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馮小明,張亞君,賴朝彬
(1.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西 新余 338001;2.江西理工大學 材料冶金化學學部,江西 贛州 341000)
海洋平臺用鋼服役環(huán)境苛刻,不僅要忍受海水的腐蝕沖刷,而且要遭受海浪的強烈沖擊,因此,對其綜合性能要求很高,如:強度、低溫韌性、耐腐蝕性能、抗層狀撕裂性能等,必須要滿足其長期服役的要求。為了使鋼材的性能達到其服役要求,合金化是最為常見的工藝之一。鋼中合金元素的含量及加工工藝決定了鋼中各元素的最終存在形式,對鋼材性能的影響也非常大[1-4]。鋼中合金元素以固溶和析出的方式存在,通常情況下,實際溶度積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若其平衡溶度積小于實際溶度積,元素則會形成鋼中第二相[5-7]。鋼中第二相是否析出及其析出類型、析出溫度等析出行為,均會對鋼材的性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8-10]。
新鋼集團是國內(nèi)重要的海洋平臺用鋼生產(chǎn)基地,為了滿足客戶對高品質(zhì)、高附加值海洋平臺用鋼的需求,新鋼集團決定研發(fā)E690級海洋平臺用鋼。在成分設計方面,在C、Si、Mn、P、S、Fe等原材料主要成分上加入Nb、V、Ti、Ni、Cr、Cu等合金元素,以制得高性能的試驗鋼。然而,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及鋼材加工溫度會影響合金元素的析出規(guī)律,并最終影響鋼材的性能。為了掌握鋼材加工過程中溫度變化對其第二相析出行為的影響,文章采用Thermo-Calc軟件計算E690鋼中第二相的析出規(guī)律,分析溫度變化對析出相中元素含量的影響以及Cu析出量隨鋼中Cu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結果可為E690海洋平臺用鋼成分優(yōu)化提供理論依據(jù),對于新鋼集團E690海洋平臺用鋼規(guī)模化生產(chǎn)及品種升級代換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依托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ISRI-TCS聯(lián)合開放實驗室,利用Thermo-Calc軟件,調(diào)用TCFE6數(shù)據(jù)庫,計算所研究鋼第二相析出行為,分析不同溫度下鋼種第二相的析出類型與析出量。在此基礎上,計算鋼中Cu含量對Cu析出量的影響。試驗鋼的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E690海洋平臺用鋼化學成分 %
本實驗計算參數(shù)選擇如下:壓力為1.013×105Pa;溫度范圍為200~2 000 ℃。
圖1顯示了析出物類型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其中x軸為溫度,y軸為該體系中各析出物所占的摩爾比例。從圖1中可以看出,它們產(chǎn)生的先后順序為:Ti4C2S2,F(xiàn)CC_A1#2,MnS,B2M,M3B2,BN_HP4,F(xiàn)CC_A1#3,AlN,HCP_A3#2,KSI_CARBIDE,MC_ETA,M23C6,M7C3,MC_SHP,M3P。表2顯示了鋼中第二相析出物的成分、開始析出與消失的溫度、最大析出量以及最大析出量時所對應的溫度。從表2可知,過渡析出相有Ti4C2S2、B2M、BN_HP4、HCP_A3#2、KSI_CARBIDE和M7C3,這些過渡析出相在200~2000 ℃溫度區(qū)間內(nèi)先產(chǎn)生隨后消失。此外,F(xiàn)CC_A1#2、MnS、FCC_A1#3、HCP_A3#2和M3P相中均存在Cu元素,但其含量極低,值得注意的是,Cu的析出會增加鋼材的裂紋敏感性。
圖1 不同溫度下E690鋼中各析出相的平衡析出量
表2 E690鋼平衡時第二相析出情況
在析出物中,含硼析出相有B2M、M3B2和BN_HP4。B2M相是B元素和Ti元素所析出的B2Ti;M3B2相是由Mo元素、Fe元素和B元素所析出的Mo2FeB,該析出相中伴有少量的Cr元素;BN_HP4相為B元素和N元素所組成的BN,該相通常見于含硼鋼。在鋼中加入B元素的目的在于,硼元素的偏析和間隙固溶可以使晶界擴散轉變開始時間推后,由此可提高鋼淬透性。當鋼中含B析出相開始產(chǎn)生時, B元素對晶界擴散性轉變的推遲作用便會減弱,進而影響鋼材的性能。一般而言,鋼中Fe、Cr、Ti、Mo等元素易于B元素結合形成析出相,這類含B析出相會降低鋼材的韌性,因此,鋼中應盡量避免含B析出相的形成。
AlN、BN在鋼中完全獨立析出,為非金屬化合物相。此類析出相與其他含N析出相之間不會互溶,并且其他合金元素不會置換該類析出相中的Al、B和N元素。然而,AlN相易于析出在奧氏體晶界上,該析出相的存在可使奧氏體晶間斷裂,進而發(fā)展成裂紋[3]。因此,應盡可能減少AlN相在奧氏體晶界處的析出。
一般而言,M23C6析出相為間隙碳化物,呈面心立方結構,主要由C元素和Cr元素所形成,表達式為Cr23C6。對于多元合金鋼而言,Cr會被Fe、Mn、Ni、Mo等元素所替代。如表2所示,M23C6析出相是由C、Mn、Cr、Ni、Mo、Fe所形成的(Fe、Cr、Mo、Mn、Ni)23C6。在鋼中,M23C6析出相的存在形式?jīng)Q定了其在鋼中發(fā)揮的作用,若其在鋼中的析出呈細小彌散分布時,對于鋼材的強度非常有益;當其在晶界上析出并呈現(xiàn)鏈狀分布時,該析出相可增加鋼材的持久強度;當其在晶界上析出并呈現(xiàn)胞狀分布時,該析出相則會影響鋼材的沖擊韌性。
M7C3型析出相與M23C6型析出相的物理性質(zhì)相似,均為間隙碳化物,呈現(xiàn)為六方晶系結構。此析出相在鋼中Cr含量較高時容易析出。M7C3析出相中包括C、Mn、Cr、Mo、Fe元素,其表達式為 (Fe、Cr、Mn、Mo)7C3。由于M7C3型過渡析出相要比M23C6型析出相的析出量少,所以,就鋼材性能而言,M7C3析出相的影響更小。MC_SHP析出相為C和Mo元素組成的二元碳化物MoC,該析出相有利于提高鋼材的抗拉強度、洛氏硬度等指標。
本試驗鋼的物理性質(zhì)如下:Tl=1 510 ℃,Ts=1 454 ℃,Ac3=827 ℃,Ac1=716 ℃,Ms=364 ℃。
在不同溫度下,典型析出相中各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2所示。由圖2(a)可知,Ti4C2S2析出相在1 352.38~1 452.25 ℃形成,其元素摩爾數(shù)比為n(Ti)∶n(C)∶n(S)=2∶1∶1。該類析出相為過渡析出相,且高溫條件下更易于析出,當其產(chǎn)生以后,奧氏體長大可被有效抑制。
圖2 不同溫度下典型析出相中各元素的變化
圖2(b)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F(xiàn)CC_A1#2析出相中各元素的含量。該析出相主要由Ti、N、C、Nb元素所形成,此外,在該析出相中伴有少量的,V、Cr、Cu元素。FCC_A1#2析出相開始析出于1 416.86 ℃,首先出現(xiàn)的是富N的Ti(N、C),并帶有少量的固溶Nb元素,進而演變?yōu)楦籘i的(Ti、Nb)(N、C)析出相。隨著凝固過程的進行,C、N、Ti元素含量持續(xù)升高,且N、Ti元素含量升高速率較快,當溫度約為1 107 ℃時,各元素含量增加速率達到峰值,此后逐漸下降;C元素增加速率放緩,但是其含量增加所對應的溫度區(qū)間大于N、Ti元素所對應的溫度區(qū)間,且其峰值溫度約為904 ℃。當溫度進一步降低時,C元素含量開始逐漸接近于N元素,并且于440 ℃下超過N元素。此時,F(xiàn)CC_A1#2相中包含富C的Ti(N、C)。當溫度降低至314.5 ℃時,F(xiàn)CC_A1#2相的析出量最小,此后,隨著溫度的進一步降低,該析出相的含量開始逐漸上升,此時的析出相也為富C的Ti(N、C)。
在FCC_A1#2析出相的析出溫度范圍內(nèi),其成分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當溫度為600~800 ℃時, N、Ti元素含量均持續(xù)降低,而C元素含量卻呈現(xiàn)出小范圍的升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該溫度范圍內(nèi)出現(xiàn)了相轉變(即奧氏體轉變?yōu)殍F素體)。由于奧氏體部分元素的溶度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當其發(fā)生相轉變時元素便會析出,從而轉移至FCC_A1#2相中。
對于易切削鋼而言,MnS夾雜的存在會使鋼材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雖然MnS夾雜的可塑性較強,經(jīng)軋制后可形成條帶狀,但是條帶狀MnS夾雜嚴重影響鋼材橫向性能,使鋼材延伸性能進一步降低。此外,鋼中長條狀的MnS夾雜存在尖端,容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導致鋼材產(chǎn)生裂紋。然而,隨著煉鋼潔凈化水平不斷提高,鋼中的S含量可以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由此可以使MnS在鋼中以第二相的形式析出,從而顯著降低了MnS夾雜對鋼材的不利作用。
從圖2(c)可知,在1 355.82 ℃溫度下開始析出MnS相,且其產(chǎn)生于固態(tài)鐵基體中,若其呈彌散型分布,便可明顯減少其對鋼材性能的不利影響。此外,由圖可知,MnS析出相中除含有元素Mn、S外,還包含極少量的Fe、Cu元素。由于FeS和MnS兩者可有限互溶,MnS相的析出可占用鋼中的部分S元素,減少鋼中FeS(低熔點化合物)的生成,以達到提高鋼材高溫塑性的目的。綜上可知,鋼中MnS的存在形式、大小、數(shù)量以及分布狀態(tài)對鋼材性能的影響非常之大。
FCC_A1#3相與FCC_A1#2相具有相同的結構,但是其成分卻不同,屬于同構異分。一般而言,F(xiàn)CC_A1#3析出相主要為MN型,大約有30%~50%的N能被C所取代[11]。從圖2(d)可以看出,F(xiàn)CC_A1#3析出相開始析出于1 107.07 ℃,該相主要包括C、Cr、Nb、Ti,N、V、和Cu元素,其中N含量低于C含量。該析出物為MC型且摻雜少量的MN析出相。富C、Nb的 (Nb、Ti)(N、C) 析出相析出的溫度范圍為950~1 100 ℃,然而,當溫度低于900 ℃時,MN析出相消失,該相中Ti含量逐漸增加,而Nb含量基本不變;當溫度約為760 ℃時,該析出相中Cr含量增加趨勢明顯,此時V元素含量略有增加。溫度降低至313.95 ℃及以下時,F(xiàn)CC_A1#3相中C、Cr和Ti元素的含量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趨勢,而Nb元素含量則相對不變。
Cu元素能夠改善鋼材的耐腐蝕性,增加鋼材的沖擊韌性。然而,鋼中Cu元素的析出可使鋼材裂紋敏感性增加,進而使鋼材產(chǎn)生裂紋[12-16]。本節(jié)討論了鋼中不同Cu含量時, FCC_A1#2、MnS、FCC_A1#3、HCP_A3#2和 M3P析出相中的Cu含量,結果見圖3。從圖3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當鋼中的Cu含量增加時,F(xiàn)CC_A1#2、MnS、FCC_A1#3、HCP_A3#2和 M3P析出相中Cu元素含量隨之增加。當Cu含量增加至0.2%時,含Cu相的開始析出溫度則會明顯增加,這容易導致鑄坯裂紋的產(chǎn)生。因此,試驗鋼中的Cu含量應當?shù)陀?.2%。
圖3 Cu含量對Cu析出量的影響
(1)Ti4C2S2、FCC_A1#2、MnS和B2M相的開始析出溫度大于1 200 ℃;M3B2、BN_HP4、FCC_A1#3和AlN相的析出溫度范圍為1 000~1 200 ℃;HCP_A3#2、KSI_CARBIDE、MC_ETA、M23C6、M7C3和MC_SHP相的析出溫度范圍為600~1 000 ℃;M3P相的開始析出溫度則小于600 ℃。其中Ti4C2S2、B2M、BN_HP4、HCP_A3#2、KSI_CARBIDE和M7C3相為過渡析出相。
(2)Ti4C2S2、FCC_A1#2、MnS和B2M等高溫析出相能起到釘扎奧氏體晶界的作用,抑制奧氏體晶粒長大。含B析出相的出現(xiàn)可使鋼中固溶的B元素含量降低,從而影響鋼材的淬透性。E690鋼析出相共包含三種,分別為含S元素析出相(即Ti4C2S2和MnS);含P元素析出相(即M3P);含Ni元素析出相(即M23C6和M3P)。
(3)在試驗鋼成分優(yōu)化方面,可適當提高鋼中的Cu含量,降低Ni含量。然而,鋼中 Cu含量應控制在0.2%以下,以避免高溫下含Cu相過多析出,進而降低鋼材的裂紋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