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寶峰
博蘭并不是傳統(tǒng)的盆景植物,而是近幾十年才發(fā)掘的盆景樹種,因其根系發(fā)達,樹姿虬曲蒼古,葉片細小,能夠以小見大,表現(xiàn)古樹、大樹的風采,而且生長迅速,萌發(fā)力強,耐修剪,枝條柔韌性好,易于蟠扎,頗受人們喜愛。
博蘭的中文正名叫海南留萼木(Blachia siamensis),為大戟科留萼木屬常綠灌木,該屬約有12種植物,產于亞洲亞熱帶地區(qū),我國約3種,其中的海南留萼木(即博蘭)是海南特有的物種,分布于沿海低山或海濱干燥疏林中。有些文獻將博蘭劃歸大戟科博蘭屬(也有寫作博蘭木屬),學名為Ponamella pragiliagagnep,但查閱大戟科文獻,該科根本沒有博蘭屬或博蘭木屬,也沒與其相對應的屬名Ponamella。而博蘭屬(Blachia)則是對留萼木屬的俗稱。
形態(tài)特征
博蘭即海南留萼木,香港等地稱之為“博楠”或“香楠”。株高1~2米;當年生小枝被細柔毛,老枝無毛,有時具木栓質狹棱。葉紙質,倒卵狀橢圓形,長2~4.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圓形,稀微凹,基部楔形,少有近圓形,全緣,邊緣明顯背卷。雄花花序未見,雌花1~4朵生于小枝頂端或近頂端的葉腋,花朵細小。
盆景造型
博蘭可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在海南受高溫、高濕、臺風等熱帶海島氣候的影響,其根系發(fā)達,枝干古樸蒼勁、虬曲多姿,盆景展中常摘去其葉片,以表現(xiàn)蒼古之韻味。老樁一年四季均可采挖和移植,尤其以5月上旬和8月中旬成活率最高。栽種前去掉主根、粗根、垂直根,保留須根;根據(jù)整體構圖要求,盡可能保留天然枝干,鋸掉多余的樹干及如切干枝、內生枝、交叉枝、重疊枝、頂胸枝、夾角枝等不符合盆景造型規(guī)律的枝干,鋸截時盡量注意轉折角度與過渡變化。先地栽或深盆種植“養(yǎng)樁”,土壤宜用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以后每天在樹上噴水2~3次,半月左右可長出新根并萌發(fā)許多新芽。
博蘭可根據(jù)樹樁的形態(tài),制作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曲干式、臨水式、懸崖式、枯干式、文人樹、大樹型、提根式等多種造型的盆景,樹冠有自然式、云片式、垂枝式、風動式等形式。除單株成景外,還可數(shù)株合栽,制作叢林式盆景,與山石搭配,制作樹石盆景,還可利用其萌發(fā)力強的特點,制作模仿熱帶雨林精神的雨林式造型盆景。造型可采用修剪與蟠扎相結合的方法。
養(yǎng)護管理
博蘭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及水、肥供應(即高光、高水、高肥的“三高”),施肥應在晴朗的天氣進行,雨天及盆土潮濕的狀態(tài)下不要施肥。其萌發(fā)力強,耐修剪,可隨時剪去影響樹形的枝、芽,以保持盆景的美觀。博蘭不耐寒,冬季最好保持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