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光催化-生物膜耦合體系的構建及其處理ECF漂白廢水的研究

2022-05-13 03:58梁吟娜熊建華王雙飛楊崎峰
中國造紙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活性污泥生物膜營養(yǎng)液

梁吟娜 熊建華,,* 王雙飛 楊崎峰

(1.廣西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材料學院,廣西南寧,530004;2.廣西清潔制漿造紙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廣西南寧,530004;3.廣西博世科環(huán)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南寧,530007)

二氧化氯漂白技術于1946年開始在制漿造紙工業(yè)化生產(chǎn)中應用,且大部分為含氯漂白技術。雖然該技術有使紙漿白度更高的優(yōu)點,但會導致產(chǎn)生低濃度的漂白漿料和大量含高濃度Cl-的廢水,該廢水不僅具有腐蝕性,會損傷制漿造紙設備,而且含有大量難降解氯代有機污染物[1-2]。為解決含氯漂白技術存在的問題,研究人員隨后提出無元素氯漂白(ECF)技術并得到了廣泛應用[3-4]。雖然ECF漂白方法能減少75%~85%的氯代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生成,但不能完全阻止該類物質和其他有毒、難降解有機物的生成和積累[5]。因此,對制漿造紙ECF漂白廢水的排放治理仍十分必要。

光催化氧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ICPB)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處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方法,2008年由美國工程院Marsolek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6]。該方法是在直接耦合技術中,將光催化劑負載于多孔載體的外表面,而生物膜則分布于載體內(nèi)表面的孔隙中。起初載體外表面被生物膜全包覆,在紫外光/可見光的照射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外表面微生物脫落,將載體外部催化劑暴露出來發(fā)生光催化反應,分解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而載體內(nèi)部的生物膜進一步降解污染物,從而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從首次構建至今,ICPB所研究的目標污染物包含氯苯酚、苯酚、染料、硝基苯、抗生素等[7-11];充分表明了該技術在治理有毒、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生物抑制性污染物方面的優(yōu)勢。

ICPB體系的生物膜主要來源于活性污泥,而活性污泥中的菌屬種類多樣,菌屬間的相互競爭作用會影響優(yōu)勢菌屬的生長,從而降低生物膜對有機物的降解效果。為分析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將對ECF漂白廢水具有降解優(yōu)勢的白腐菌屬加入ICPB體系中,以單獨活性污泥和單獨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為對照,對比分析白腐菌強化的ICPB體系在馴化過程中的理化特性和降解ECF漂白廢水過程中的效率,為優(yōu)化ICPB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并為ECF漂白廢水達標排放及重復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jù)。

1 實驗

1.1 實驗材料

取廣西來賓某制漿造紙廠漂白車間排放的ECF漂白廢水為實驗對象,呈淡棕黃色,化學需氧量(CODCr)為1000 mg/L,生化需氧量(BOD5)為372 mg/L,可吸附有機鹵化物(AOX)為43 mg/L,pH值為6.95。蔗渣纖維素由廣西貴港市貴糖有限公司提供;納米TiO2由柳州若思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鋅(ZnCl2)、無水硫酸鈉、七水合硫酸鎂(MgSO4·7H2O)、三水合乙酸鈉(NaAc·3H2O)和二水合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購自廣東省化學試劑工程技術研究開發(fā)中心;聚乙烯醇和無水氯化鈣(CaCl2)購自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戊二醛、三水合磷酸氫二鉀(K2HPO4·3H2O)購自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以上藥品均為分析純。

1.2 蔗渣纖維素/TiO2復合載體的制備

由于蔗渣纖維素具有親水親生物性、可生物降解性、孔隙率高、比表面積大等優(yōu)點[12],因此本研究以蔗渣纖維素為基本骨架,以納米TiO2為光催化劑,構建蔗渣纖維素/TiO2復合載體,其具體制備過程本課題組已有詳細研究[13],基本制備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3 菌種和營養(yǎng)液

本研究所用菌種為白腐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購自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菌種于4℃下冷藏保存。

土豆營養(yǎng)液:20%土豆浸出液、0.15%(質量分數(shù),下同)MgSO4·7H2O、0.3%KH2PO4、2%葡萄糖和2%瓊脂,自來水加至1000 mL,用于白腐菌的培養(yǎng)與保存。

液體營養(yǎng)液:10%土豆浸出液、0.3%KH2PO4、0.15%MgSO4·7H2O、1%葡 萄 糖、0.01%CaCl2、0.02%酒石酸銨,加自來水至1000 mL,用于構建單獨白腐菌ICPB體系。

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按照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C∶N∶P=100∶5∶1的比例及利用CaCl2、MgSO4·7H2O等無機鹽制備營養(yǎng)液。其中,C源為NaAc·3H2O,N源為NH4Cl,P源為K2HPO4·3H2O和NaH2PO4·2H2O。

1.4 實驗方法

1.4.1 不同ICPB體系的馴化

馴化開始,將300 mL活化后的污泥混合液投入1000 mL的量筒中,隨后將經(jīng)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稀釋的ECF漂白廢水補充至1000 mL,記為活性污泥(n)組;將300 mL活化后的污泥混合液及20 mL白腐菌絲液投入1000 mL的量筒中,隨后將經(jīng)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稀釋的ECF漂白廢水補充至1000 mL,記為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n+b)組。兩組污泥濃度均為8 g/L,并分別加入0.6 g/L蔗渣纖維素/TiO2復合載體。兩個量筒中溶解氧濃度(DO)均控制在約0.6 mg/L,測定時間為12 h,每24 h更換一次經(jīng)營養(yǎng)液稀釋的ECF漂白廢水。

馴化過程中逐漸增加ECF漂白廢水的比例,馴化經(jīng)歷4個階段,即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與ECF漂白廢水的體積比分別為6∶4、4∶6、2∶8、0∶10,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具體配比見1.3小節(jié)。馴化過程中每天定期測定體系的DO和pH值,并使其分別維持在0.6 mg/L和7.0。同時,每天測定進出水CODCr濃度,當出水CODCr去除率穩(wěn)定在較高水平時即可進入下一馴化階段。每個馴化階段結束后,測定污泥各項理化指標(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污泥體積指數(shù)(SVI)及污泥絮凝性能)。馴化完成后,將載體在特定溫度下干燥后保存待用,使用前在水中曝氣活化一定時間[14]。

將250 mL經(jīng)滅菌后的馴化營養(yǎng)液(分別含體積分數(shù)為25%、50%、75%、100%ECF漂白廢水的液體營養(yǎng)液)加入500 mL錐形瓶中,同時加入白腐菌孢子懸浮液和滅菌后的復合載體,記為白腐菌(b)組,在搖床轉速為140 r/min、溫度為27℃的條件下培養(yǎng)馴化,每隔12 h測定溶液的CODCr,CODCr去除率穩(wěn)定在較高水平時即為馴化的終點;達到每個馴化階段的終點時測定白腐菌生物量。馴化完成后,將載體在特定溫度下干燥后保存待用,使用前在水中曝氣活化一定時間。

1.4.2 不同ICPB體系處理ECF漂白廢水

將單獨活性污泥、單獨白腐菌和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生物膜構建的ICPB體系置于反應器中,對ECF漂白廢水進行降解,具體實驗條件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ICPB體系處理ECF漂白廢水的實驗條件Table 1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ECF bleaching wastewater degradation by different ICPB systems

1.5 微生物理化特性分析

1.5.1 MLSS測定

將定量濾紙在103℃~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定質量,稱量質量計為W1(g);在n組及n+b組每階段馴化完成時,分別取馴化混合液100 mL,記為V,利用上述濾紙進行過濾,將過濾后的濾紙置于103℃~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定質量,稱量質量計為W2(g)。MLSS(g/L)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1.5.2 SVI測定

SVI(mL/g)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15],計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SV30為馴化混合液靜沉30 min后的污泥容積,mL/L。

1.5.3 白腐菌生物量測定

每階段馴化完成時,取10 mL馴化營養(yǎng)液于比色管中定容至25 mL,在330 nm下測定其濁度,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從標準曲線查出對應的吸光度值即可換算出馴化營養(yǎng)液中菌體的濃度,其中標準曲線的制作方法見王敏等[16]的研究。本研究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y=0.75566x+1.2187,R2=0.9973,說明線性關系良好。

1.5.4 胞外多聚物(ECP)中蛋白質(PN)、多糖(PS)的測定

ECP的提?。翰捎孟×蛩岱ㄌ崛“舛嗑畚?,具體方法見閆海波[17]的研究。

PN的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法[18]進行測定。標準曲線方程為:y=2.4112x+0.0082,R2=0.9977;其中,x為蛋白質濃度,mg/mL;y為吸光度,A。將馴化過程中提取的胞外多聚物(1 mL)置于50 mL的比色管中,隨后加入5 mL考馬斯亮藍g-250試劑,然后立即在旋渦混合器中混合2~5 min,在595 nm處測定混合后樣品的吸光度,根據(jù)所測得的吸光度值,利用標準曲線計算PN含量。

PS的測定:采用苯酚-硫酸[19]法對馴化過程中各組多糖含量進行測定。標準曲線方程為:y=3.7222x+0.0009,R2=0.9978;x為多糖濃度,mg/mL;y為吸光度,A。取1 mL胞外多聚物于50 mL比色管中,然后加入1 mL 5%苯酚及5 mL濃硫酸,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 min后于490 nm處測定吸光度。根據(jù)吸光度,通過標準曲線計算PS含量。

1.6 降解效果分析

1.6.1 溶解有機碳(DOC)

取4 mL過濾后的ECF漂白廢水樣并加入16 mL超純水,混合均勻后得到稀釋5倍后的樣品,利用TOC測定儀(TOC-L CPH;日本島津公司)進行測定,其測定值即為DOC。

1.6.2 CODCr

CODCr采用微波消解法測定。

1.6.3 AOX的測試方法

使用AOX總有機鹵素測定儀(multiX2500,德國耶拿公司)對ECF漂白廢水中AOX進行測定。

2 結果與討論

2.1 馴化階段CODCr去除率

圖2為不同ICPB體系馴化過程中CODCr去除率的變化。由圖2可知,在馴化過程中,CODCr去除率由高到低分別為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n+b)組、單獨活性污泥(n)組及單獨白腐菌(b)組。每當馴化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前期時,3組CODCr去除率首先會大幅下降,然后再緩慢提高,這是因為每進入下一階段馴化時,ECF漂白廢水的濃度會增加,增加了有機物對微生物的毒害性,因此CODCr去除率下降。經(jīng)過一段時間馴化后,微生物對環(huán)境具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CODCr的去除率又有所提高[20-21]。

馴化第一階段,即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與ECF漂白廢水的體積比為6∶4時,結合圖2(a)可知,n組CODCr去除率在第72 h達到較高的穩(wěn)定水平,為96%,表明此時ECF漂白廢水的濃度較低,活性污泥能較快適應及對CODCr的去除率較高。圖2(b)顯示b組在96 h時,CODCr去除率趨于穩(wěn)定,為87%;圖2(c)顯示在第一階段的馴化中,n+b組在第48 h時,CODCr去除率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為98%。對比3組CODCr去除率發(fā)現(xiàn),n組和n+b組的CODCr去除率均高于b組,達到穩(wěn)定所需時間均比b組所需時間短,說明單獨的白腐菌對ECF漂白廢水的CODCr降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n+b組對CODCr的去除率高于n組,表明在活性污泥中投加白腐菌對廢水CODCr降解具有協(xié)同增強作用[14,22]。馴化的第二~第四階段,即活性污泥營養(yǎng)液與ECF漂白廢水的體積比依次為4∶6、2∶8、0∶10時,3組CODCr去除率的變化規(guī)律與第一階段相似,最終n組在第288 h、b組在第336 h、n+b組在第252 h時達到馴化終點。

圖2 不同ICPB體系馴化過程中CODCr去除率變化情況Fig.2 Removal rate of CODCr during domestication in different ICPBsystems

2.2 馴化過程污泥及白腐菌理化特性表征

2.2.1 馴化過程MLSS的變化

馴化過程中n組及n+b組MLSS的變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馴化過程中,n組和n+b組的MLSS值分別在5~7和6~8 g/L之間。各馴化階段(除2∶8外),n+b組的MLSS值均高于n組,這主要是因為白腐菌投加至活性污泥中,增加了活性污泥負載于復合載體的能力,從而使大量微生物在復合載體表面和內(nèi)部富集,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活性污泥絮體,降低活性污泥膨脹率,還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長并改善其群落結構。MLSS值較高,表明體系的微生物濃度高,從而對廢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更好[23],這與CODCr去除率分析結果一致。

圖3 馴化過程中MLSS的變化Fig.3 Variation in MLSSduringdomestication

2.2.2 馴化過程SVI的變化

運用馴化過程中SVI的變化分析了n組及n+b組體系的松散性及沉降性能,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4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馴化階段中,兩組SVI值均保持在60~85 mL/g之間,即保持在正常的SVI值(50~120 mL/g)之內(nèi)[24];表明在馴化過程中,兩組體系均沒有出現(xiàn)污泥膨脹現(xiàn)象。

圖4 馴化過程中SVI的變化Fig.4 Variation of SVIduringdomestication

通過分析可知,隨著馴化階段的改變,兩組體系的SVI值不斷下降,n組從初始80.9 mL/g降至65.4 mL/g,n+b組從76.5 mL/g降至62.5 mL/g。在4個馴化階段中,n+b組與n組的SVI值均在6∶4階段取得最大值,分別為71.8和76.0 mL/g;這是因為首次向兩組體系中投加ECF漂白廢水對兩組體系具有沖擊性,體系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壞,致使體系內(nèi)絮體松散,SVI值較高[25]。經(jīng)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n+b組的SVI值普遍低于n組,表明在馴化過程中,n+b組產(chǎn)生的無機物含量高于n組,間接反映了其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的能力優(yōu)于n組。同時也表明,n+b組中白腐菌的存在增強了體系的耐受力。

2.2.3 馴化過程ECP的變化

ECP是位于微生物細胞壁外圍的膜狀天然有機物,其具有黏附性和保護微生物的特性,影響著絮體之間的聚集,其間接反映了污泥的絮凝性能[26]。ECP含量通常由PN和PS之和表示,ECP含量越高,表示泥水分離能力越強,廢水處理效果越好。ECP含量在合適范圍內(nèi)時,一般以PN/PS作為衡量污泥內(nèi)聚力的指標。馴化過程中,n組及n+b組ECP含量的變化如表2所示。

表2 ECP含量變化Table 2 Changes of ECP content

圖5顯示了馴化過程中PN/PS的變化情況。由圖5可知,隨著馴化階段的進行,兩組PN/PS值均呈遞增的趨勢。在0∶10階段中,兩組PN/PS值的增長率低于前3個馴化階段,此時,n組和n+b組的PN/PS值增長率分別為18.8%和2.6%。表明在經(jīng)過2∶8階段的馴化后,兩組體系中均已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優(yōu)勢菌群,因此在體系全部為ECF漂白廢水的最后一個馴化階段,菌群受ECF漂白廢水毒性的影響較小,因此分泌的PN量和PS量較穩(wěn)定,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較好。由圖5還可知,在4個馴化階段中,n+b組的PN/PS值均高于n組,表明在活性污泥中添加白腐菌增加了體系的耐受能力,有助于污泥ECP中PN的增加,降低活性污泥表面的負電,提高污泥的凝聚性,使得泥水易于分離[27]。

圖5 馴化過程中PN/PS的變化Fig.5 Variation of PN/PSduring domestication

2.2.4 馴化過程白腐菌生物量變化

圖6顯示了不同馴化階段白腐菌的菌液質量濃度。從圖6可以看出,白腐菌經(jīng)馴化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后,菌液質量濃度為15 g/L,將其進行第一階段馴化后,菌液質量濃度降至10 g/L,這是因為在第一階段中首次將ECF漂白廢水加入馴化營養(yǎng)液中,白腐菌受到了外來有機物的影響,處于適應階段,因此菌液質量濃度有所降低。在之后的3個馴化階段中,菌液質量濃度均呈上升趨勢,菌液質量濃度增長率均為約7%,表明白腐菌已經(jīng)緩慢適應ECF漂白廢水的加入,且開始利用ECF漂白廢水中的物質以進行自身的新陳代謝,處于菌種生長繁殖較為旺盛的對數(shù)增長期[28]。

圖6 馴化過程中白腐菌的菌液質量濃度變化Fig.6 Variation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duringdomestication

2.3 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的降解效果分析

圖7顯示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AOX的降解效果。由圖7可知,經(jīng)12 h反應后,單獨活性污泥構建的ICPB體系將ECF漂白廢水的AOX從43.0 mg/L降至15.0 mg/L,去除率為65%,單獨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將ECF漂白廢水的AOX降至8.6 mg/L,去除率為80%,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將ECF漂白廢水的AOX降至3.4 mg/L,去除率為92%。綜上所述,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降解ECF漂白廢水中AOX的能力較其他2種體系強。

圖7 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AOX的降解效果Fig.7 Degrad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ICPBsystems on AOX in ECFbleachingwastewater

圖8顯示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CODCr的降解效果。由圖8可知,經(jīng)12 h反應,單獨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將ECF漂白廢水的CODCr從1000 mg/L降至350 mg/L,去除率為65%;單獨活性污泥構建的ICPB體系將ECF漂白廢水CODCr降至320 mg/L,去除率為68%;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將ECF漂白廢水CODCr降至230 mg/L,去除率為77%。3種體系對廢水CODCr的去除率依次為:n+b>n>b。

圖8 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CODCr的降解效果Fig.8 Degrad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ICPBsystems on CODCr in ECFbleachingwastewater

圖9顯示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DOC的降解效果。由圖9可知,經(jīng)12 h反應后,單獨白腐菌、單獨活性污泥和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3種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DOC的去除率分別為55%、62%及75%,3種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的DOC均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而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的DOC去除率最高,比單獨活性污泥和單獨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的DOC去除率分別提高13%和20%。這一結果與上述3種體系對ECF漂白廢水CODCr的降解效果規(guī)律一致。

圖9 不同ICPB體系對ECF漂白廢水DOC的降解效果Fig.9 Degrad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ICPBsystemson DOC in ECFbleachingwastewater

3 結論

本研究以蔗渣纖維素-TiO2復合材料為光催化-生物膜耦合(ICPB)體系的載體,引進對無元素氯漂白(ECF)廢水具有降解優(yōu)勢的菌種——白腐菌,與活性污泥進行混合,制備出新型的ICPB體系。分析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的微生物理化特性及其降解ECF漂白廢水的能力,并以單獨白腐菌、單獨活性污泥構建的ICPB體系作為對照組。研究結果表明,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構建的ICPB體系的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為6~8 g/L,污泥體積指數(shù)(SVI)為60~85 mL/g,蛋白質/多糖(PN/PS)值為1.61,表明該體系具有較好的理化性能和較強的適應ECF漂白廢水環(huán)境的能力。該體系對廢水可吸附有機鹵化物(AOX)、化學需氧量(CODCr)及溶解有機碳(DOC)的去除率分別可達92%、77%和75%。優(yōu)勢菌種的加入,為ICPB技術的優(yōu)化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也為高效處理蔗渣漿ECF漂白廢水技術的開發(fā)和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和理論依據(jù)。今后的研究中,可通過分析生物膜對光催化的響應行為,即通過對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EPS)種類與含量分布的分析,考察自由基對生物膜的危害情況及生物膜對自由基的反饋等,進而完善光催化與生物氧化間的相互影響機制。

猜你喜歡
活性污泥生物膜營養(yǎng)液
環(huán)境條件對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的影響
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治理中的應用分析
替加環(huán)素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活性污泥法及其在環(huán)境工程中的應用
CELSS中營養(yǎng)液循環(huán)利用應用實例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進展
不同營養(yǎng)液對香榧幼苗生長的影響
活性污泥對污水中有機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活性污泥法治理城市污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