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珊
在中國古代,月亮?xí)r常出現(xiàn)在文人墨客的經(jīng)典詩句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足見人們對于月亮的喜愛。其實在植物界,也有很多以月亮為名或者與月亮有關(guān)的植物花卉,比如桂花、月見草、六月雪、月季花、曇花、月光花和朧月等。人們將它們與月亮相結(jié)合,無形中為這些花兒又增添了些許美麗,使得它們更加迷人。
天香桂子——桂花
古人稱農(nóng)歷八月為“桂月”,稱月亮為“桂輪”。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桂花又叫木犀,人們習(xí)慣根據(jù)花朵的不同顏色將它們分為金桂(黃色)、銀桂(白色)和丹桂(橙紅色),或以葉子形狀劃分,則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等,若以花期劃分,有四季桂、八月桂、月月桂之分。不管是何種桂花,其花瓣很小,呈簇生狀,桂香濃郁,素有“九里香”的美譽。有學(xué)者曾從桂花樣品中分離出包括烯、酮、醇等在內(nèi)的十幾種香氣成分,因桂花通過新陳代謝不斷分泌芳香油,這些芳香油會隨著空氣中的水分一同散發(fā),在很遠(yuǎn)的地方也能聞到桂花濃郁的香味。
自古以來,桂花就受人喜愛。許多詩詞和神話中都把桂花與月亮聯(lián)系起來。如楊萬里的“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還有白居易的“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都把桂花香譽為從月亮上飄落人間的香。在“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中,桂花是生長在月亮上的神樹,人們將桂花視為與天上月亮共生共存、彼此呼應(yīng)的美好事物。天上月圓,人間花好,成就“花好月圓”之境。
桂冠詩人——月桂
雖然與桂花僅一字之差,月桂實際上與“土生土長”的桂花沒有半點關(guān)系,它們來自遙遠(yuǎn)的地中海區(qū)域,是樟科常綠喬木。為了適應(yīng)干燥的地中海氣候,減少水分揮發(fā),月桂的葉子呈革質(zhì),表面附有厚厚的蠟質(zhì)層,即使脫水也不會迅速萎蔫。在古希臘,人們常以月桂樹葉編成冠冕,奉獻(xiàn)給英雄或詩人表示崇敬。
月桂也有香味,不過它的香味來自于它的葉。月桂葉中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這些芳香的化學(xué)成分讓它在香辛料大家庭中獲得了一席之地,輕輕一揉月桂的葉子,香氣就彌漫開來。它是歐洲人常用的調(diào)味料和餐點裝飾,廣泛用于醬汁、湯、燉煮食物、豆類、肉類、家禽、魚、蔬菜、肉派等。
月下一現(xiàn)——曇花
曇花又名瓊花、韋陀花,隸屬于仙人掌科,原產(chǎn)于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qū)。那里氣候干熱,但在晚上則涼快許多,曇花只能在晚上開放才能避免強烈陽光的灼烤,而且曇花是通過昆蟲授粉的,熱帶地區(qū)晚上正是昆蟲活動頻繁的時候,所以晚上開花最有利于曇花授粉。曇花縮短開花時間,不僅可以避開強烈的陽光暴曬,又可以大大減少水分損失和能量消耗,有利于它的生存。
曇花開放時,花筒慢慢翹起,將紫色的外衣慢慢打開,然后由20多片花瓣組成的潔白如雪的大花朵就開放了。開放時,花瓣和花蕊都在顫動,艷麗動人。可是三四個小時之后,花冠閉合,花朵很快就凋謝,這就是珍貴的“曇花一現(xiàn)”。
月下美人——月見草
月見草作為柳葉菜科月見草屬植物的通稱,在我國常見的有月見草、美麗月見草、海濱月見草、粉花月見草等。月見草屬的植物,大多夜晚開放,白天閉合,有見月方放之意,故而得名月見草。
月見草原產(chǎn)于美洲。得益于它們嬌艷的外表,許多地方都引種栽培。月見草的花朵會吸引很多昆蟲,但飛蛾是它們最常見的顧客——因為它們的花晚上開得更好一些。因此,月見草在夜間開花,有可能是因為幫助它傳粉的昆蟲常常在夜間活動。
月見草除了花開美麗,香氣宜人,輕盈嬌艷,適于點綴夜景外,其植株還可提取芳香化合物——芳樟醇,是制作香料、化妝品、肥皂、日用品的良好植物,種子也可以榨油食用,是亟待開發(fā)的重要花卉、油料、藥用植物資源。
嫦娥奔月——月光花
月光花又名“嫦娥奔月”,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地區(qū),在我國多為人工栽培。月光花的白色花朵形似滿月,大而美麗,且在夜間開放,故得名。
20世紀(jì)70年代,廈門大學(xué)王再生教授從月光花的莖葉中提取到一種天然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月光花素,對調(diào)節(jié)植物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促進(jìn)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促進(jìn)作物生產(chǎn)方面有良好的應(yīng)用前景。
除了以上這些植物外,多肉植物中也有與月亮有關(guān)的植物,如菊科的新月、上弦月、銀月及藍(lán)月亮,景天科的朧月、銘月、月影,龍舌蘭科的月下童子等,都是具有上乘觀賞價值的多肉品種。
(摘自《科學(xué)之友》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