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中
童謠是兒童的詩,是小孩子的音樂。童謠總是美好的。童謠是母親的搖籃曲,是童真的詠嘆調(diào)。
說起童謠,每個地方都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地都活在特定地域的時空里,宛如一朵朵奇葩,妖嬈地綻放。
京杭大運河從滄州大地湯湯流過,千百年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兒歌、童謠在河流上漂來蕩去,在大運河兩岸滋生、發(fā)育、生長。這些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歌,就是一種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化,也是民間藝術(shù)。
小時候,父母下地干活,我被交給同院的大奶奶照看。大奶奶是烈士遺屬,七十多歲,雖不識字,做女紅卻很利落,還能說許多順口溜、兒歌、童謠,什么“小巴狗,上南山,馱大米,撈干飯。爺爺吃,奶奶看,氣得奶奶砸炕沿。奶奶奶奶你別砸,給你鏟子戧嘎渣。一戧戧了一大碗,樂得奶奶掉了纂?!边€有“小巴狗,鉆籬笆,一鉆鉆到二姨家。二姨家,攤煎餅,一攤攤了一天井”……這些童謠生動、有趣,她時常唱給我聽,逗我開心,有時催我入眠。
門前有一棵老桑樹,枝繁葉茂,遮下老大一片樹蔭,是我們納涼的好地方。有時蜜蜂蝴蝶也來湊熱鬧,在我的身邊和頭頂上飛來飛去,小鳥在樹梢上唱著動聽的歌。微風(fēng)拂動,桑葚的香甜氣沁入肺腑,實在玩得沒趣,就到處亂爬。有時樹上的黑色桑葚被風(fēng)刮下來,我就順手撿起來塞進(jìn)嘴里,那叫一個酸甜!似乎順了手,也毫無辨別地把幾粒黑羊糞蛋兒誤以為是桑葚,塞進(jìn)嘴里。
這時,大奶奶看到我滿嘴都是黑色的桑葚和羊糞蛋兒,趕緊放下手里的活計來到我面前,用手給我往外摳,又用濕毛巾給我把嘴巴、臉擦干凈,然后指著桑葚和羊糞蛋兒教給我怎么分辨。
隨后她拿來一個小矮凳讓我坐好,似乎是剛才的羊糞蛋兒啟發(fā)了她,大奶奶口里念念有詞地唱道:“羊粑粑蛋兒,上腳搓,你是兄弟我是哥。買瓶酒,咱倆喝……”她說一句,就在我腦門上輕輕拍一下,拍得我咯咯傻笑。
小孩子的臉,似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剛才還咯咯直笑,一會兒就哇哇大哭。大奶奶把我坐著的小矮凳往她面前拉了一下,指著我的鼻子尖說:“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著乖乖。乖乖出來踢球,上面坐著小猴。小猴出來賽跑,上面坐著花貓。花貓出來拔河,上面坐著天鵝……”
20世紀(jì)80年代,縣里搞民間文學(xué)三套集成(民間故事、民間諺語、民間歌謠)普查,并編輯出書。作為責(zé)任編輯,我奉命參與了這項工作,也切實地感受到,民間歌謠像大海一般豐富多彩。而民間歌謠有一部分是屬于成人歌謠的,語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明顯是歷代民間文人根據(jù)民情創(chuàng)作并流傳下來的。
在民間歌謠中,童謠、兒歌占的比重相當(dāng)大。它以兒童為對象,句子短、篇幅小,多以兒童們喜聞樂見的動、植物為主角,內(nèi)容卻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而流傳于這一帶的《小大姐》,唱的是小女婿和媳婦在井臺上發(fā)生口角,拾糞的老漢前來勸架的事。兒歌里唱道:“你要管孩子家去管,何必在井臺上立規(guī)矩。小女婿聞聽不樂意,叫聲老頭兒你聽仔細(xì):你別拿俺們當(dāng)母子,我是她男人她是我的妻。老頭兒擺手說俺不信,她不是你親娘也是后的!”
段子不長,風(fēng)趣幽默,讓人忍俊不禁,既適合唱給兒童聽,又抨擊了舊社會小男大妻的不合理婚姻,于嬉笑之中給人以教益。
鐵凝說過,民間文學(xué)是純文學(xué)之母。歷代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吸收著這些民間瑰寶的養(yǎng)分。而童謠、兒歌一類,更是民間文學(xué)寶庫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王蒙先生對祖籍滄州南皮的歷史、文化非常關(guān)注,他教小外孫用南皮話學(xué)說南皮兒歌:“小白白雞兒,鉆葦子根兒,俺家娶了個新嬸嬸兒,也會走,也會扭,還會插花繡兜兜。兜兜練兒,銀三件兒,麻花鐲子壓手腕兒……”他說,說這段兒歌,就得用南皮話,這就是爹娘之音、故鄉(xiāng)之音、天地之音!這聲音好聽不好聽,沒法討論,但必須是這個味兒、這個調(diào)兒。說這段兒歌的時候,就連嗓子都共鳴啊!至于教了小外孫多少首古老的滄州童謠、南皮兒歌,他自己也記不清楚了,說總有幾十首吧。
兒時的童謠伴隨著我長大,是這些膾炙人口的童謠、兒歌給了我豐富的精神食糧,美好了我童年時的記憶,并在我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巨大能量。時光似水緩緩流淌,往事如煙,很多記憶已漸模糊,唯有兒時的歌謠,始終在腦海縈繞,清晰如昨,永不老去。
(編輯·李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