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彩虹, 俞林雙, 朱海霖, 鄭 濤, 陳建勇
(1. 浙江理工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 浙江省纖維材料和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 杭州 310018)
利用止血材料進行止血處理是醫(yī)療救治的重要方法。長期以來,較為廣泛使用的止血材料有無機沸石類、明膠類、氧化纖維素類、殼聚糖類等。盡管這些材料均顯現(xiàn)出良好的止血效果,然而卻存在有毒副作用、容易引起感染、成本及售價高等問題[1-2]。蠶絲是一種純天然的動物蛋白質纖維,主要成分是絲素蛋白,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易加工成形等特性[3-4],將蠶絲纖維應用于生物止血材料[5]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以蠶絲絲素蛋白作為原材料,通過不同制備方法獲得各種蠶絲絲素蛋白止血材料,主要是分析某一種水解方式獲得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止血性能。如Chen等[6]采用 9.3 mol/L 溴化鋰水解蠶絲絲素蛋白,研究絲素蛋白材料的體外止血活性;Huang等[7]基于氯化鈣/乙醇/水(量比為1∶2∶8)水解蠶絲絲素蛋白,探討改性絲素蛋白材料的止血性能。采用不同制備方法制得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具有不同的止血性能,但關于絲素蛋白水解方式與止血性能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較少。
為此,本文采用氯化鈣/乙醇/水溶液、堿性蛋白酶2種常用的水解方式水解蠶絲絲素蛋白,通過冷凍干燥法制備獲得2種蠶絲絲素蛋白材料,采用凝血因子實驗、血小板黏附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大鼠肝部出血實驗等對其止血性能進行研究,以期為絲素蛋白止血材料的制備和應用提供參考。
材料:蠶繭(購自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無水氯化鈣、無水乙醇、枸櫞酸鈉(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硼酸鹽緩沖溶液(上??道噬锟萍加邢薰?;堿性蛋白酶(1.5×105U/mL,美國Sigma-Aldrich公司);透析袋(截留分子質量為8 000 u)、維生素B12(1 300 u)、抑肽酶(2 500 u)、胰凝乳蛋白酶(25 000 u)、卵清蛋白(45 000 u)和牛血清蛋白(67 000 u)(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西蘭大白兔、健康雌雄不限成年SD大鼠,質量約為260 g(均由杭州師范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云南白藥(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儀器:CP214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天電子儀器有限公司);超低溫冰箱(上海比朗儀器有限公司);Labconco FreeZone?4.5L真空冷凍干燥機(美國Labconco公司);CA7000型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日本希森美康公司);TEK8510型五分類血液分析儀(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Victor X型酶標儀(美國Perkin-Elmer 公司);Agilent 1100型高壓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 Technologies 公司)。
1.2.1 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制備
脫膠蠶絲的制備:將一定量除去蠶蛹的蠶繭繭殼,加入至5 g/L碳酸鈉溶液中,于98 ℃加熱,重復脫膠2次(每次60 min)后清洗烘干,制得脫膠蠶絲。
鹽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制備:將上述制得的脫膠蠶絲按1∶10浴比溶于氯化鈣/乙醇/水(量比為1∶2∶8)溶液中,于90 ℃反應3 h,冷卻后將溶液抽濾,濾液灌入透析袋密封,經去離子水透析72 h后倒入聚苯乙烯培養(yǎng)皿中,于-80 ℃冷凍12 h,冷凍結束后再真空冷凍干燥72 h,得到鹽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標記為SF-A,真空袋保存?zhèn)溆谩?/p>
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制備:參考文獻[8]稱取一定量上述制備的鹽解蠶絲絲素蛋白作為底物,設置底物的質量分數為5%,酶的用量按底物質量的2%添加,用0.5 mol/L pH值為8.5的硼酸鹽緩沖溶液調節(jié)水解液的pH值為8.5,加入堿性蛋白酶在55 ℃反應2 h,反應后迅速升溫至100 ℃將酶失活;然后將冷卻后獲得的溶液于15 000 r/min離心15 min, 用超濾膜(孔徑為0.22 μm)過濾除去酶蛋白及沉淀物,再將濾液倒入聚苯乙烯培養(yǎng)皿中,于-80 ℃冷凍12 h,冷凍結束后真空冷凍干燥72 h,得到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標記為SF-B,真空袋保存?zhèn)溆谩?/p>
1.2.2 分子質量測試
參考文獻[9]采用凝膠過濾色譜法,用高壓液相色譜儀測試表征2種不同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的分子質量。測試條件:選取Protein KW-802.5型色譜柱;選用磷酸鹽緩沖溶液(100 mmol/L, pH值為6.8)為洗脫液,洗脫速度為1.0 mL/min;進樣量為10 μL;檢測波長為215 nm。 用于擬合標準曲線的分子質量標準樣品為:維生素B12、 抑肽酶、胰凝乳蛋白酶、卵清蛋白和牛血清蛋白。以保留時間(t)和分子質量的自然對數值(lnM)擬合得到標準曲線lnM=18.138-0.445t(R=0.997 8),根據標準曲線計算蠶絲絲素蛋白的分子質量。
1.2.3 水溶性測試
稱取一定量的干燥蠶絲絲素蛋白材料樣品(m1, mg) 放入去離子水中,置于恒溫磁力攪拌器上(30 min) 攪拌后過濾,烘至恒態(tài)質量,稱量記為m2(mg),每個試樣測試6次取平均值。溶解率(W)計算公式為
W=(m1-m2)/m1×100%
1.2.4 凝血時間測試
在止血過程中,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對促進血液凝固有著重要的作用。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原時間(PT)考察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對凝血因子的宏觀影響。將抗凝兔血(血液與3.8%枸櫞酸鈉抗凝劑體積比為 9∶1) 離心(37 ℃、3 000 r/min)制備得到貧血小板血漿。按文獻[10]將貧血小板血漿與0.05 mL氯化鈣溶液(0.025 mol/L)和樣品(1 mg/mL)混勻后,迅速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測量此時的APTT和PT值,每個試樣測試6次取平均值,未加入材料的空白組作為空白對照樣。
1.2.5 血小板黏附測試
采用血小板黏附實驗表征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對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將1.8 mL抗凝兔血與100 mg樣品(云南白藥為對照樣品)充分混合,水浴恒溫(37 ℃、 10 min)后離心(1 500 r/min、20 min),采用五分類血液分析儀測試血小板數,每個試樣測試 6次取平均值。 血小板黏附率計算公式為
N=(n1-n2)/n1×100%
式中:N為血小板黏附率,%;n1為空白組血小板數,個/mL;n2為加材料組血小板數,個/mL。做空白對照實驗時不加任何物質,其他條件一致。
1.2.6 血小板第4因子測試
采用血小板第4因子(PF4)表征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對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響。按文獻[11]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測定,PF4含量用吸光度值的變化表征。將1.8 mL抗凝鼠血與0.2 mL 1 mg/mL樣品(云南白藥為對照樣品)混合,于37 ℃恒溫孵育15 min后,在3 000 r/min轉速下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為待測血漿。采用酶標儀在45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每個試樣測試6次,取平均值。
1.2.7 體內止血效果測試
通過大鼠肝部出血實驗評價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止血效果。大鼠肝部出血實驗參考文獻[12]:將SD大鼠隨機分成3組,每組6只。將麻醉后的SD大鼠沿腹中線剪一切口,使肝部中葉充分暴露,吸干肝臟周圍組織液,在肝部中葉遠端作1 cm的切口,血液涌出后立即將80 mg樣品(云南白藥為對照樣品)貼敷于創(chuàng)口表面,觀察并記錄出血時間和出血量,每個試樣測試6次,取平均值。
1.2.8 數據分析
2種蠶絲絲素蛋白的分子質量根據標準曲線lnM=18.138-0.445t計算得到:由氯化鈣/乙醇/水三元體系水解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的分子質量主要分布在4 700~20 700 u之間,由堿性蛋白酶水解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分子質量主要分布在400~10 400 u 之間,其中分子質量小于10 000 u的組分含量很高,且存在分子質量分布范圍為400~5 000 u的低分子質量組分。水溶性測試結果表明,與鹽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A的水溶性((79.34±2.80)%)相比,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B的水溶性(97.10±1.87)%)明顯提高,這歸因于利用堿性蛋白酶分解絲素蛋白時,能作用于較寬范圍的肽鍵更大程度地促進了絲素水解,得到了水溶性較好的小分子絲素蛋白[8]。
圖1示出2種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APTT和PT值。與空白樣相比,由不同水解方式獲得的絲素蛋白材料SF-A和SF-B的APTT均顯著縮短。從PT可知,2種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凝血時間相對于空白樣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其凝血作用與縮短APTT有關,與縮短PT無關。這也說明采用這2種水解方式制得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均能夠通過激活凝血因子Ⅻ[13],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來促進血液凝固[14]。由圖1還可見,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B的APTT最短。由水溶性測試結果可知,SF-B的水溶性較好,更易通過液相激活促進凝血因子Ⅻ活化[15]。由此推測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APTT與水解方式有關,水解蠶絲絲素蛋白時采用堿性蛋白酶比氯化鈣/乙醇/水三元鹽水解體系更易縮短APTT。
圖1 采用2種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 材料的APTT與PT值Fig.1 APTT and PT values for two different hydrolysis systems of silk fibroin materials
由血小板黏附率實驗測得2種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A、SF-B的黏附率分別為(24.85±5.68)%和(53.96±6.04)%。 可見,2種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對血小板均有一定的黏附,均能誘導血小板黏附。其中,SF-B與對照樣(黏附率為(44.21±3.13)%)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P<0.01)。血小板黏附率測試結果還表明,采用2種水解方式獲得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黏附血小板的能力不同,其中SF-B對血小板的黏附量高于SF-A,由此推測水溶性較好的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B與血液接觸時,有可能易形成較強的負電性表面,更好地促進誘導血小板黏附[11],這需做進一步研究。
PF4是血小板在蛋白材料表面接觸刺激下,被激活后合成釋放到血液中的活性物質,能促進血栓的形成,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標[16]。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測定時,吸光度值的變化與PF4含量呈正相關。圖2示出采用2種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吸光度??梢钥闯觯捎?種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吸光度不同,且明顯比空白樣高,進一步分析可知,2種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均可促進PF4的生成,這意味著2種材料均對血小板具有活化作用,血小板激活后釋放活性物質PF4,從而促進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達到凝血。從圖2還可知,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B使PF4的含量顯著增加,說明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更能促進PF4的生成,對血小板有較強的激活作用,這與上述血小板黏附的討論結果一致。綜上可知,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參與止血反應與誘導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有關[7,17]。
圖2 2種水解方式下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 材料的吸光度Fig.2 Absorbance value of silk fibroin materials produced by two different hydrolysis systems
圖3示出采用2種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肝部出血時間和出血量。可以看出,與空白樣相比,當2種水解方式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材料作用于大鼠肝部創(chuàng)傷表面上時,出血時間迅速縮短,出血量顯著減少。其中酶解蠶絲絲素蛋白材料SF-B的出血時間短,出血量少,優(yōu)于云南白藥對照樣(P<0.01),因此,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綜合前文分析推測,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止血性能與水解絲素蛋白方式有關,采用酶法比鹽法更能提高其止血性能。
圖3 2種水解方式下制備的蠶絲絲素蛋白 材料肝部出血時間和出血量Fig.3 Hemostatic time and amount of bleeding for silk fibroin materials produced by two different hydrolysis systems in liver trauma model
本文采用氯化鈣/乙醇/水溶液鹽解法和堿性蛋白酶酶解法水解蠶絲絲素蛋白,制得了2種蠶絲絲素蛋白材料,通過研究材料的分子質量、水溶性和止血效果,探究了水解方式對蠶絲絲素蛋白材料止血性能的影響,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1)采用鹽解和酶解2種不同水解方式制備的材料均通過激活凝血因子Ⅻ,啟動引起血液凝固的內源性途徑,并通過黏附、活化血小板促進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而止血。
2)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指標與蠶絲絲素蛋白材料制備過程中的水解方式密切相關,采用堿性蛋白酶制備的絲素蛋白分子質量較低、水溶性較好,有利于激活凝血因子Ⅻ,更能對內源性凝血途徑起促進作用,對血小板的黏附量增加,使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含量增加,止血性能增強。
3)用堿性蛋白酶水解蠶絲絲素蛋白制得的材料的出血時間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優(yōu)于云南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