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嬌蓉
對于蘇州人而言,“鮮”是時間的味道,也是一份執(zhí)念。
香椿從萌生嫩葉開始,蘊含的時令鮮味便一天天消退;魚蝦從離水那一刻,鮮活的味道就岌岌可危;熱炒一出鍋,大廚就唯恐鮮香鑊氣稍縱即逝。當(dāng)然,也不全是緊張兮兮的爭分奪秒,陳年醬油里藏著以年為單位釀造的鮮美;滋味豐腴的咸肉香腸中,灌滿了幾個月的暖陽和風(fēng)霜;拿筷子戳一口咸鴨蛋,滿滿的黃油會回應(yīng)幾十天的期待。這么看來,還有些相對論的意思。
在我的生活中,對吃執(zhí)念最深的就是爸爸。為了挑選到最合意的時令食材,他總會跑好幾個菜場進行采購,設(shè)計菜單、淘洗食材、燒制菜肴,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安排地井井有條,一絲不亂。他年輕的時候迷戀武俠小說,現(xiàn)在闖蕩灶鑊間,立志把廚藝練得如入化境。他說,中餐大廚功夫到家了,聞一聞就能知鍋中咸淡。
疫情期間,為了可以正常買菜,他總是積極參與每一次核酸檢測,但是周旋于菜場和廚房的生活,還是被一點小小的意外打亂了。由于去南環(huán)橋批發(fā)市場采購嫩蠶豆,老爸成了次密切接觸者,必須接受14天集中隔離和7天醫(yī)學(xué)觀察。
他頓時垂頭喪氣:“等我回來,都要夏天了。”
的確,對蘇州老饕來說,鮮是碧螺春茶葉上凝結(jié)的露珠,是被山雀選中的第一顆楊梅,是剛剛鼓漲起來的泡泡餛飩,一不留心就錯過了。有花堪折直須折,錯過了任何一種食材的花樣年華,都算暴殄天物。錯過一整個短暫春天的鮮美,對他來說,比失去21天自由更讓人痛心疾首。
隔離期間,每天微信聯(lián)系的內(nèi)容也總是繞不開吃,一個大廚離開菜場和灶頭,就像魚離了水、雁離了群。不能通過時蔬感受季節(jié)更替,他總說自己對時間的感受都逐漸遲鈍了。
結(jié)束隔離生活,一回家老爸就迫不及待地列了一張食材采購清單。他“吃?!辈诲e,抓住了春天的尾巴,蠶豆、金花菜、菜薹依舊鮮嫩,初夏的茭兒菜也即將上市。一盤盤時令美味上桌,他為自己挑了一款酒,愜意地自斟自酌起來,為回歸的生活慶祝。
當(dāng)然,最最要緊的,還是家人相聚的溫度。老媽一邊吃一邊挑剔菜的咸淡,感嘆果然一個月不掌勺,廚藝會有所退步,老爸不得不虛心受教,總結(jié)功力還需加強訓(xùn)練,我則保持中立,打打“太極”。他這種常年“開伙倉”的人,總要抱怨抱怨菜價,為明天該買什么菜發(fā)愁,大家再集思廣益,拼湊出下一餐的鮮美來。蘇州人就是這樣,在餐桌上聊聊時令、聊聊食物、聊聊時事,在不長不短的人生里,用味蕾捕捉短暫的幸福,累積一大堆舌尖上的共同記憶,這些記憶交織在一起,就變成了流淌在古城中的蘇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