雅,唯胡須殷紅似火,引人入目。相傳這一龍具造型,一為表現(xiàn)白面紅須乃小白龍心地善良、忠貞于民之象征;二為海安里下河群龍之中,胡須有白、黑、棕、黃、紅五色之分,紅色龍須排輩最小,可在群龍會舞時,不因冒犯戒律而受責(zé)。羅漢龍表演時,由引龍人、龍頭、龍尾和9個“把手”參與舞動,另有8個“架子”,參與疊羅漢。
羅漢龍以“圓曲相依”形成陣圖變化。其“圓”給人以飽滿豐富的形式美感,其“曲”則給人以流暢延伸的形式美感。陣圖多具獨到之處,僅以“舞大花”為例,就有“坐龍花”“跑龍花”“睡龍花”“背龍花”“勾腳龍花”“跳滾龍花”等多種動作形態(tài),無一不令人叫絕稱奇。再以邊舞邊疊的“疊羅漢”為例,在不使用任何器械的條件下,堆出三層相加、四層相疊的多層“寶塔”。其造型分有“單元寶”“雙元寶”“仙橋?qū)毸薄隘B心寶塔”“三級寶塔”“四級寶塔”“牡丹花”“翹荷花”“送麒麟”“哪吒鬧?!薄傍喿犹允场薄氨P八仙”等多種造型,其最高者可及8米以上。其時,龍珠高舉,龍頭高昂,龍身翻騰,龍尾律動,懾神之風(fēng)采,動魄之技藝,更能顯示龍的氣概、龍的精神,精深展示龍舞藝術(shù)。
羅漢龍在唐家池丁姓人中代代相傳。1949年前迫于生計到上海拉黃包車、蹬三輪車的丁姓人,在慶祝上海解放一周年的時候,自動掏腰包、“湊份子”,扎出了一條小白龍,代表上海蓬萊區(qū)(今黃浦區(qū))工會,參加了慶祝大游行。在眾多舞龍隊中,他們以邊舞邊疊羅漢的特色表演獨領(lǐng)風(fēng)騷,搶占鰲頭。陳毅市長親切接見了他們,并且讓軍管會的干部給他們一人獎勵一套軍裝、一條毛巾。
羅漢龍重獲新生之后,經(jīng)過海安文化館的精心整理、發(fā)展創(chuàng)新,1985年被中央電視臺搬上了熒屏;1987年參加江蘇省首屆音樂舞蹈節(jié),既是開場,也作大軸,在疾徐有致的鑼鼓聲中出足了風(fēng)頭,把“表演一等獎”的獎杯捧回唐家池;新千年到來之際,羅漢龍又舞到了北京,在第十六屆龍?zhí)稄R會暨第十三屆“龍?zhí)侗比珖鴥?yōu)秀民間花會大賽中奪得了金獎。2018年,丁家龍在江蘇省“美好新時代 舞動大江?!弊辖鹞幕囆g(shù)節(jié)群文廣場演出·南通專場的表演,博得上千市民的喝彩。之后,丁家龍在2020中國·海安523文化藝術(shù)節(jié)暨“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節(jié)開幕式上精彩亮相,收獲了塔吉克斯坦、埃及、伊朗等國友人的掌聲。
新豐村老一輩舞龍人早已過了花甲之年,舞龍隊的主力成員都漸漸老去?!捌饺绽锬贻p人都在外工作,逢年過節(jié)舞龍隊的成員才漸漸多起來,但是平時組織一個十七八個人的舞龍隊還是不成問題的?!倍〖引埖谑舜鷤魅硕∮郎f。舞龍不僅能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海安文明史里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倡導(dǎo)群眾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傳統(tǒng)文化知識普及,海安重新整合資源舞龍,不僅有成年男子舞龍隊,還組建女子舞龍隊和童子舞龍隊,利用“萬里千家”“樂一天”進(jìn)行巡回惠民演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倡導(dǎo)文明新風(fēng)尚,持續(xù)奏響文化惠民“交響樂”。
(責(zé)編? 韋露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