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新課標對小學作文教學明確提出:“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比欢L期以來,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農村的語文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那就是——教語文難,教作文更難。學生對于寫作文更是頭疼,甚至有些恐懼。小學生寫作文難,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寫作的生活素材匱乏,總覺得“無米下鍋”。目前學生寫作出現(xiàn)較多寫作個性弱化的現(xiàn)象,如作品主題狹窄單一、內容空洞。
筆者長期任教于鄉(xiāng)村小學,在苦苦探尋著鄉(xiāng)村小學作文教學出路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既然現(xiàn)在我們鄉(xiāng)村的教育硬件設備還趕不上城區(qū)水平,走他們的路子也無法行通,那何不另辟捷徑,挖掘我們鄉(xiāng)村特色的教育資源,就地取材,走出一條真正具有鄉(xiāng)村特色的作文教育道路呢?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關于生命教學的基本學說的核心,它給筆者習作教學點亮一盞明燈。陶行知曾說過:素質教育的基本含義就是生命之改變。生命無時不變化,即生命無時不具有素質教育的基本含義。他還說:受過某種教育的生活與沒有受過某種教育的生活,摩擦起來,便發(fā)出生活的火花,即教學的火花,發(fā)出生活的改變,即教學的改變。正是由于生命的矛盾無時無處不在,所以生活中也就隨時都在產生著教學的作用。
換個思維教作文,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寫作資源、習作的靈感,就在我們周圍。而農村的自然景觀、習俗民情,還有生活話題等都可能成為新語文課程的重要生活資源。各區(qū)域生活均涵蓋了多種學科資源,因此人們只有去盡力開發(fā)利用這種生活資源、就地取材、積極運用,讓學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有話可說,樂于表達。
欣賞自然風光,尋找寫作源泉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歇?!币驗閷W生年紀較小,日常生活經驗短淺,使得學生對身邊事情和自身的生活都不太關注。要改善這個現(xiàn)象,筆者覺得最關鍵還是要訓練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從而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形成生命積淀,找到“米”來下鍋。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長期與綠樹山水、田野相伴,最接近大自然,也最能獲得自然的優(yōu)厚回饋。當?shù)仉m沒有繁榮喧囂的商業(yè)區(qū)、絢麗奪目的燈紅酒綠,缺乏最現(xiàn)代化的科技設備,但是只要你注意觀察,就不難看到:這里的藍天是那樣蔚藍,云朵也是那么潔凈。蜿蜒的小溪,廣袤的田園,隨意穿梭的魚類、呆頭呆腦的龍蝦,是那么妙趣橫生!田野中,碧綠的小麥,金黃的稻谷,還有那又大又圓的西瓜,真是五彩繽紛!果園里,紅紅的草莓地上鋪,桃子樹上高高掛,煞是喜人。菜園里,蘿卜、青菜碧玉滿園,洋蔥地里藏,番茄枝上掛,令人神清氣爽,詩興大發(fā)。綠樹成蔭的村莊,雞鳴狗吠的喧鬧、田頭勞作的場景等如此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是世界上任何著名的畫家都畫不出來的。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鄉(xiāng)村兒童的特殊禮物,給我們鄉(xiāng)村學生的寫作素材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要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開始引導觀察,以引領學生重視生活,關注生命,并抓住生活的瞬間。例如: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捉蝦記。請一位學生上臺表演,大家仔細觀察他的每一個動作,臺上同學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臺下同學也捕捉到了他捉蝦每一個動作:跑、趴、撅、甩、張開、揮舞。然后,把這一連串動詞放入句子中。這樣,讓大家感受到孩子們捉蝦的樂趣,真切、生動、意濃。用上一系列的動作寫出讓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筆者通過觀察學生表演,引導他們說話,從而讓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話說,明白了細節(jié)描寫會讓文章更加具體生動。
“教學做合一”是日常生活素質教育學說的又一重大思想主張,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提問上的細化。陶行知曾闡釋:教學做合一是對日常生活現(xiàn)狀之說明,也就是對課堂教學現(xiàn)狀之說明。在日常生活里,對事說不是做,對己之長進說不是學,對人之影響說不是教。教學做合一既是日常生活法,更是教育法。它的基礎意義是:教的方式依據學的方式,學的方式依據人做的方式。事如何做便怎么學,人如何學便怎么教。教和學都以做人為中心,在做人上講的是先生,在做人上課的是學員。
在平時的寫作課堂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從考察自己周圍的事情開始,從熟悉的家鄉(xiāng)自然環(huán)境中找尋美、發(fā)掘美,從而引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從就地取材中孕育美感,在寫作表達中表現(xiàn)美。因此,我專門策劃了幾個和學生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連的寫作選題,如《我家的小菜園》《故鄉(xiāng)的那條小河》《捉蝦記》等。先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家中的蔬菜花園,觀察故鄉(xiāng)清澈見底的小溪,看水面鴨鵝戲水,寫水面魚蝦類漫步,然后再將學生的習作,與全班展開交流。由于做了較細心地觀察,有了更生動的內容,于是這些學生所完成的習作也都較先前活潑,充滿人情味。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們體會到了故鄉(xiāng)的山水美,產生了對故鄉(xiāng)的情感,也尋求到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樂于用手中的畫筆來表現(xiàn)、歌頌故鄉(xiāng),從而產生了創(chuàng)作上的良性循環(huán)。
參加生產勞動,體驗真情表達
新課標中明確了學生要參加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和聯(lián)系生活經驗等方面,而鄉(xiāng)村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作活動,在勞作中交流情感;引導學生寫勞動人民勤勞奮斗,學農民品質。
在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方法論體系基礎建設原則下,陶行知對課堂、教科書也給出了改革建議。對于課堂,雖然他曾說所有課堂都是生命,所有生命都是課堂,似有泛化課堂的意味。但在小學課堂構建的實際中,他仍具體生動給出了小學課堂編寫的構想和規(guī)劃,這就是以培植學習者的“生存力”為目標,根據學習者的需求和可能性,從而破除以課程認知系統(tǒng)為基本教學原則的課堂傳統(tǒng)。對于教科書,他將教科書形容為用碗盛上的飯,而知識點則是飯粒。教科書便是用碗端來的飯,吃起來很方便,否則,一粒粒地散在桌上是多么難吃呵。由此可見教科書也是必要的。而現(xiàn)代教科書的編寫卻要突破傳統(tǒng)以文本為中心的、學用脫節(jié)的局限性,變讀的書為用的書,即意識到書是一個用具。
對當今農村的孩子而言,很多人本來就是“小皇女”“小王妃”,許多中小學生描寫勞作,通常就只言片語,不夠實際,更描寫得不真心實感。翻地、澆水、施肥、播種、收割等都是農民最普遍的農事,動員學生參加這種勞作,認認真真地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浹背,讓中小學生親身感受勞作的艱辛,他們才能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獲取具有真實“生活教育”體驗和感受的寫作素材。
筆者經常激發(fā)學生探究作文的激情,并因勢利導,以學生為本,引導、練習寫作技能技巧,還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各種物料,進行儲備、累積。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勉勵學員不管到哪你都要豎起耳目,睜開眼睛,像哨兵一樣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隨地記下來。平時要求學生多讀多看,隨學隨寫,通過細致地觀察,豐富情感體驗,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成文,可寫也可歌,學習者在寫作的步驟中要注重于觀察周圍的事情,同時也要把事情描寫細致,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按照學校生活教育的特點,實際培訓有特別興味才能的人,按著學生能力要求,知道每個學習者享受環(huán)境之所有,并應濟環(huán)境之所需?;蛘哒f,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便如何學,怎么學便如何教。教是服務于學的,而教、學又是服務于日常生活需求的。教學做合一才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適時合理評價,激發(fā)習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趣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讓每位學習者都真實地獲得成功的體驗,的確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因為真實的賞識教學是每位學習者都有機會感受到獲得成功的滋味。因此,鑒賞教學點評也是學習者寫出好作文的有效途徑。比如,我對學生的習作用五級評星的方式評價。做到內容真實得兩顆星,內容具體得兩顆星,結構嚴謹再得兩顆星。對一些出色的作文予以充分贊許,對差一點的也從積極的角度出發(fā)去評判,哪怕只有一處值得表揚。因為每位學員都會有成功的方面,所以雖然沒有整篇文章都好,但是也絕對可能有很好的亮點,這都是文章值得贊賞的地方。如果說我們的點評都是以贊賞、鼓勵、啟迪的態(tài)度進行的,那么教師給學員們提供更多的是寫作過后的愉悅,而作文課所給予學員們的也必定是美好的記憶。相反,一旦我們老師不從好的角度去評判、欣賞,學生們就會畏懼或者厭煩作文,因此必須對稍有進步的中小學生,適時在班級中加以表彰,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勇氣,并增加對學生寫出好作文的自信。每位學生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都值得教師細心地去呵護,并多贊賞、表揚,哪怕學生文章僅僅是在開篇寫得新穎別致或結尾簡單明快,又或是在行文中用了一個恰當?shù)男揎?,或者一個新穎得體的用詞等,老師都應當予以充分肯定,或在說評寫作時當眾表揚他們,并在圈閱寫作時不忘記用筆進行贊賞。老師的表揚與激勵如同為學生灌注了一種振奮劑,學生肯定會再接再厲、信心倍增。當他們有了這樣渴望得到精神快感的強烈欲望與動力,就會徹底改變對寫作畏之、苦之、厭之、棄之,又被迫而為之的狀況,筆底生花又何愁無期?
總之,中國廣袤的農村地區(qū)是一個取之不盡的文學習作題材寶庫。天然的鄉(xiāng)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走遍你故鄉(xiāng)這塊熱土,可以找到身邊的故事,學會做事,也學會做人,這正是我們習作教學的成功標識。但身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必須力求按新的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并主動轉換教育、教學的觀點,通過踐行“行知教育理念”指導學生選擇全新的語文學習方法,使語文課堂的習作式教學更富有生命情趣。我們唯有“教學做合一”緊密聯(lián)系、共同進步,才能在課改前行的大道上邁出扎實的腳步。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突出每個學生的重要主體地位,指導學生自覺積極地學會作文,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使之在語文實踐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意識,產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鉆研精神,使每個學習者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實踐活動中,學會運用語文,擁抱知識,體味幸福。
羅丹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fā)現(xiàn)。”同樣,農村孩子也并不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而只是缺乏對日常生活的洞察與發(fā)掘。所以身為老師,我們要做的工作便是做好明亮的指示燈,引領他們去留意生活,發(fā)掘生活,并充分利用農村寶貴的寫作素材資源,就地取材,進行寫作訓練,從而讓生長在農村的小學生愛上寫作文,走向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