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人對自我的付出,總會懷有一份期待。期待被看到,期待被肯定,期待感恩和報答,而不是遇上白眼狼。
一句話,希望得到對方的呼應(yīng)。就像喊出一嗓子,想聽到大山的回聲,就像為陌生人指路,希望聽到句“謝謝”。
因?yàn)?,人在心理預(yù)期上,還是喜歡投桃報李的。盡管并不苛求對等的呼應(yīng),但至少不愿看到過河拆橋,或人走茶涼。
本質(zhì)上,尋找呼應(yīng)感就是在尋找尊重感。人行走于這個世界,尊嚴(yán)彰顯人格價值。被他人尊重,就是對自我人格的妥帖認(rèn)領(lǐng)。一個人,可以不聲不響地活在這個世間,但不能在別人眼里活到無足輕重。
也就是說,我可以選擇沉默,但你不能選擇無視。沉默是我活著的態(tài)度,我不說話,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便說話。
那些呼應(yīng)得很好的人,都是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人。你予我一懷赤誠,我回你滿腔深情。這是兩顆有情有義的靈魂的繾綣和纏綿,這是愛與善良的對等仰望。人世間,最長久最牢固的友誼,就是這么來的。
這種美還在于,不是誰從誰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在時光的長廊上,就這樣靜靜地相守下去,便覺得得到了人生的全部。
得允許這個世界有忘恩負(fù)義的人。
允許,是一種風(fēng)范,也是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不是忍氣吞聲,無可奈何,而是高屋建瓴,睥睨一切:我自堂堂正正做好人,看你能壞到哪里去。
你過河拆橋,我就見招拆招。你不要臉,我且沉著臉。你演戲,我便看戲??傊遣慌秽粒傊悄苋棠茏?。最終要的效果是,你千般幻變,我處變不驚。
忘恩負(fù)義的人,一般都勢利。人勢利的時候,會奉行有用原則。用得著的時候,春風(fēng)滿面,用不著的時候,冷若冰霜。用得著的時候迂回而美,用不著的時候直接而粗暴。前一刻,覺得被尊重,后一刻,才發(fā)現(xiàn)被利用。
為這樣的人,生氣就不值得了。對方已經(jīng)踢了你一腳,就沒必要自己再給自己一巴掌了。就讓傷害止于認(rèn)清對方的那一刻,或者,就在那一刻,把傷害也放下吧。從此各奔東西,江湖天涯,再無瓜葛。
不必為負(fù)心的人而傷心,要學(xué)會在變臉的人那里洗心。
洗到最后,不是把人世的黑洗白了。而是到最后,因一念不起,終一塵不染,清清白白,干干凈凈,了無牽掛。
要么做一個圣人,要么做一個俗人。否則,在一些場合裝圣人,難免就會在另一些場合俗不可耐。
一個人,內(nèi)外不統(tǒng)一,必然會在場景上不協(xié)調(diào)。你都不知道該依了他,還是該離開他。因?yàn)?,他的不著調(diào),一定程度上,會讓與之交往的人也顯得不靠譜。
也就是說,他不倫不類,也會害得別人不清不楚。
莊子在《逍遙游》中說,圣人都是無所待的。這是一種極其高深的境界。所謂“無所待”,就是無嗔無恨,無貪無癡,無欲無求,這顯然是很不接地氣的。
不像俗人,有著強(qiáng)烈的愛憎。這樣的愛和憎,都極其私人化。它是一顆私心的真摯外露,是冰與火,是玫瑰與烈酒,見星垂平野闊,亦見月涌大江流,坦蕩,率真,不遮不掩,不虛不假。真俗人,絕不會是偽君子。
一個俗人,也最具煙火味兒。這種煙火味兒,是柴米油鹽,是鍋碗瓢盆,是方言俚語,是春種秋收,有怒氣也有喜氣,見小心眼也見大胸襟,親切,動人,可感。這樣的俗人,如果還有一個善良的心底,差不多也就是圣人了。
無須太高太冷太遙遠(yuǎn),唯愿有情有義有哭有笑自自然然做俗人。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