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銅娟
“文字有年齡,20歲人寫不出40歲人的文字,40歲人寫不出60歲人的文字?!币郧翱吹竭@句話,并沒有太多的感觸。而如今人到中年,經(jīng)歷過歲月的種種考驗,再重新讀起,卻驀然覺得字字入心。確實,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字。
年輕人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明艷動人、轟轟烈烈、濃妝艷抹,他們語不驚人死不休,就像女兒最近寫的作文。她經(jīng)常把認為寫得好的文章塞給我看,我總是只瞥一眼,就一笑而過。她嗔怪,說我對她不關心。我拗不過,挑了一篇《理想之光》來看,全文旁征博引,洋洋灑灑,基調激昂。文中不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閃射理想之光吧,心靈之星!把光流注入,未來的暮靄之中”等名言警句。一篇文章寫得熱鬧非凡,花團錦簇,而我卻掩面直笑。她小心翼翼地問我:“是否太過于激情澎湃了?”我看著她的眼睛說:“文字的選擇,是年齡的必然。青春如你,自然應當朝氣蓬勃,如果你寫得老氣橫秋,我倒要擔心了。”
中年人的文字圓潤,豐滿。生活的酸甜苦辣,到這兒已盡數(shù)品嘗,智商和判斷力都已到了人生巔峰,自然可以舉重若輕地寫大喜大悲、大開大合之事了。
我讀林清玄的文章,內心常常被一種叫喜悅、溫暖的情緒感染。從他的字里行間,我了解到他的童年十分困苦,兄弟姐妹眾多,經(jīng)常吃不飽飯。為了補充蛋白質,他曾經(jīng)捉過蟑螂烤來吃??蓪τ谪毟F,他舉重若輕,以平常文字寫艱難歲月,以溫暖之心,在日常生活中領悟幸福的真諦。他始終心懷柔軟,一直保持一顆慈悲的心寫真善美,帶給人們光明和溫暖。他的文字就像一杯清茗,空靈、蘊藉又回味無窮,讓我也真實地感受到“唯其柔軟,才能寬容;唯其柔軟,才能和諧”。
老者的文字,沒有年輕人的俊俏,也沒有中年人的老成持重。經(jīng)過時光的片片雕刻,他們想到的都是塵封在歲月中的點滴小事。
季羨林先生晚年的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我的家》,開頭是這樣寫的:我曾經(jīng)有一個溫馨的家。那時候,老祖和德華都還活著,她們從濟南遷來北京。我們住在一起……他總是寫些家常話,講他的嬸母、妻子、保姆,還有他的貓……再讀他回憶家鄉(xiāng)、出國求學,以及在清華園的文章,也都是平平淡淡,樸實無華。他寫到離開故鄉(xiāng)幾十年,從孩童時代走出去,記起小時候好吃的食物,滋味還在嘴巴里回旋。他寫和孫子同游黃山時的天倫之樂,也是娓娓道來,平常溫馨。作為著作等身的大家,這一路走來,不知道該有多少精彩華章可以大書特書。然而,當一切繁華都已成為過去,在龐大的記憶之城里,他最在意的卻是那些溫暖、動人的小細節(jié)。
文字確實是有年齡的,它隨著人的處境和心境一點點地變化,直到融合在午后的陽光里。年輕時,落筆為文,情真意切,猶如烈火烹油。人到中年,我更喜歡安靜平和的文字,由濃烈轉為平淡,縱有千轉百回,也要不緊不慢,不慌不忙。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經(jīng)歷過年輕時的炙熱,我也正學著放慢腳步,看庭前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