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的童年時代,和我們總是不同的。我們會訝異與羨慕:那個年代雖然很清苦,但有它獨特的魅力。就像李承顥同學記錄這段母親在大山里上學的回憶,像一杯水,平淡而真實;又像一首詩,雋永而綿延。如果你也有興趣“聽長輩講那過去的事情”,不妨開始行動吧!
(本活動由浙江省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王鐵青名師工作室策劃)
從有記憶開始,我就住在桐廬富春江畔的一個小山村里。那是一個極美的村子,村外是石子鋪成的路,一邊是秀麗的富春江。一條小溪靠著大山彎彎曲曲地從村口一直延伸到大山深處,到底有多長,最后到哪里,我也不知道。零零星星的人家都是依山勢而建,房子下面是石頭,上面是黃泥。門前種幾棵柿子樹或板栗樹,屋后都是山。
每天早上,父親總是用那輛頗為時髦的“永久”牌自行車送我們姐倆去上學。我坐在前面的橫杠上,姐姐坐后面。沿著小溪旁的小路,彎彎繞繞,上坡下坡,才到達我們的學校。學校建在一個山坡上,坡下是一座石板橋,橋邊是一棵好幾百年的大樟樹。茂密的枝葉把整個溪面都遮蓋了。
我們的午飯是學校里蒸的。早上把放好米的飯盒放在食堂的桌子上——說食堂有些奢侈,其實不過是一間小房子,里面有一個很大的灶,旁邊整齊地碼著山柴。每個星期我們?nèi)熒浇淌液竺娴纳缴蠐鞓渲Γ蠋煱堰@些粗粗細細的樹枝整理好,用來給我們燒飯。
我們最喜歡冬天,因為到了冬天,我們坐的不再是凳子,而是一個個火筒?;鹜彩怯媚绢^箍的,像一個木桶,一面是空的可以擱腳,下面放一個盛木炭的盆。老師們會把紅紅的炭放在里面,一坐上去,屁股、腳一下子就熱烘烘的了。這真是一個極樸實又極實用的發(fā)明,長大后,我再未從其他地方見到過。
學校不大,可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快樂。
每天吃好中飯我們就拿著飯盒到坡下的小溪里去洗。溪水很淺,清澈見底,溪底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有時運氣好,輕輕掀開鵝卵石,下面趴著一只小毛蟹。我們就把它捉進飯盒里,不敢把蓋子蓋得太緊,總留一條縫。到了放學回家時,小毛蟹已不知所終。
到放學的時候,我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在盤山的小路上行走。山坡旁邊的茶樹上開滿了一朵朵的白花,散發(fā)著香氣。杜鵑花到處都是,紅的、紫的,在風中開著。有一次我看見山坡凸出的石頭上長著一朵好大的蘑菇,可是排著隊呢,只能繼續(xù)往前走。
路過一個個小村子,隊伍也越來越短,最后只剩下我一人。這時候,我總會挑靠近溪旁的田間小路走。
小溪旁長了帶刺的小花,有白色的,也有粉色的,很香。在溪中的大鵝卵石旁,開著一叢叢野花,黃色的,亭亭玉立,我一直覺得是水仙,清清的泉水從碧綠的莖葉旁緩緩流過。有時,還能看到小毛蟹在路上爬來爬去,不知是從哪里出來的,甚是好玩。
有了小毛蟹的陪伴,歸途就感覺有趣多了。
(注:文中的“我”系作者的母親。)
(指導教師:王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