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飛,李善坡,劉 寧,李可佳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運輸及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81)
T型預應力混凝土梁[1-2]是我國鐵路橋梁建設中最常用的關鍵部件,常見于速度160 km/h和200 km/h 的客貨共線鐵路橋梁。T型預應力混凝土梁屬于超長、超限貨物,常采用2輛及以上車輛跨裝運輸,其中混凝土梁轉向架是跨裝運輸必備的裝載加固裝置[3]。 目前我國鐵路建設需要的32.6 m長T型預應力混凝土梁重達148 t,既有混凝土梁轉向架主要用于質量不大于130 t梁的運輸[4-5],不能滿足運輸需求。DL1型專用車組雖然可用于大于130 t梁的運輸,但其按長大貨車管理,運輸成本較高。隨著27 t軸重普通平車的研制成功,為開發(fā)大承載能力的普通平車混凝土梁轉向架提供了條件,亟需研究設計基于27 t軸重的NX80型平車的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
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的設計要充分利用NX80型平車載重能力,滿足質量不大于148 t、長度不大于32.6 m的T型預應力混凝土梁運輸。以速度為 200 km/h、跨度為32 m的客貨共線T型梁中梁為例,全長32.6 m、重148 t,單個支點承重不低于74 t,需跨裝運輸。根據NX80型平車容許載質量可知,地板負重面長度為6 m時可達到滿載,轉向架跨距按照3 m設計,承重即可達到80 t,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缪b運輸時,一般需2輛車負重,中間加掛1輛游車。受車組在運輸過程中車鉤緩沖器壓縮量變化影響,跨裝支距在運輸過程為動態(tài)變化值,貨物轉向架需設計具有長圓孔的活心盤,長圓孔孔距長度不得小于300 mm。T型梁高2.7 m,邊/中梁頂寬2.28 m/ 1.9 m,邊/中梁垂向重心高1 561 mm/1 530 mm,下緣寬度0.88 m,在運輸過程中有傾覆風險,需設計斜支撐及旁承以防止運輸過程中梁的傾覆。
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基礎上,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的設計需結合既有橋梁轉向架使用經驗,在結構上進行加強和優(yōu)化,使操作性更優(yōu)。同時盡可能使用高性能材料,提高承載能力,減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提高經濟環(huán)保性。結合使用實際,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升級。
(1)優(yōu)化力傳導徑路,改善車輛受力。既有8149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的旁承均安裝在兩橫梁之間的車地板上,旁承的受力直接傳遞到跨距內的車地板上,對車輛的集重有一定的影響。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旁承直接搭架在橫梁上,保留旁承功能性作用的同時將旁承的受力直接傳遞到橫梁上,轉向架跨距內的車地板上不再承受梁體的重量,有利于改善車體的集重。旁承與橫梁連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旁承與橫梁連接示意圖Fig.1 Connection diagram of side bearing and cross beam
(2)使用高性能材料,提高主要受力部件承載能力。對橋梁轉向架各部件受拉、受壓、受彎、受扭情況做全面分析,提高主要受力部件材料性能等級,諸如下架體、上架體上部支承板等,可采用性能更優(yōu)的Q355材料。
(3)對局部結構進行加強,提高橋梁轉向架整體壽命。在橋梁轉向架結構中,運輸過程中中心銷軸對下架體上、下蓋板銷軸孔和上架體銷軸孔不斷擠壓,受擠壓部位容易發(fā)生變形,材料失效,影響轉向架整體使用壽命。下架體上、下蓋板銷軸孔和上架體銷軸孔部位均需進行加強。
(4)減少一次性加固材料使用,提高環(huán)保性。橋梁轉向架在運梁時,需在上架體上加墊防滑墊木和橡膠墊,由于其一次性使用,既不經濟又不環(huán)保,可通過將橡膠板采用螺釘緊定方式固定在上架體表面,既能降低轉向架承載面高度,又能減少一次性加固材料的使用。
(5)采用可調式斜支撐,提高操作便利性?,F(xiàn)有8149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的斜支撐長度不可調整,不同高度的梁需要匹配不同規(guī)格斜支撐。通過將固定長度斜支撐改進為可調節(jié)式斜支撐,能適應不同高度T型梁,提高操作便利性。
基于上述設計和優(yōu)化思路,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按照許用應力法進行了整體結構強度設計,同時要滿足撓跨比不大于1/500的剛度要求,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橫梁、下架體、旁承、上架體、中心銷和斜支撐,每副自重7.27 t (包括斜支撐)。單個轉向架承重74 t,考慮10%的超載系數(shù),單個轉向架設計載重設為81.5 t,總設計載重163 t。
圖2 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結構示意圖Fig.2 Structural diagram of new concrete beam turning rack
根據《鐵路貨物裝載加固規(guī)則》,運輸過程中作用在貨物上的慣性力計算如下。
縱向慣性力T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t0為每噸貨物的縱向慣性力,取值為5.88 kN/t;Q為設計最大承載能力,取值為163 t。
因此,T= 5.88×163 = 958.44 kN。
橫向慣性力N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n0為每噸貨物的橫向慣性力,取值為2.82 kN/t。
因此,N=n0×Q= 2.82×163 = 459.66 kN。
縱向慣性力Q垂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q0為每噸貨物的垂向慣性力,取值為3.54 kN/t。
因此,Q垂=q0×Q= 3.54×163 = 577.02 kN。
轉向架所受到的力主要如下。①梁重:G= 9.8× 163 = 1 597.4 kN,每個轉向架承受798.7 kN。②垂 向慣性力:貨物的垂向慣性力直接傳遞到2個轉向架上,每個轉向架承受288.51 kN。③縱向慣性力:貨物的縱向慣性力通過死心盤上架體傳遞到中心銷,再由中心銷傳遞到下架體,由單個轉向架承受,大小為958.44 kN。④橫向慣性力:貨物的橫向慣性力直接傳遞到2個轉向架上,每個轉向架承受 229.83 kN。
中心銷設計直徑為100 mm,在縱向慣性力和橫向慣性力的作用下,中心銷所承受的縱向、橫向剪應力和組合剪應力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τ縱為中心銷所承受的縱向剪應力,MPa;r為中心銷軸半徑,取值為50 mm。
式中:τ橫為中心銷所承受的橫向剪應力,MPa。
式中:τ組為中心銷所承受的組合剪應力, MPa 。
中心銷材料為45號鋼,其許用應力[σ]為250 MPa,許用剪應力為[τ] = 0.6[σ] = 150 MPa,因而剪切強度滿足要求。
在縱向慣性力和橫向慣性力的作用下,中心銷所承受縱向、橫向和組合擠壓應力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σbs縱為中心銷所承受的縱向擠壓應力,MPa;S為中心銷與上、下架體中心銷孔處最小接觸面積,取值為2 600 mm2。
式中:σbs橫為中心銷所承受的橫向擠壓應力,MPa。
式中:σbs為中心銷所承受的組合擠壓應力,MPa。
中心銷的許用擠壓應力為[σbs] = 1.7[σ] = 425 MPa,因而擠壓強度滿足要求。
考慮最危險工況:貨物的橫向慣性力、過曲線時外軌超高引起的重力分量和風力W同時起作用。這些力主要傳遞到一側的斜支撐上,同時斜支撐調節(jié)到最大長度L= 2 520 mm,混凝土梁通過曲線裝載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混凝土梁通過曲線裝載示意圖Fig.3 Loading diagram of concrete beam passing through curve
風力W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q為側向計算風壓,取值為0.49 kN/m2;F為側向迎風面的投影面積,取值為89.65 m2。
因此,W=q×F= 0.49×89.65 = 43.93 kN。
根據力矩平衡,斜支撐受到的最大壓力P為
式中:h為梁體重心距梁底最大高度,取值為1 557 mm;α為最大傾角,取值為6°;H為梁體高度,取值為2 700 mm;B為梁體底面寬度,取值為880 mm;l偏為重心橫向最大偏移,取值為22 mm;l為旋轉支點S到斜支撐中心線的距離,取值為1 134 mm。
因此,性和強度滿足要求。
支撐銷剪切τ銷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T銷為由斜支撐傳遞給支撐銷的最大剪切力,取值為81.74 kN;r銷為斜支撐與上架體連接的支撐銷半徑,取值為21 mm。
支撐銷材料為45號鋼,其許用應力[σ]為250 MPa,許用剪應力為[τ] = 0.6[σ] = 150 MPa,所以剪切強度滿足要求。
在斜支撐作用下,支撐銷承受擠壓,擠壓應力σbs銷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銷為支撐銷承壓面積,取值為1 680 mm2。
斜支撐最小截面處的壓應力σ計算公式為
式中:D為斜支撐外直徑,取值為95 mm;d為斜支撐內直徑,取值為85 mm。
斜支撐的最小臨界載荷Pcr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E為材料彈性模量,取值為210 GPa;I為斜支撐的最小截面慣性矩,取值為1 435 764 mm4;L為斜支撐長度,取值為2 520 mm。
單根斜支撐可以承受的力為Pcr= 468.57 kN大于需要承載的力P= 81.74 kN,斜支撐最小截面處的壓應力57.82 MPa小于許用應力160 MPa,斜支撐穩(wěn)定
支撐銷的許用擠壓應力為[σbs銷] = 1.7[σ] = 425 MPa,因而擠壓強度滿足要求。
在有限元分析中,根據轉向架實際使用情況,可按照以下工況進行加載。工況1:單獨重力(梁)作用(垂向fy= 798.7 kN)。工況2:梁重力和垂向慣性力共同作用(fy= 1 087.21 kN)。
工況3:梁重力和縱向慣性力(fy= 798.7 kN,fz= 958.44 kN)。
工況4:梁重力和橫向慣性力(fy= 798.7 kN,fx= 229.83 kN)。
上架體采用有限元方法進行分析,節(jié)總數(shù) 31 547,單元總數(shù)17 727,上架體網格劃分示意圖如圖4所示。工況1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工況2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工況3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工況4仿真結果如圖8所示,上架體最大應力為161.9 MPa,發(fā)生在梁重力和縱向力共同作用下,下蓋板材料為Q355,小于材料許用應力245 MPa,強度滿足要求。
圖4 上架體網格劃分示意圖Fig.4 Upper frame meshing
圖5 工況1仿真結果Fig.5 Simulations of Case 1
圖6 工況2仿真結果Fig.6 Simulations of Case 2
圖7 工況3仿真結果Fig.7 Simulations of Case 3
圖8 工況4仿真結果Fig.8 Simulations of Case 4
下架體采用有限元方法進行分析,節(jié)總數(shù) 20 209,單元總數(shù)10 593,下架體網格劃分示意圖如圖9所示。工況1仿真結果如圖10所示,工況2仿真結果如圖11所示,工況3仿真結果如圖12所示,工況4仿真結果如圖13所示,下架體最大應力為213.6 MPa,出現(xiàn)在上蓋板加強板銷軸孔周邊,撓度最大為2.42 mm,下架體材料為Q355,最大應力小于材料許用應力245 MPa,強度、剛度均滿足 要求[6-8]。
圖9 下架體網格劃分示意圖Fig.9 Lower frame meshing
圖10 工況1仿真結果Fig.10 Simulation results of Case 1
圖11 工況2仿真結果Fig.11 Simulations of Case 2
圖12 工況3仿真結果Fig.12 Simulations of Case 3
圖13 工況4仿真結果Fig.13 Simulations of Case 4
對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進行了靜載試驗,下架體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如圖14所示,靜態(tài)檢測測點布置位置如表1所示。采用液壓逐級加載的方式,從70 t開始計數(shù),以20 t為一個級別,逐步加載到110 t (單個轉向架允許載重的1.4倍)。靜載試驗測點應力值如表2所示,靜載試驗測點撓度值如表3所示。
表1 靜態(tài)檢測測點布置位置Tab.1 Positions of static detection points
圖14 下架體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Fig.14 Layout of stress measuring points of the lower frame
表2 靜載試驗測點應力值Tab.2 Stress values of measuring points in a static load test
表3 靜載試驗測點撓度值Tab.3 Deflection values of measuring points in a static load test
下架體加載質量達到110 t時,下架體4號測點應力最大,為73.6 MPa,下架體所用材料為Q345,許用應力為245 MPa,強度滿足要求;在靜載試驗時,下架體加載質量達到110 t時,下架體位移測點處(4號測點)最大位移為3 mm,撓跨比約為 1/1 000,小于1/500,剛度滿足要求。
基于27 t軸重平車的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能夠充分利用車輛承載能力,適應普通貨車軸重提升至27 t、 載重80 t的發(fā)展趨勢,滿足時速160 km和200 km客貨共線橋梁、重達148 t的32.6 m長T型預應力混凝土梁運輸需求。理論計算、有限元分析和靜載試驗結果表明,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滿足《鐵路貨物裝載加固規(guī)則》和《鐵路貨物裝載加固材料和裝置第1部分:貨物轉向架》相關要求。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在結構形式、結構強度等方面進行了優(yōu)化,整體性強,車輛承載方式合理,設計承載能力為163 t,既可滿足質量148 t以下預應力混凝土T型梁采用軸重27 t普通平車運輸要求,又可避免既有混凝土梁轉向架采用軸重27 t普通平車運輸虧噸問題。同時與大噸位混凝土梁采用DL1型專用車運輸相比,運輸成本大幅降低。目前,27 t 軸重普通平車未正式使用,新型混凝土梁轉向架設計研究作為技術儲備,可隨27 t軸重普通平車投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