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
去年我想修飾鄰里間的隔斷墻,因為墻的位置背光,就想找一些具有攀援性又耐蔭的爬藤植物修飾墻體,最好還能帶點色彩。我設想過爬山虎,但爬山虎爬墻時容易留下比較深的痕跡,不易清理。我又考慮過扶芳藤,江浙滬扶芳藤的秋色葉紅得耀眼,非常美麗,但墻角落葉堆積很難打掃。我就把目光放到了常春藤上,現(xiàn)在不少新品常春藤,葉片顏色和形狀多姿多彩,極具觀賞性,于是購入了兩棵常春藤‘金黃心的苗子,打算動手改造隔斷墻。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由于墻面大小、花盆尺寸、方案改動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這兩棵常春藤苗子就沒派上用場,那這兩棵苗子到底要怎么處理反倒成了難題(圖1)。正巧,購買常春藤時,我在網圖上看到過一張用常春藤‘月光燈品種打造圣誕樹造型的美圖,一下子就被圖中豐滿且美麗的“圣誕樹”迷住了。于是就打算給我這兩棵常春藤‘金黃心也弄個“圣誕樹”形態(tài),當然,因為品種不同,肯定做不到‘月光燈那么黃燦燦的視覺沖擊,但塑形上可以參考。
先把兩棵苗子移苗到了口徑21.5厘米,高16厘米的花盆里定植(圖2),花盆是仿鐵皮的做舊款塑料盆。然后選了2.0毫米的鋁線,以每根45厘米左右的長度截取了12根。鋁線的韌性極佳,比鐵絲更適合園藝中的牽引、捆扎、塑形,我把每兩根鋁線扭成一股(圖3),總共扭出6根主體骨架。
沿著花盆邊,把六根骨架鋁線插入花盆(圖4),用1.0毫米的鋁線捆扎住頂端(圖5),因為我參考的那張常春藤‘月光燈造型是一張成品圖,所以看不出“圣誕樹”的內部結構是怎么完成的,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制作主體支架,選擇了最簡單的結構造型,當時的想法是,這樣操作簡便,后續(xù)拆裝也容易。但做完就覺得這個結構缺陷挺多,看上去這種形態(tài)并不像圣誕樹,反而更像鳥籠,但鳥籠就鳥籠吧,抱著就當試錯的心態(tài)我繼續(xù)了之后的造型。
我開始慢慢地往支架上盤枝條(圖6),盤繞過程中,用1.0毫米的鋁線捆扎固定主枝。等全部盤完,初步形態(tài)就完成了(圖7)。此時正值2月中旬,杭州比較冷的季節(jié),常春藤葉片都凍得有點發(fā)紅;新葉也停滯生長,植株不夠茂盛,顯得支架尤其明顯;葉柄朝向不統(tǒng)一,看起來雜亂無序;支架不夠細巧,粗制濫造;底部不夠厚實,看不出圣誕樹造型;頂部擋不住支架的痕跡,顯得格外突兀;總之毛病一大堆,我開始琢磨著改進這套塑形方案。
圣誕樹,它應該是個圓錐體,那我現(xiàn)在的鳥籠形態(tài)要往圓錐體上靠,首先就是要增加底部的厚度,把底部的面積加大,再拉升頂部的高度,讓目前這種圓滾滾的造型在視覺效果上產生改變。正好在盤繞枝條過程中,我不小心折斷了一根主枝,干脆就把主枝剪成了數段,然后插在育苗盆內育根(圖8),常春藤的生根還是比較快的,2周左右就開始長根了(圖9)。
我把扦插生根的小苗,也移到了同盆定植,打算增加底部的葉片量,經過一個月的不斷調整(圖10),3月中下旬,這盆常春藤‘金黃心終于有點好看起來了。春天新葉不斷萌發(fā)(圖11),拉升了頂部的高度,植株也越來越繁茂,逐漸蓋住了支架。我還采取了單面受光的手法,把原本朝向散亂的葉柄慢慢養(yǎng)到朝向統(tǒng)一(圖12),現(xiàn)在塑形的框架完成,基礎也打好了,就期待后期的慢慢養(yǎng)護和細節(jié)上的不斷調整了。
在整個塑形過程中,倒是多了不少思考,合理利用植物的生長習性、運用種植手法,玩出一些比較有趣的造型,確實給園藝增加了不少樂趣,但過程還是需要不斷探索,形態(tài)上的不完美,可以慢慢修復,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打造更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