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
2022年10月2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七大會址中央大禮堂等地。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見證了中共七大的召開,它熠熠生輝,閃耀著延安精神的光芒。
會址選取一波三折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這次大會被評價為“建黨以后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和理論上的成熟。中共七大提出了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任務,為新民主主義中國設計了完整的路線圖,為新中國的成立準備了條件,在黨的理論發(fā)展史上乃至黨的自身建設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七大的會務保障工作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具體的保障工作由大會總務處直接承擔??倓仗幭略O會計科、招待科、供給科、衛(wèi)生科,主要任務是管理大會人事行政、負責大會的物資供給、建立新制度、創(chuàng)造新作風,以保證代表在物質生活上的便利,保證大會政治任務的完成。
出色的會務工作是中共七大成功舉行的基礎,同時也集中顯示了延安時期中共中央后勤保障工作的最高水平。
其實,在為召開七大而進行的所有實質性工作準備中,大會會址的選擇、禮堂的籌建工作是最早著手、動工的。1939年是七大籌備工作加速啟動的一年,也是七大會址選擇與相關建筑修建工作啟動的一年。隨著七大籌備工作的逐步深入,七大會址的選擇也幾經變化。
延安地近晉綏,侵華日軍因覬覦延安和西北地區(qū),早在1938年初就嘗試強渡黃河,但遭到八路軍留守部隊和邊區(qū)軍民的堅決抵抗,未能得逞。從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日機不定期空襲延安,給延安群眾帶來較大傷亡。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共中央考慮將會址選在延安之外的地方。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于召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并成立七大籌備委員會,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干擾并未開展實際工作。中共中央原定在1939年5月1日召開七大,但因代表的選舉工作相對遲緩,加上會議籌備和保障工作無法及時跟進,召開七大的時間只能一再延后。
最初,中共中央將會址選在比較隱蔽的安塞縣。1939年冬,中央抽調張子良、楊作材等得力干部和自衛(wèi)軍到安塞李家塔修建七大禮堂,要求禮堂可容納1000人左右,同時要造三四百孔窯洞,供參會代表住宿。由于工期很緊,負責設計的楊作材接連干了幾個通宵,完成了禮堂的設計圖紙,包括平面圖、立面圖、側面圖及斷面圖。
鑒于中央原先指定的禮堂地點過于隱蔽,環(huán)境背陽、陰冷,楊作材在取得張子良支持后,向李富春請示,在李家塔附近選擇新的建筑地點。地點選定后,他們組織了3個營的自衛(wèi)軍和熟練的石工、木工等開始修建。
建設管理方面,張子良等人在施工中采取“小承包”的傳統(tǒng)營造辦法,一個師傅帶領一部分工人,負責包工修建一部分工程。材料供給方面,所用磚瓦材料,請人燒制;由于木料十分缺乏,一根兩丈多長的榆木房梁,要委派100名自衛(wèi)軍從15里之外的山溝砍伐運輸;鑄鐵窗欞子等物件,請茶坊兵工廠澆鑄。茶坊兵工廠的技術人員把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設計的繁瑣造型修改為以五角星為主圖的圖案,并鑄上“1940”字樣。后來,這個大五角星鑄鐵窗欞,被用在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的正門上方。
為改善會議代表的住宿環(huán)境,窯洞內部用白灰粉刷。李家塔工程除會場和窯洞等主體建筑外,還修建了運動場。禮堂除正門外,還有兩個地道,分別向北、向東穿過山峁。
在施工隊伍的艱苦努力下,李家塔工程只用了三四個月就基本竣工了。這時,中共中央決定七大再次延期,安塞李家塔的后續(xù)工程停止。
李家塔工程結束后,楊作材奉命回延安,在棗園后溝建造一座能容納三四百人的禮堂,以供將要召開的中央擴大會議使用。該禮堂和木石結構的李家塔禮堂不同,采取的是木結構,所用木料是延安城遭轟炸后拆下來由邊區(qū)政府建設廳保管的木料。棗園后溝禮堂于1940年建成,雖然位置隱蔽,便于防空,但地方狹小,容不下那么多代表,且只有一口水井,水質又差,難以滿足幾百人同時用水需求,最終只好放棄這個地方。
安塞工程群和棗園后溝禮堂雖然沒能成為七大會址,但培養(yǎng)了張子良、楊作材及其施工隊伍,并為其后中央大禮堂的修建積累了經驗,做了技術上的準備。
動工興建大禮堂
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的修建緣于一次意外事故。
此地原來有座磚木結構的小禮堂,可容納三四百人,但在1941年冬天不慎被一場大火燒毀。小禮堂被燒毀的第三天,時任中央副秘書長李富春找到楊作材,要他在小禮堂原址上重新設計一個禮堂修建方案。
楊作材仔細考察地形地勢,很快拿出布局圖。這個方案是將禮堂修建在楊家?guī)X溝口的大田中間,把中央所有機關,如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統(tǒng)戰(zhàn)部、政策研究室、辦公廳、行政處等都集中到溝口的平坦地,形成一個較大的黨中央工作中心,可容納中央機關所有人員在里面辦公。李富春看了布局圖后笑著說:“你怎么了,是要在這里建都嗎?”由于修建規(guī)模較大,加之經費緊張,這一方案被否決。
隨后,中共中央決定在小禮堂原址興建新禮堂。根據中央的意圖,并聽取了魯藝等單位的意見,楊作材設計出帶有陜北建筑特點又融合現代風格的中央大禮堂。
楊作材從修建安塞李家塔禮堂中得出經驗,明白用作大梁的木料十分缺乏,即使費盡力氣采辦大木料,也沒有相應的鐵件把它們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做成一個整體性好的構件。而石料可以就地取材,避免了運輸上的麻煩,且當地石匠技術水平高。因此,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采取木石結構而不是磚木結構。
為避免禮堂內出現兩排阻擋視線的柱子,楊作材大膽采用大的石拱代替木梁。拱與拱之間用木料連接,所用木料提前計算好,拱砌成了,剩余木料做門窗剛好用完。
中央大禮堂的中間是一個主廳,可容納1000人左右,采用四座大的石拱作主梁。為提高石拱的承載能力,楊作材等參照隋代趙州橋的結構形式,在大拱上又修了幾孔小型磚拱,然后用單磚墻砌平,使它既能承重,又顯得平整、美觀。
為謹慎起見,楊作材等人又在東西兩側各修了輔助建筑,以抵御半圓拱可能產生的側推力。東邊修了小會議室,由于這里經常舉行周末舞會,人們把它叫作小舞廳;西邊建了三間房,分別用作閱覽室和游藝室。
修建大禮堂舞臺時,考慮到舞臺要有演出功能,楊作材認真聽取了魯藝等單位的意見,并最終在舞臺上采取了以橢圓拱為特色的建設方案。之所以采用橢圓拱,是因為舞臺本身比觀眾席的地面高,如果做成半圓拱的話,石拱就要做得很高或者減少舞臺的寬度才行。而橢圓拱不僅不需要減少舞臺的寬度,還能使舞臺與主廳的空間比例比較協(xié)調。
禮堂建成后,主廳的回音很大,影響演出效果。由于沒有測音工具,楊作材只能憑借經驗仔細察看,發(fā)現回音是從大拱上部的光滑面反射過來的。于是,他將當地常用的炕氈(羊毛氈)作為吸音材料釘了上去,吸音效果非常好。
中央大禮堂主廳共有四個出入口,兩兩對稱。為使外觀生動、活潑,四個門的建筑風格和施工方案不盡相同。主門(西邊塔樓下的大門)上的橫梁為平梁,為減輕橫梁的負載,施工人員首先選用一塊優(yōu)質石料作過梁,然后在過梁上部砌一個磚拱,使過梁只承受自重,上部重量則通過磚拱直接傳遞到墻體。
與主門相對的是東北面的那扇大門。這扇門在裝飾上既不能超過主門,又必須比其他大門突出。施工人員在進門處用石料砌一個小臺階,用橫直兩根石過梁就勢修建了一個門亭,過梁的一頭砌在磚墻上,一頭架在一根石柱上。
中央大禮堂于1942年春開始修建,年底完工。這座中西結合的禮堂,大廳長36米、寬34米、高11米,屋頂呈穹廬狀,可容納近千人,成為當時邊區(qū)首屈一指的大型建筑。
由于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完全具備承接全國代表大會的能力,楊家?guī)X周圍有中央辦公廳辦公樓和多處窯洞,還有中央黨校的校舍可供會議代表直接利用,中央大禮堂具備了舉行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基礎性條件。中共中央綜合考慮后,決定將七大會址定在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
設計布置七大會場
中央大禮堂修建期間,魯藝實驗劇團團委何文今和美術系教師鐘敬之接到中央辦公廳有關部門的通知,抽調他們參與楊家?guī)X禮堂七大會場的設計布置工作,負責內部裝潢。
在裝飾布置主席臺時,鐘敬之與何文今曾有兩種設想:一是把主席臺中間懸掛的毛澤東畫像加大,畫面擴大到一般會議掛像的4至5倍;二是塑造一座毛澤東的全身雕像,屹立于臺后中央。后來,大會籌備領導同志傳達中央意見,要求掛毛澤東、朱德的畫像。
主席臺正中毛澤東和朱德的巨幅側面頭像,由魯藝美術系主任王曼碩繪制而成。進入會場,首先映人眼簾的便是巨大的側面頭像,視線穿過縱深的三道穹隆圓拱,這幅畫像顯得格外莊重肅穆。
為解決主席臺毛澤東、朱德巨幅側面像兩旁的布局問題,鐘敬之等人提出懸掛六面黨旗以修飾和烘托主畫像,這六面黨旗象征中國共產黨召開過的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于是,畫像兩邊分別斜插著三面綴有鐮刀錘頭的黨旗。旗面撒開,兩側六面黨旗在斜底會聚,共同形成一個巨大的“V”字。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全國代表大會主席臺上第一次豎立正式的黨旗,從而結束了黨從一大至六大無正式黨旗的歷史。毛澤東、朱德畫像和黨旗的下方布置了一排青翠的柏枝略作遮掩,整個主席臺的布置象征著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曲折道路與斗爭歲月,寓意黨的生命如松柏般長青。
主席臺頂端的石拱上一條巨大的橫幅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下面懸掛紅色巨幅會標“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兩邊墻上掛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畫像,這是經過何文今等人修改后增加的設計,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國際共產主義事業(yè)中自由、平等和民族解放的自覺繼承。
主席臺前與左右兩側的長條桌子后面各放有扶手的靠背軟椅,供主席團成員就座。主席臺側面還安放著幾張供大會工作人員(主要是記錄人員)用的桌椅。主席臺的陳設十分樸素,只有幾張條桌和十幾把木椅。主席臺長條桌上,一字形擺著幾盆從山里采來的野菊花、馬蘭草,洋溢著節(jié)日氣氛。
中央大禮堂兩側三對圓穹的墻柱上掛了六個象征勝利的“V”字形裝飾架座,與黨旗交相呼應。架座中間釘有一個小標語牌,上書“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八個字。每個架座上插著四面黨旗,共有24面圍繞整個會場的坐席,象征中國共產黨已經創(chuàng)建了24個年頭,代表黨24年來取得勝利的斗爭歷程。
禮堂大廳里放著32排木質靠背椅,每排能坐24人,共200多張木椅。大廳中間留著甬道,兩旁還可以安放一些椅子作為邊座。禮堂后墻“同心同德”四個大字,是毛澤東親筆為大會題寫的主題詞。整個七大會場的設計布置,顯得隆重、簡潔、莊嚴、肅穆。
在自己建的房子里開大會
中央大禮堂的修建和裝潢,是在中共中央親自關懷下,在李富春等中央領導同志直接指導下,中央管理局各單位、邊區(qū)乃至各根據地齊心合力奮斗的成績。
當時,抗戰(zhàn)進入最艱難的時期,加上國民黨頑固派封鎖邊區(qū),導致物資供應困難,物價飛漲,中央財政狀況十分困難。大禮堂最初的營造預算是5萬法幣,最后核算費用是12萬法幣。幸得晉察冀等外地黨組織經費接濟才能支應。
1942年,晉察冀邊區(qū)的黨員群眾籌集300萬法幣,分500個包,由七大代表李赤然帶領1000名戰(zhàn)士(其中僅有200名老兵)運送,急行軍通過清水河、牧馬河和汾河三道水系。在黃新廷、余秋里等部隊保護下,他們穿越同蒲路封鎖線,抵達岢嵐根據地時,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帶領十多名干部趕到迎接。楊尚昆激動地說:“可立了大功,真了不起!”李赤然所部攜帶運到邊區(qū)的300萬法幣,總計重量為1.5萬斤,每一塊錢都是晉察冀軍民對黨的忠誠,被譽為“對邊區(qū)、對黨中央的最好獻禮,也是對七大的最好獻禮”。
在修建中央大禮堂的過程中,張子良、楊作材等人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做出了很大貢獻。從安塞李家塔工程、棗園禮堂建設工程到楊家?guī)X中央辦公廳“飛機樓”修建工程,幾年合作下來,張子良、楊作材等骨干和施工隊伍已成為一個大團隊。在修建安塞李家塔工程時,張子良負責施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工地上需要什么材料,可列清單隨時找他領取。到修建楊家?guī)X中央辦公廳“飛機樓”的時候,張子良已經是行政處副處長。但他保持謙虛低調的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技術工人的積極性,上下齊心,保障了中央大禮堂的修建工程順利進行。
中央大禮堂修建之時,剛剛成立的中央管理局在工作統(tǒng)籌和關系梳理方面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楊作材在晚年回憶道:“這幾座建筑物的建成,與邊區(qū)建設廳、魯藝、茶坊兵工廠、溫家溝農具廠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每當施工中遇到困難或材料缺乏時,這些單位總是給以及時的支持和無私的援助。沒有他們,這些建筑物是建不成的?!比缭瓉頊蕚溆迷诎踩罴宜Y堂的大五角星窗欞子,就被中央大禮堂使用而成為一個標志。而溫家溝農具廠為中央大禮堂修建隊伍專門制作了一個五輪復式滑車(上邊是三個輪子,下邊是兩個輪子,并用一根1寸粗的長麻繩作傳送帶)。每次吊裝大石頭或1米見方的梯形石頭時,兩人靠這個五輪復式滑車就能平穩(wěn)完成。這架滑車在當時的延安算是一個“現代化”工具了。
在中央管理局、邊區(qū)和各地黨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在張子良、楊作材等干部群眾的打拼下,中國共產黨靠著自己的力量,終于建成了中央大禮堂,解決了在自己建的房子里開會的問題。朱德在中共七大開幕式上的致辭,第一句話就是“這是在我們自己修的房子里開會”。
1945年4月23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
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