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茸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xiāng),這里的百姓對美食的迷戀延續(xù)了幾千年,直到2022年,蘇州人還是那么“愛吃”。而且這種愛好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但蘇州人也不是什么都吃的。蘇州人對吃是“挑剔”的,我們有自己“認”的味道,可以說是“情懷”,也可以說是一種“食癮”。
就好比蘇州人對“時令食物”的執(zhí)著是綿長且牢固的。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經(jīng)過一年又一年的四季更替,在胃里自動生成了一份“無形菜單”,每到一個時候,記憶中的味道就會被提取出來,通過神經(jīng)傳遞給大腦,生成了口水和期待。
就像在這個春雨綿綿的上午,我掐指一算:“該吃枇杷了?!睂τ谖覀兲K州人來說,好像不吃到枇杷,就沒有過這個春天一樣。
除了時令美食,還有許多味道是念舊的蘇州人放不下的。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變化而漸漸模糊不清,但神奇的是,唯有味道我們可以記得很久很牢。就好像無論小編多大了,最愛吃的還是媽媽煮的菜,因為那是家的味道,也是我心中“最蘇州”的味道。
味覺是有牽掛的。這份牽掛有多深呢?小編的妹妹吳斯怡說,是12000公里。從小在蘇州長大的妹妹,15歲的時候離開了蘇州去了美國??墒鞘畮啄赀^去了,她依舊有個“蘇州胃”,離得越遠,這份思念就越濃。但凡能回國,妹妹都會提前和我媽媽發(fā)消息約好:“大阿媽,回來了我要吃你做的水煮河蝦、田螺塞肉,還有還有,油燜筍……”
戀家的蘇州人啊,家鄉(xiāng)的味道是距離和時間無法沖淡的,即便成為了旅人,也是無法告別蘇州味道的。
在蘇州還有許多大街小巷里的味道,它們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也充斥在蘇州人的消化細胞中。它們的魔力到底有多強?且看小編上一篇的《最有味道的地方》,便能感受到其中一二。這里是漫談,小編就說個自己的小故事。
我是個特別好吃之人,只要被滿足了“吃的需求”,我便能揚起幸福的嘴角。印象很深刻,在我結(jié)婚大喜的那天,又是婚禮,又是敬酒,忙到晚上十一點多回家,和老公兩個人不自覺地肚子餓了,抓心撓肝的“食癮”把我們都指向了一個地方——“去那里!”
在這個浪漫至極的洞房花燭夜,還沒卸下新娘妝的我穿著小禮裙,跟老公開車來到了“天橋炒面”。一人一張小板凳,一碗炒面一只砂鍋,熱乎乎地下肚。那一年,在那個還在“倒春寒”的3月8日夜晚,在城市溫暖的炒面攤,一對傻笑著的新人,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熱氣騰騰的希望。
蘇州人對某些味道有很大的“念頭”,其實不僅是因為這些靈魂美食本身的獨特口味,還有那味道背后食客們自己的生活寫照。它們隨著歲月的流逝,浸潤在骨子里,幻化成一份記憶、情懷、情感,被深深地刻在了蘇州人的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