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生
楊絳,本名楊季康,中國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江蘇無錫人。生于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逝于北京,享年105歲。她是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鐘書的夫人。1986年,西班牙國王授予她“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勛章”,表彰她為西班牙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做出的杰出貢獻。
楊絳老人經歷過很多天災人禍的變故,但她卻總能以一種處亂不驚的樂觀心態(tài)安然渡過難關。1997年3月4日,楊絳的獨生女兒錢瑗不幸病逝。“老年喪子”是人生一大痛,楊絳甚是難過。更不幸的是,1998年12月19日,錢鐘書仙逝。連續(xù)喪失親人的痛苦壓向楊絳先生,而她選擇的寄托哀思的辦法是:將讀書治學作為人生最終的追求。她對生、老、病、死領悟透徹,希望自己能夠“死者如生,生者無愧”(錢鐘書語)。半年后,她化悲痛為力量,翻譯柏拉圖對話錄之一《斐多》,“試圖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而柏拉圖這篇描述蘇格拉底就義當日在雅典監(jiān)獄里與朋友們談話的文稿,談的正是“生與死”的問題。2002年冬,楊絳定下心來寫了《我們仨》,那是一本懷念親人、回憶親情的書,她幾乎是伴著眼淚寫完的。2003年7月,《我們仨》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fā)行。
保持清潔 楊絳愛整潔,阿瑗(女兒錢瑗)常和爸爸結成一幫,反對媽媽的整潔。例如她搭毛巾,邊對邊,角對角,齊齊整整。他們兩個認為費事,隨便一搭更方便。他們把毛巾隨手一搭,她就重新搭整齊。還有心理整潔,陶冶性情,調節(jié)心靈,適應環(huán)境。只有做到內心純凈,才能帶來身心的純凈。
堅持鍛煉 楊絳鍛煉不輟,持之以恒。她習慣早上散步,做體操,慢慢地完成各種動作。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流連忘返,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鮮空氣。另外,她很注意人格錘煉,使自己既具備理智的情緒調節(jié),又具有正義的感情沖動,擁有身體與心理的和諧。
心胸開闊 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云。因為上蒼不會讓所有的幸福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擁有快樂;擁有的快樂又未必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淡泊寧靜 楊絳非常喜歡的名言是“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楊絳說:“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里有書柜,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彼f,“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庇腥朔Q她是著名作家,她說:“沒有這份野心?!庇腥苏f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間?!彼f她最大的渴望是人們把她忘記。這是她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即使年過九旬,楊絳也為世人呈獻了閃耀著她人生智慧的《我們仨》和《走到人生邊上》。然而,楊絳笑言自己“一事無成”。楊絳先生的低調,隱含了她獨特的人生智慧。
筆耕不輟 先生小時,父親有一次問她:“一星期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高一時,國文課本上有李后主的詞,楊絳讀后若有宿緣,愛不釋手。課余,她找來大量李后主的詞,以及其他詩人的作品來讀。每當她“試圖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就會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她的《洗澡》《干校六記》《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每一部都具有相當高的價值。她寫的不是別人,更多的是“自身經歷和體驗”。自稱已經走到了人生邊緣的楊絳先生,愈加通透。她說:“我每天的生活,也沒有一天完全相同,總有出人意外的事發(fā)生……即使沒有大的意外,我也能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新體會。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睏罱{先生在把錢鐘書先生數量驚人的手稿整理出來交付出版后,寫了散文集《我們仨》。四年后,她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對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靈魂等哲學命題做了一次終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