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南森駕車回家時,因事分心,撞上了住家附近一輛停放在屋前的轎車。轎車后方凹陷了一大片,色漆剝落,觸目驚心。
內(nèi)疚萬分的他,趕緊下車,敲門求見,無奈無人應(yīng)門。
次日再去,還是如此,南森猜想這一戶人家也許出國度假了。
從這天起,每天放工,他都“不屈不撓”地繞去那兒看看。
一周過后,終于,有人應(yīng)門了,是一位五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姓羅。
南森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說了,表示愿意承擔所有的修車費用。
羅先生聞言十分驚訝,坦言當他們一家子從泰國度假回來時,發(fā)現(xiàn)車子被撞壞了,正自嘆倒霉之際,萬萬料不到,肇事者竟然“上門自首”!
南森一再道歉,要求羅先生把修車的賬單寄給他。羅先生應(yīng)道:“好的,好的?!比欢?,等了好幾個星期,南森都沒有接到賬單。撥電詢問,羅先生竟說:“車子已修好了,修車費我自己負責,您就別費心了?!?/p>
這事過后,兩人成了好朋友,不時相約去打高爾夫球。
他倆的友誼,肯定會像江水一樣綿延無盡的,因為兩個人都同時通過了“品德驗證”這嚴峻的一關(guān)。(摘自《思維與智慧》 尤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