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地方因疫情陸續(xù)封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慢性病人因此很矛盾。一直呆在家里就沒法及時就醫(yī)配藥,但出門又怕被感染,因為新冠病毒很“偏愛”他們。那么,疫情下,慢性病人如何做到防疫、防病兩不誤?
近期,全國多地反復出現(xiàn)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地方陸續(xù)封控。然而,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慢性病人很矛盾。一直呆在家里就沒法及時就醫(yī)配藥,但出門又怕被感染,因為新冠病毒很“偏愛”他們。那么,疫情下,慢性病人如何做到防疫、防病兩不誤?
慢性病人感染風險更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指出:大于60歲的老年人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基礎疾病、慢性病者,都是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高危人群。
為什么慢性病人容易感染?究其原因,是他們的免疫力存在漏洞。據(jù)悉,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時時刻刻在抵御病毒和細菌的入侵。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身體機能會逐步退化,免疫力隨之下降。再加上慢性病會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慢性傷害,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一旦病毒侵襲,防都防不住。
盡快接種疫苗以及打加強針
無論是健康人還是慢性病人,打疫苗仍是有效的防護手段。由于新冠疫苗接種一段時間后保護效果會減弱,因此,打完第二針6個月后,應盡早去打加強針,讓抗體水平回升。
但在現(xiàn)實中,仍有很多慢性病人擔心,加強針比前兩針更痛、反應更大,能受得住嗎?對此,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慢病防治及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王曼曼解釋,打疫苗可能出現(xiàn)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但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就可以打加強針,注意打完后觀察30分鐘。
囤藥也有小技巧
疫情期間,慢性病人一定要堅持規(guī)律、規(guī)范服藥,切忌擅自換藥、停藥或減量。對此,王曼曼介紹了3個“囤藥法則”。
選大包裝 有些治療慢性病的藥物可選大包裝,以避免在封控下不便買藥的情況。
能選“長”就不選“短” 有時突然接到做核酸或封控的消息,不少慢性病人會因為忙著排隊做核酸或囤食物而忘記吃藥。因此,可選一天僅需服用一次的藥,這樣不易漏服。
選不良反應小的藥 比如糖尿病人服藥后血糖降下來了,但有明顯腸胃不良反應。此時,病人可能會自行減量甚至停藥,這不僅會增加血糖波動的危險,還可能因為不良反應必須去醫(yī)院就醫(yī),從而增加感染風險。因此,慢性病人可選不良反應較小的藥。
出現(xiàn)癥狀盡快就醫(yī)
除了根據(jù)醫(yī)囑備齊藥物、按時服藥外,還要做好病情定期監(jiān)測。
高血壓患者 每天測量血壓,如果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出現(xiàn)意識不清、劇烈頭痛或頭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痛、心悸、胸悶等癥狀之一,請及時就醫(yī)。
糖尿病患者 每天測量血糖、血壓,如果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出現(xiàn)意識不清、行為改變或其他突發(fā)異常情況(如視力突然驟降等),請及時就醫(yī)。
腦血管病患者? 注意管理好血脂、血糖、血壓和心率,如果出現(xiàn)行走不穩(wěn)、視物不清、口眼歪斜、肢體無力、言語不靈等癥狀時,請及時就醫(yī)。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必須去醫(yī)院,最好就近選擇能滿足就醫(yī)需求的醫(yī)療機構,避免去人流量大的醫(yī)院。在路上,牢記“戴口罩、別亂摸、勤洗手、一米線”。
如何修補免疫力漏洞
如何提高免疫力?慢性病人可做到以下三點。
保證平和的情緒 悲觀、壓抑的情緒會導致血糖、血壓波動。因此,慢性病人不要對新冠病毒產生恐懼心理,做好必要的防護即可。在睡前半小時盡量不看手機,減少負面消息對情緒的影響。平時可以多聽音樂、多看書,或唱唱歌、跳跳舞,還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lián)絡親友,緩解焦慮。此外,可適當進行一些腹式呼吸、靜坐冥想等,并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
合理膳食 慢性病人每餐要葷素搭配。主食以谷類為主,粗細糧搭配。每天需要保證攝入優(yōu)質蛋白質,如肉、蛋、奶、魚、豆類、堅果等,還要多吃蔬菜水果。要減少食用植物油,盡量不食動物油。與此同時,要少吃油膩、高鹽和腌制品。此外,進食要有規(guī)律,堅持七八分飽。
控制體重,適量運動 一般建議慢性病人要控制體重,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和3至5分鐘的肌力訓練,運動應循序漸進。當前,應以居家鍛煉為主。條件允許的,可選擇在開闊通風的場地進行適當運動,盡量不參加集體項目,注意曬太陽。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