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婉璐
摘 要|本文以在西方學界權威性極高的中國古典文學選集《諾頓中國文選》為研究對象,考察和分析了宇文所安在《諾頓中國文選》的編譯過程中對中國古典文學
作品的主題提煉,以期對中國文學在西方的有效譯介提供可資借鑒的歷史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參考。
關鍵詞|宇文所安;《諾頓中國文選》;中國文學外譯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宇文所安所編譯的《諾頓中國文選》是一部權威性極高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集。該文選被列入以經(jīng)典性及權威性而聞名的諾頓文選系列,對傳播中國文化,對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的“非邊緣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宇文所安在這部文選中的編選和評價標準也反映并形塑了西方學術型讀者閱讀中國文學作品的審美旨趣。
1 二戰(zhàn)后英語世界中國古典文學選集概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成為世界漢學研究的中心。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和各大基金會積極資助美國各大學及研究機構對中國的研究。因此,20 世紀下半葉以來,美國先后出版了多個中國古典文學選集。
1960 年,巴隆迪斯(R.de R. Barondes)編著了《中國:神話、傳說與詩詞》
(China: Lore, Legend and Lyrics)。此書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及美學的發(fā)展, 并收錄了中國古代神話、民間傳統(tǒng)及詩歌的相關作品。同年,狄百瑞主編了《中國傳統(tǒng)資料選編》(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兩卷本。本選集收錄了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思想發(fā)展的一些經(jīng)典作品,這些被收錄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 之后的漢學發(fā)展的方向。1963 年,吳百益(Peiyi Wu)編選了《中國文學作品選》
(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Literature)第一卷。1964 年,中國臺灣學者周道濟主編了第二卷。這兩卷選集涵蓋廣泛,梳理并收錄了從先秦至 20 世紀初中國文學幾乎所有文體的代表性作品。1965 年美籍華裔學者翟楚(Chu Chai)與翟文伯(Winberg Chai)編譯了《中國文學瑰寶:散文新集(含小說及戲文)》(A Treasu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 New Prose Anthology, Including Fiction and Drama)。該選集收錄并翻譯了《牡丹亭》《聊齋志異》等中國傳統(tǒng)戲劇及散 文作品。
1965 年,由美國著名漢學家白芝(Cyril Birch)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從早期至 14 世 紀》(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Early Times to Fourteenth Century)出版。這部選集涵蓋了從《詩經(jīng)》到元代戲劇及小說的幾乎所有文學體裁的代表性作品,而且譯作質(zhì)量上乘,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文學譯叢系列(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ions Series)。1973 年,美國漢學家麥克諾頓(William MacNaughton)編選了《中國文學選集:從初始階段至今》(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這一選集收錄的作品同樣具有廣泛的時間跨度。同年,張心滄(Hsin-chang Chang)編譯的《中國文學之一:通俗小說與戲劇》(Literature 1, Popular Fiction and Drama)由英國愛丁堡大學出版社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同時出版。這部選集的關注點在 13 至 18 世紀中國的小說和戲劇。該文選的第二輯《中國文學之二:自然詩》(Chinese Literature ?2, Nature ?Poetry)于 1977 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此輯主要收錄了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和柳宗元的“山水詩”及“田園詩”。文選的第三輯《中國文學之三:神話故事集》(Chinese Literature 3, Tales of the Supernatural)于 1983 年出版。此輯主要收錄中國的志怪小說和神話小說。
在這一時期還有兩部詩歌選集在英語世界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一部是美籍華裔學者柳無忌(Wuchi Liu)與羅郁正(Irving Yucheng Lo)合編的《葵曄集:中國三千年詩詞選》(Sunflower Splendor: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oetry)。另一部詩歌選集是 1984 年出版的由美國著名翻譯家華茲生(Burton Watson)編譯的《哥倫比亞中國詩選:從早期到 13 世紀》(The Columbia Book of Chinese Poetry: From Early Times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y)。
1994 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美國著名漢學家梅維恒主編的《哥倫比亞中國古典文選》(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該選集規(guī)模宏大,涵蓋廣泛,收錄了 100 多位著名譯者的 400 多篇譯作。1996 年, 諾頓公司出版了美國著名漢學家宇文所安編譯的《諾頓中國文選》(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 to 1911)。這一選集選材廣泛,文類齊全,幾乎涵蓋了詩歌、散文、傳奇、信件、中國傳統(tǒng)文論、戲劇、小說等所有文學體裁。這一文選收錄進諾頓文選系列,成為西方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權威選集之一,并作為教材廣泛用于高校教學,在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
2 宇文所安與《諾頓中國文選》
斯蒂芬·歐文(Stephen Owen),中文名宇文所安,是美國著名漢學家及翻譯家。宇文所安 1946 年生于美國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1959 年移居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在巴爾的摩市的公立圖書館,宇文所安讀到了美國著名漢學家白英編譯的《白駒集:中國古今詩選》,從此便與中國文學,特別是唐詩結下了不解之緣。自他的博士論文《孟郊和韓愈的詩》(The Poetry of Meng Chiao and Han Yu)開始,宇文所安數(shù)十年來致力于中國文學翻譯,比較文學研究特別是唐詩研究。
此外,宇文所安還參與編譯了多部中國文學選集及文學史著作。代表性的 作品包括:《抒情詩的生命力:后漢至唐代的史詩》(The Vitality of the Lyric Voice:Shih Poetry from the Late Han to the Tang)(與林順夫合編)、《語詞的方式:
早期中國關于閱讀活動的寫作》(Ways with Words: Writing about Reading Texts from Early China)(與余寶琳合編)、《劍橋中國文學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與孫康宜合編)、《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Chinese Literary Theory: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riticism)、《諾頓中國文學選集》(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 to 1911)等。
宇文所安所編譯的《諾頓中國文選》在西方中國文學研究領域是一部里程碑似的宏偉巨著。英國著名漢學家杜為廉指出:“通過加入諾頓選集的行列, 中國英譯文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文學在西方世界以及所有非漢學專業(yè)的英語讀者之中也聲譽愈隆?!保―olby,1997)這部選集是宇文所安歷時三年的心血之作。編譯大型文選工作量浩大,通常編者和譯者各司其職。但在這部選集中宇文所安憑一己之力完成了從編選到翻譯的幾乎所有工作。
在文選出版后,許多著名文學評論家及批評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在為此選集寫的書評中盛贊此選集為“一部值得珍藏的佳作”。(Spence,1996)杜為廉也贊譽此選集“為中國文學研究進入新的時代, 為中國文學獲得更高的地位、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做出了重要的貢獻”(Dolby, 1997)。美籍著名華裔學者歐陽楨稱贊此選集“無論在內(nèi)容范圍還是文本多樣性方面都超出了以往任何一部選集”(Owen,1996:back cover)。
《諾頓中國文選》一個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宇文所安在編選時著力體現(xiàn)中國 傳統(tǒng)文學發(fā)展的復調(diào)性特征。他在《諾頓中國文選》的序言中反復強調(diào)一個概念, 那就是“文本家族”。宇文所安的“文本家族”,主要指具有跨時代互文關系 的基于共同文學傳統(tǒng)的一系列文本。這些文本在主題、結構、寫作手法等方面 具有親緣關系。宇文所安強調(diào):“一部文選不可能囊括某一文學史的全部內(nèi)容, 也不僅僅是將重要的名篇以時間順序收錄起來。但一部文選可以完成再現(xiàn)構成 傳統(tǒng)的‘文本家族及不同聲音的重要任務?!保∣wen,1996:xl)宇文所安也指出:“正如在任何有意思的家族中,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和諧的。一部文 選既不應是對‘經(jīng)典的固守,也不應是對‘經(jīng)典的顛覆。文本被選擇是因 為他們相互聯(lián)系,探討同一個問題或是同時對其他文本做出呼應?!保∣wen, 1996:xl)
3 《諾頓中國文選》中的主題提煉
因此,在《諾頓中國文選》中,宇文所安通過編選構建了一個具有互文性的文本家族,向西方讀者展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流變性、復雜性和發(fā)展脈絡。宇文所安總體上按年代順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學劃分為“早期中國”“中國的‘中世紀”“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清朝”六部分。相較于大部分國內(nèi)文選,《諾頓中國文選》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于宇文所安在編選時進行了主題的提煉。
在“早期中國”部分,宇文所安從《詩經(jīng)》中提煉出“求愛、婚姻與愛情”
(courtship,marriage and love)這一主題。這一部分收錄了《詩經(jīng)》中《陳風·衡門》《召男·何彼秾矣》《豳風·伐柯》《召男·江有汜》《鄘風·桑中》《王風·君子于役》《王風·大車》《鄭風·叔于田》《鄭風·褰裳》。
《陳風·衡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愛情詩,講述的是月上枝頭,一對青年情侶來到城門下互訴衷腸。這首詩表現(xiàn)了陳國百姓淳樸的愛情觀。
《豳風·伐柯》是西周時期的一首山歌,是一名男子在迎親時所吟詠的歌曲。這首詩以做斧柄起興,用做斧柄來比喻婚姻。《召男·江有汜》是一首描寫棄 婦的詩。這首詩具有現(xiàn)代精神,深入地刻畫了一位具有反抗意識,不逆來順受 的女性形象?!锻躏L·君子于役》是一首日暮懷人的詩。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但 真摯的感情卻尤為動人?!锻躏L·大車》這首詩歌頌的是愛情的忠貞。《鄭風·叔于田》表達的是女子對愛人的愛慕之情。《鄭風·褰裳》是一位女子戲謔情人的詩。這首詩中所體現(xiàn)的自由獨立的愛情觀是難能可貴的。
在中國“中世紀”這一部分,宇文所安從樂府民歌中提煉出“離別與傷逝”(Parting and Going off)這一主題。這一部分收錄了《東門行》《無名氏古詩》(歸于蘇武)兩首、王粲的《七哀詩》(其一)及阮籍的《詠懷詩》(其三)。
《東門行》是一首漢代的樂府民歌,描寫了一位底層的平民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拔劍而起落草為寇的故事。這首詩也是樂府詩中最具斗爭意識的一首。《無名氏古詩(歸于蘇武)》是一首描寫征夫別妻的著名詩歌。本詩在選材及風格上對后世的離別詩有著深遠的影響。杜甫的《新婚別》就深受此詩的影響?!稛o名氏古詩(歸于蘇武)》第二首描寫的是兄弟離別之情。《鹿鳴》是古人宴饗 賓客之詩,在此喻指設宴餞別,引出最后四句杯酒贈別:“愿子留斟酌,敘此 平生親?!薄锻豸樱浩甙г姟罚ㄆ湟唬┟鑼懙氖窃趤y世中對故土的揮別。《阮籍: 詠懷詩》(其三)思考的是出世。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詩人對現(xiàn) 實的失望以及對人的命運及人生意義的茫然及悲觀。
此外,在“中國‘中世紀”這一部分,宇文所安從《古詩十九首》中提 煉出“旅行中的思念”“靜夜幽思”“音信與贈禮”“無常與幻滅”“歸來”“重逢”等主題。首先,宇文所安將《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與秦嘉《贈婦詩》的第一首歸為一類,主題為“旅行中的思念”(longing on the road)。這兩首詩均以夫婦別離,兩地相思為題材?!缎行兄匦行小肥且皇孜逖栽?,描寫 的是妻子對遠行丈夫的相思之苦。秦嘉的《贈婦詩》第一首則表現(xiàn)的是丈夫遠 行赴任,妻子因病在娘家休息,夫妻不能面別的別離之苦。
下一主題為“靜夜幽思”(alone at night)。在此部分收錄了《古詩十九首》第十九首、《王粲:七哀詩其二》《阮籍:詠懷詩其一》《古詩十九首其十》及《秦觀:鵲橋仙》。接下來的一部分主題為“音信與贈禮”(the message and gift),收錄了樂府民歌《飲馬長城窟行》以及《古詩十九首》第九首。在接下 來的部分,宇文所安收錄了《十五從軍征》及曹植的《送應氏詩二首其一》。這兩首詩的主題為“歸來”(the return)。《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敘述詩,描寫的是老兵返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物是人非的故事?!端蛻显姸住返牡谝皇讋t描寫了游子回鄉(xiāng)后所親眼目睹洛陽城在董卓之亂后的荒涼蕭瑟。最后一部分“重逢”(reencounter)則收錄了樂府詩《上山采靡蕪》,這首詩描寫的是棄婦與前夫多 年后重逢時的一段對話。
在唐詩的部分,宇文所安提煉了兩個主題,即“訪君不遇”(sorry to have missed you)和“送別”(Parting)。在“訪君不遇”這一部分中,宇文所安收錄了王維的《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yè)不見留之作》,韋應物的《休暇日訪王 侍御不遇》,邱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孟浩然的《宿夜師山房期丁大不至》,裴迪的《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王維》及王維的《答裴迪》。唐代文人都喜歡結交天下才俊,因此他們常常慕名拜訪久仰的高人或訪友。王維的《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yè)不見留之作》描寫的是虞部蘇員外來拜訪王維, 卻落空而歸。因此,王維做此詩以表達對朋友蘇員外的歉意。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也是一首描寫“訪君不遇”的著名詩歌。孟浩然的《宿夜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描寫的則是詩人在山中等候友人而友人不至的情景。
在“送別”這一主題下,宇文所安收錄了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及《送別》, 孟浩然的《廣陵別薛八》及李白的《送友人》和《鳴皋歌送岑徵君》。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描寫離別的名詩。此詩前兩句描寫的是渭城驛館的風景, 后兩句寫離別,卻不將離別的悲傷宣之于口,而是通過“勸君更進一杯酒”, 來表達內(nèi)心強烈的惜別之情。李白的《送友人》也是離別詩的一首名作。此詩 情真意切、真摯感人。
唐傳奇,是唐代的文言文小說,來源于以“怪力亂神”為主題的六朝志怪小說。在介紹唐傳奇這一部分,宇文所安只收錄了四個傳奇故事,四個故事均屬愛情類。宇文所安并將他們按照兩個主題劃分:一是“兩則守信故事”(two tales of keeing faith),二是“兩則背信故事”(two tales of faith broken)。守信故事包括沈既濟的《任氏傳》和李景亮的《李章武傳》;背信故事包括蔣防的《霍小玉傳》及元稹的《鶯鶯傳》。
《任氏傳》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借狐仙喻人,表現(xiàn)現(xiàn)實人生的作品。這一 故事一反以往狐妖害人的寫作套路,創(chuàng)造了一位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及傳統(tǒng)美德 的狐仙形象“任氏”?!独钫挛鋫鳌分v述的是李章武與王氏的愛情故事。這個 故事歌頌了忠貞純潔的愛情,批判了玩弄女性感情的士大夫。蔣防的《霍小玉傳》及元稹的《鶯鶯傳》則是兩則描寫負心薄幸的故事。《霍小玉傳》描寫的是書 生李益和長安名妓霍小玉之間的愛情悲劇?;粜∮襁@一形象剛烈堅韌、愛憎分明, 是唐傳奇中一個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耳L鶯傳》是唐傳奇中影響最大,接受 度最高的作品?!耳L鶯傳》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 終棄的愛情悲劇。
在宋朝文學這一部分,宇文所安提煉的一個主題是“游地”(place)。此 部分以寒山的《人問寒山道》和蘇軾的《東坡志林·記游廬山》及《石鐘山記》為引。這三首詩代表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優(yōu)游地,一種是心靈的、非實體的,另一種則是實體的?!绑@心動魄”這一部分收錄了晁補之的《新城游北山記》和程敏政的《夜度兩關記》。晁補之的《新城游北山記》描寫了在新城北山一晝夜間的見聞?!兑苟葍申P記》這篇散文則描寫了作者在省親途中夜渡清流關和在昭關遭遇的驚險。“游人與游地”這部分收錄了文徵明的《玄墓山探梅倡和詩敘》和歐陽修的《峴山亭記》。
下一個部分是“一座城市:揚州”。揚州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揚州歷史悠久,曾是中國古代最繁華的商業(yè)城市。宇文所安將以揚州為主題的詩詞匯到“一座城市:揚州”這一部分。這一部分收錄了杜牧的《遣懷》《贈別》
《揚州三首其一》《題揚州禪智寺》;張祜的《縱游淮南》,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蘇軾的《西江月·平山堂》以及魏禧的《重建平山堂記》。此部分收錄的詩詞并不僅僅囿于宋詞及宋詩,也包括相同主題的唐詩及清代詩歌。
“文人文化的雅飾”(the ornaments of “l(fā)iterati” culture)是宇文所安在宋代作品中提煉的另一主題。這一部分又進一步分為“鑒賞能力”(connoisseurship) “尋常事務”(ordinary things)“田園場景”(pastoral scenes)及“詼諧才智”(wit)四小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鑒賞能力”這一部分收錄了宋代文人賞畫品詩的詩歌散文,其中包括歐
陽修的《石篆詩并序》,蘇軾的《石蒼舒醉墨堂》《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 首其一》《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及《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安石 的《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和歐陽修的《六一詩話》?!皩こJ聞铡边@一 部分收錄的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軼事,其中包括梅堯臣的《同謝師厚宿胥氏 書齋聞鼠甚患之》《雨中宿謝胥裴三君書堂》《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楊萬里的《稚子弄冰》《觀蟻》《丁酉四月一日之官毗陵舟行阻風宿稠陂江口》; 蘇軾的《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湖橋》及《東坡》;陸游的《雪夜(其一、其二)》《夜汲井水煮茶》;周密的《齊東野語·曝日》;晁端友的《宿濟州 西門外旅館》和黃庭堅的《六月十七日晝寢》。
“田園場景”這部分則收錄了一組描繪田園美景的詩歌,其中包括:賀鑄的《野步》;孔平仲的《禾熟》;歐陽修的《?!罚环冻纱蟮摹逗辰夹袝露灼湟弧贰端臅r田園雜興》(其十五、其三十一、其三十三、其四十、其四十四、其五十二)和陸游的《游西山村》《野步至村舍暮歸》?!霸溨C才智” 這部分收錄的是體現(xiàn)宋代文人奇妙文思的作品,其中包括:楊萬里的《檜逕曉步二首其二》及《戲筆》和陸游的《過靈石三峰》及《梅花絕句其三》。陸游的《過靈石三峰》是一首充滿奇思異趣的七絕。
4 結語
從以上宇文所安所提煉的主題我們可以看出,宇文所安所青睞的中國文學作品是那些能反映真實人生,能喚起人類普遍審美共鳴的作品。這不僅是編者宇文所安詩學理念及審美旨趣的體現(xiàn),也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西方傳統(tǒng)美學觀的體現(xiàn)。無論是反映人類內(nèi)心最基本情感的“求愛、婚姻與愛情”“離別與傷逝”“旅行中的思念”“靜夜幽思”等主題,反映人類日常生活畫卷的“歸來”“重逢”“送別”等主題;反映人類普遍倫理的“守信”及“背信”主題,反映文人雅士賞畫、品茗、野趣的“文人文化的雅飾”主題以及反映人類思考生死存在等終極命題的“無常與幻滅”主題,他們都向讀者再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畫卷及生活藝術,他們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這些情感及哲思也是具有普遍價值和意義的命題,它們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亙阻成功地被現(xiàn)代西方讀者理解和欣賞。
參考文獻
[1]Eoyang,Eugene Chen,Lin Yao-fu.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M].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5.
[2]Jonathan Spence.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 by Stephen Owen[J].The New Republic,1996(9):42-59.
[3]Owen Stephen.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
[M].New York & London:Norton Company,1996.
[4]William Dolby.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 by Stephen Owen[J].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1997,60(3):588-602.
A Study of Strategies Adopted by Stephen Owen in Translating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Xia Wanlu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 to 1911 compiled and translated by Stephen Owen which enjoys high reputation in Western academia, explores the thematic extraction by Stephen Owen in his compil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ound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Stephen Owens strategies to the effective translat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Stephen owen;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