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月
01什么是現(xiàn)代詩
某個秋日,站在閣樓上,冷冷的雨拍打著碎瓦,雨水沿著檐角滑落。你撐傘踱步在碎石小道的時候,腦海里會不會突然冒出詩人戴望舒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鼻嗍迓罚冷罏r瀝的小雨,江南水鄉(xiāng)的詩意,還有詩人的愁緒在短短幾行字間撲面而來。此情此景,你有沒有想作詩一首的沖動?
現(xiàn)代詩又稱“白話詩”,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盛行于“五·四”時期以后?,F(xiàn)代詩不同于格律嚴謹的傳統(tǒng)古詩,也不同于“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現(xiàn)代詩用“高度凝練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意蘊。
雖然在讀初高中語文課本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現(xiàn)代詩和散文很相似——語言都相對簡潔,也常用修辭,有種含蓄之美,但現(xiàn)代詩始終是“詩歌”。
美學家朱光潛說:“詩是有音律的純文學。”比起散文,詩歌有一定的音韻美、節(jié)奏感,感情也更強烈。
在生活中提及詩歌,大家會覺得詩歌離我們好遠,好像有點兒“曲高和寡”的感覺,實際上寫一首現(xiàn)代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02立意
那么,如何寫一首現(xiàn)代詩呢?
一首詩的初稿,要經歷以下幾步:
第一步,確定立意,定好基調。首先要想好這首詩歌因何而作,主題的不同會影響整首詩歌的氛圍。比如,此刻,我走在雨巷中,心中涌起一些愁緒。因何而愁呢?或許是因為“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那么,這首詩的基調就是“愁”。
詩歌的立意要把握三點:真、新、深。
“真”,即真情實感,感情真摯。不要“凹造型”,心里怎么想的,真實的感受是什么,就去表達什么。留意自己在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里的感受,比如,此刻我很難過,就可以寫“一場雨,下進了我眼里?!辈槐乜桃狻盀橘x新詞強說愁”。
所謂“新”,是不落俗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比如古詩中常見的“月亮”,古代車馬不便,一出門就是十天半個月,身處兩地的人常寫月亮以遙寄相思。那我們如今科技發(fā)達,再去觀察月亮,就可以寫得更“現(xiàn)代”一點,比如登月計劃、NASA、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這月亮再不是李白詩里的“相思月”了,而是和宇宙、星空聯(lián)系在一起。
再說“深”,即思想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和閱歷有關,在不同的年紀,去看同一樣事物,所看到的東西自然不同。這個只能交給時間,在什么年紀,寫什么樣的詩就好。
03視角
第二步,選擇創(chuàng)作角度。簡單來說,就是從誰的視角去寫這首詩。
在創(chuàng)作一首詩的時候,我們不一定是從“人”的視角出發(fā)。詩中的“我”的身份,除了人,可以是一棵草,一只鳥,可以是觀察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我們來看這首全球大學生短詩大賽的獲獎作品《桔子》:“我是春天里出生的綠皮野獸/在秋夜里悄悄吞下十瓣月亮。”這首詩以一個桔子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從春天到秋天的蛻變。桔子在春天外形不佳,所以是“野獸”,而到秋天成熟時已經飽滿,美麗?!霸铝痢奔葘懗隽私圩拥男螤?,也充滿詩意。再加上桔子“自述”的口吻,更讓這首小詩唯美浪漫。
再比如,寫相思,一般的筆觸會以人的角度去寫思念,但余秀華的《我愛你》,卻從一株植物的視角來表達?!叭绻慕o你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我要給你一本植物的/關于莊稼的/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qū)別/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卑拮邮巧诘咎锢锏碾s草,和稻子長得極為相似,但到了除草時,這些雜草都會被除掉,所以它一直“提心吊膽”,就像自己小心翼翼的愛。
04意象
第三步,挑選意象。意象是詩歌的重中之重,一首詩可以是無數個意象組合成的意象群,是無數個元素組合成的一幅畫。
意象,可以說是帶有感情色彩的物象,也就是被賦予了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
意象有很多種。自然界的自然類意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等;從五感感知的意象,聽覺的、嗅覺的、觸覺的、味覺的等等;還有虛擬的,作者根據自身生活虛構的……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既然選好了“愁”字為主題去寫一首詩,這整首詩的氛圍就會是帶著淡淡的憂傷和愁緒的。那么,我們接下來要選的意象也要和“愁”相關。
現(xiàn)在,我們去捕捉這些藏在“江南煙雨圖”中的意象,很好找的,視覺意象有:雨,陰云,冷風……就當作我們在畫一幅憂郁的畫,盡量用冷色調,這樣整首詩的氛圍才是和諧的。
如果我們要畫一個明媚的春天,就可以用一些沐浴在暖色調中的詞語:陽光、春草、鳥鳴……把畫面提亮。我們要感知事物,可以從不同感官來感受。一個人感覺到春天來了,可以分別從五感來感知春天的溫度、氣息、色彩,味道等。
聽覺上,春日有鳥鳴、微風。按我們平常看到的畫面來寫,可以是:“一滴雨,輕叩春日之門。”或者想象此刻——清晨你站在空曠的山林中,鳥兒停在枝頭放聲高歌,為春天的到來歡呼,就可以寫成“你一聲啼鳴,我目睹了春天的到來?!?/p>
05想象
第四步,用想象去串聯(lián)這些意象,形成獨特的意境。
先說想象,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首詩的亮點。與眾不同的想象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感受力,讓人跟著你制造出來的亮點自由地去想象。假如現(xiàn)在我們要以春天為題寫一首詩,你寫春草,我也寫春草,是不是千篇一律,很乏味?
寫詩是很需要創(chuàng)造力的?,F(xiàn)在我們不妨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改一下這兩句話“一滴雨,輕叩春日之門?!薄澳阋宦曁澍Q,我目睹了春天的到來。”
我的修改是:“一聲鳥鳴,從小溪的浮冰中鉆了出來?!?/p>
這三種描繪春天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更好呢?
最后一句,是否最像詩歌?
聲音從冰里鉆出來,是不是不合常理?但我們幻想一下,和煦的陽光照在冰面上,冰塊“咔嚓、咔嚓”裂開的時候,林子里傳來鳥的鳴叫聲,這一場景是不是更有春日的輕靈和萬物復蘇的感覺?
這種錯亂的真實感是來自心境的真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真實,但正因這種幻想出來的,“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描寫,增添了幾分詩意和美感。
再舉個例子,05后小詩人姜二嫚的《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边@燈是不是很神奇?用奇妙的幻想寫出了燈光的灼熱。黑夜是很廣闊的,漫無邊際的,但這個“燙”的動作,一下子就拉近了人和黑夜的距離。能被“燙”的東西,大都是具體可感的,這個黑夜的脆弱感瞬間被放大,燈光的灼熱也同樣被放大,增加了我們對這兩種事物的感受,留下了無限的幻想空間。這就是言不盡意,用凝練簡潔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意蘊。
發(fā)揮想象力后,如何串聯(lián)這些意象營造意境呢?
首先,意境其實是我們加入自身主觀情感后,用諸多意象組合成的氛圍。串聯(lián)意象,就要尋找這些意象和氛圍之間的聯(lián)系——情感。我們要用這些意象表達出某種情感,比如,前面我提到的“稻子”和“稗子”,它們之間是相似但有區(qū)別的,因為稗子是雜草,所以注定比稻子“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在尋找意象的同時,我們要盡可能地把握住這些意象的特性,找到這個特性和我們要表達的感情的聯(lián)系,強化我們的感情。
06修辭
第五步,巧用修辭,遣詞造句。不單古詩常用修辭手法,現(xiàn)代詩中也隨處可見象征、擬人、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平鋪直敘的句子會讓詩歌失去美感,詩歌的美感不僅在意境和想象中,更潛藏在修辭手法和詞語的潤色上。
其中,比喻是簡單的,最容易被讀者看出來的。席慕蓉在《歲月》中把青春比作一本書?!昂鴾I,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本太倉促的書?!薄扒啻骸边@個詞很抽象,是一段短暫的歲月。而我們翻閱一本書又要多久呢?書頁嘩啦啦地從手上翻過,這段珍貴的歲月便悄然溜走了。所有的遺憾、心酸、甜蜜在最后一頁戛然而止,留下滿腔的思緒卻無處訴說。這句和“青春不覺書邊過,白發(fā)無端鏡上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象征,通常是借意象表達情感,或者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某些抽象意義。例如《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信念是很抽象的,而海的特征是浩瀚的、寬廣的,而海又是以無數水滴匯成的,這在無形之中又體現(xiàn)了一種具象。
07用詞
詩人對于詞句的精準把握和巧妙運用常常讓人驚嘆?!霸~”是詩歌的點睛之筆。
文學是陌生化的語言,陌生化的本質就是把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這里的“陌生”是指描寫方式的陌生,并不是“讓一棵樹不是樹”,改變其本質。
簡單來說,就是脫離日常的敘述方式,從其他的角度去敘述,傳達這種感受。
“云飄在水里,帆飛在天上?!边@句詩出自詩人冰夫的《蓮塘月》。讀到這句詩,你腦海里會不會自動浮現(xiàn)這幅畫面: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著柔軟潔白的云朵,一只小船緩慢向前行駛,露出的船帆仿佛在水上碧藍的天空晃動。多么細節(jié)的描寫,清晰而奇妙地傳達了這種動態(tài)的美感。
因為這種陌生的美,增加了我們感受這句詩的時間和難度,讓我們在詩意的氛圍里沉浸了許久。
再看一首現(xiàn)代詩人顧城創(chuàng)作的《小巷》:“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你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弊x完這首詩,你的感知應該落在了“舊”和“敲”上對吧?走在一條又彎又長的小巷子里面,這條巷子沒有門也沒有窗,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就像是一個迷宮。沒有門鎖可以開,手里的舊鑰匙毫無用處。
一個“舊”字表達了時間之久,詩人或許多年未歸?!扒谩笔且驗闆]有門窗,敲墻注定是得不到回應的。如果有門,可以用鑰匙打開它。如果有窗,也可以破窗而入。但是,隨著時光的流失,這些對于詩人來說,已經不可能了。寥寥數行,還制造了一個死局。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迷惘和失落,甚至是絕望,這就是詩歌用詞的精妙。如果刪掉這兩個字,效果肯定減半。
08結語
以上是我排列的一個適合新手寫詩的順序。詩歌離我們并沒有那么遙遠。我第一次寫詩是在高三上學期。大多數時候,都是靠著一些突然到來的靈感遣詞造句。
正式開始寫詩是在去年年底,重新寫詩,開始系統(tǒng)地進行理論學習。我的第一本詩歌啟蒙讀物是《詩歌手冊:詩歌閱讀與創(chuàng)作指南》,作者從聲音、意象、詩行、節(jié)奏等方面講述了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第二本是詩人廖偉棠的《我偏愛讀詩的荒謬》,這個書名取自詩人辛波斯卡的《種種可能》——“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這兩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
詩人余秀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這樣形容詩歌:“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p>
第一次寫詩前,我也從未想過自己能寫詩。你不去挑戰(zhàn)自己,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里。寫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寫好的。詩酒趁年華,趁年輕,大膽去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