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二小姐和吳家四小姐人物性格命運比較談"/>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上感應篇》:從神效到失效
——賈府二小姐和吳家四小姐人物性格命運比較談

2022-04-22 08:13:23北京北塔
名作欣賞 2022年10期

北京 北塔

很多人都知道,茅盾先生能背出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于是,不少學者研究《紅樓夢》對茅盾創(chuàng)作的影響,其中包括對《子夜》的影響。其中專文有:劉鋒杰的《〈紅樓夢〉對茅盾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6 年第2 期)、項文泉的《〈子夜 〉 對〈紅樓夢 〉 結構藝術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湖州師專學報》1989 年第3 期)、張珍珍的《論〈紅樓夢〉對〈子夜〉的影響》(《文學教育》(下)2016年第12期)、劉宏彬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簡論〈紅樓夢〉對〈子夜〉的影響》(《邢臺學院學報》1998 年第2 期)和李光嶸的《〈子夜〉受到的〈紅樓夢〉影響》(《紅河學院學報》1991年第4 期)等。不是專文,而論及這一話題的各類文章就更多了。茲不贅述。

多位學者論述過曹雪芹影響了茅盾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李榮華在《〈紅樓夢〉對茅盾創(chuàng)作影響研究述評》(《戲劇之家》2014 年第9 期)一文中概括了《紅樓夢》對茅盾創(chuàng)作的五個方面的影響:“總的看來,茅盾在創(chuàng)作中對《紅樓夢》的學習與借鑒可分為:女性形象的塑造、情節(jié)結構的安排、藝術手法的使用、敘事模式的模仿、寫實主義的運用五方面?!逼渲小芭孕蜗蟮乃茉臁北慌旁诘谝晃?。李榮華還介紹了陸文采和王建中等在這個具體話題上的論述。

筆者注意到,至今尚未有人論述過賈府二小姐迎春和吳家四小姐蕙芳這兩個人物形象之間的關系。她倆的相關性其實是最明顯的,因為這兩個少女都來自封建優(yōu)渥家庭,都酷愛《太上感應篇》。有人論述過迎春的性格和命運與《太上感應篇》的關系,也有人論述過《太上感應篇》與四小姐的父親吳老太爺?shù)男愿窈兔\的關系;以筆者所見,周愛華的《〈子夜〉里四小姐的“精神焦慮”透視》(《創(chuàng)作評譚》2006 年第5 期)比較生動而且深刻地論述了四小姐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狀態(tài),楊俏凡的《論〈子夜〉中〈太上感應篇〉意象的獨特意蘊》(《凱里學院學報》第3l卷第4 期,2013 年8 月)論述了《太上感應篇》作為封建文化的代表在現(xiàn)代文明面前所遭遇的毀滅命運,也談到了這種文化對四小姐性格的影響。但從未有人從《太上感應篇》的角度比較討論迎春和四小姐在性格和命運上的同異。

曹雪芹和茅盾對《太上感應篇》的態(tài)度或評價之異

1.《紅樓夢》作為《太上感應篇》之注腳、疑竇及有限否定

《太上感應篇》被稱為“古今第一勸善書”。這是一部“三教合一”以道教為主的書。從上到下,對中國人的道德觀念、言行舉止具有最廣泛的影響?!疤稀薄案袘边@些概念基本上屬于道家范疇,而且其勸善的目的是“成仙”,因此它首先是一部道教書。周作人說:“此文的中心思想,本是長生,蓋是道士的正宗?!?/p>

《太上感應篇》書中的“感應”也可理解為“報應”,因為里面充斥著佛教的因果報應觀念。道教和佛教本來都是具有超越性的宗教,但在中國,總是被往下拉,被世俗化,從而與“經世致用”的儒教“茍合”,《太上感應篇》也不能免俗,順應了中國人心中最強固的福祿觀念。

《紅樓夢》開篇出場的人物是一個道士——釋道合一的“空空道人”,“空”和“空空”是佛教概念,居然用作“道人”的帽子?!都t樓夢》的佛教主題,主要有兩個:一是“色空觀”,即“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二是“報應觀”,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吧沼^”是貫徹全書的,那是曹雪芹看破紅塵的思想結晶?!皥髴^”卻在小說中表現(xiàn)得比較復雜,甚至矛盾。

一方面,《紅樓夢》多處為《太上感應篇》所說的“因果報應觀”做注腳。有人說,曹雪芹的報應觀來自《金瓶梅》;筆者以為還不如說來自《太上感應篇》,因為《太上感應篇》代表著中國古已有之而且最廣泛的集體道德意識;或者說,《金瓶梅》的報應觀也來自《太上感應篇》?!独m(xù)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1599—1669)在自序中評論《金瓶梅》說:“《續(xù)金瓶梅》者,懲述者不達作者之意,遵今上圣明頒行《太上感應篇》,以《金瓶梅》為之注腳……”“報應觀”本身就是儒釋道三家都有的思想,只不過,佛教最為強調。

我們來看一個《紅樓夢》為《太上感應篇》做注腳的例子?!短细袘烽_篇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意思是說,禍兮福兮,都是每個人自己造成的,有因必有果,而且因果之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相應的?!短细袘烦霈F(xiàn)于第73 回,沒有明確講這個觀念與人物和故事的關系。但從第73 回到74 回的敘述內容來看,就是在暗合這種觀念。晴雯給賈寶玉出主意,讓他連夜裝病,以免被賈政責罰他不用功讀書。她借口寶玉得病的原因是怡紅院里半夜進了人。沒想到,精明的賈母聽說寶玉被嚇壞,定要問個水落石出。探春回稟說,最近府里興起賭博之風,意思是說不定哪個賭徒溜進了怡紅院。這時,碰巧傻大姐誤拾上有春宮圖案的五彩繡春囊,交給邢夫人,邢夫人傳之于王夫人,王夫人問責于鳳姐,鳳姐獻計:以查堵為名,暗訪春囊來源。三人一致同意的主持查訪的人選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那王善保家的器量小,又不是善茬。平日里她對大觀園里的丫鬟們就有意見,因為她們不大逢迎她,尤其是晴雯仗著才貌雙全,而且出于直爽,沒有少“得罪”她。于是,她開始“公報私仇”,在王夫人面前誣告晴雯。王夫人平常就對晴雯不滿,因為晴雯是最不像丫鬟的丫鬟,不僅才貌堪比小姐,連脾氣也向小姐看齊。于是,王夫人以王善保家的“讒言”為把柄,從寶玉身邊趕走了晴雯,最后導致晴雯屈死。這一圈連環(huán)事件可以說由晴雯起意而起,到晴雯命終而終。曹公無非是想要告訴讀者,晴雯最終遭遇的慘禍是她自招(召)的,不是超自然的因果報應。

但是,曹公未必全部認可《太上感應篇》的所有價值觀。他也寫了一些與“因果報應觀”不符甚至相反的事例。迎春是賈府四大小姐中也是金陵十二釵中最善良的一個,她從不陷害人、得罪人,即便被人得罪了,她也選擇息事寧人,與人為善;但她的遭遇最慘,被她自己的丈夫孫紹祖家暴致死。這是“好人不得好報”的例子。孫紹祖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被公認為《紅樓夢》中的第一大惡人,但對于孫的結局,書中沒有交代。筆者認為,那不是曹公的疏忽,而是故意這么設置的。假如他寫孫不得好死,倒是大快人心,符合“惡有惡報”的所謂常情??墒牵聦嵅⒎侨绱?。曹公是不會為公眾的常情而去犧牲乃至偽造事實的。假如他寫孫頤養(yǎng)天年還善終呢,那么,大多數(shù)讀者可能不答應,覺得有悖常理,甚至覺得自己的心靈受到了傷害。為了不違背現(xiàn)實,又不傷害讀者,曹公只能選擇“不寫”。這不寫的背后所隱藏的一半意思就是“惡未必有惡報”。

因此,我們可以說,曹雪芹對《太上感應篇》那一套堂而皇之的義正嚴辭的態(tài)度是將信將疑。

2.《太上感應篇》作為《子夜》之注腳(或反面材料)

我們再來看茅盾如何看待《感應篇》。在《子夜》里,《太上感應篇》是與吳老太爺一同出場的,而且其出場的方式頗具戲劇性和滑稽感。吳蓀甫親自去碼頭用他的豪車接上吳老土財主:

馬達聲音響了,一八八九號汽車開路,已經動了,忽然吳老太爺又銳聲叫了起來:

“《太上太上感應篇》!”

…………

吳老太爺自從騎馬跌傷了腿,終至成為半肢瘋以來,就虔奉《太上感應篇》,二十余年如一日;除了每年印贈而外,又曾恭楷手抄一部,是他坐臥不離的。

一會兒,福生捧著黃綾子書套的《感應篇》來了。吳老太爺接過來恭恭敬敬擺在膝頭,就閉了眼睛,干癟的嘴唇上浮出一絲放心了的微笑。

(《子夜》第一章)

接下來是茅盾以全知全能的作者身份直接出場,對吳老太爺緊抱《太上感應篇》的形象展開嘲諷性的評價:

坐在這樣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驅馳于三百萬人口的東方大都市上海的大街,而卻捧了《感應篇》,心里專念著文昌帝君的“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的告誡,這矛盾是很顯然的了。而尤其使這矛盾尖銳化的,是吳老太爺?shù)恼嬲睢陡袘?,完全不同于上海的借善騙錢的“善棍”??墒侨昵?,吳老太爺卻還是頂闊闊的“維新黨”。祖若父兩代侍郎,皇家的恩澤不可謂不厚,然而吳老太爺那時卻是滿腔子的“革命”思想。普遍于那時候的父與子的沖突,少年的吳老太爺也是一個主角。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習武騎馬跌傷了腿,又不幸而漸漸成為半身不遂的毛病,更不幸而接著又賦悼亡,那么現(xiàn)在吳老太爺也許不至于整天捧著《感應篇》罷?然而自從傷腿以后,吳老太爺?shù)挠⒛旰茪饩秃孟袷钦麄€兒跌丟了;二十五年來,他就不曾跨出他的書齋半步!二十五年來,除了《感應篇》,他就不曾看過任何書報!二十五年來,他不曾經驗過書齋以外的人生!第二代的“父與子的沖突”又在他自己和蓀甫中間不可挽救地發(fā)生。而且如果說上一代的侍郎可算得又怪僻,又執(zhí)拗,那么,吳老太爺正亦不弱于乃翁;書齋便是他的堡寨,《感應篇》便是他的護身法寶……

(《子夜》第一章)

在近代比較西化的茅盾眼里,吳老太爺和《太上感應篇》無疑是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中糟粕的象征:封閉、狹隘、僵化、腐朽、頑固、龜縮和反動。吳老太爺?shù)纳破鋵嵤莻紊?。他年輕時也號稱投身革命,其實是投機。當他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脅,他連偽善的面具都會撕下。而偽善不僅不能通向善,甚至與善背道而馳。當他自身受到傷害,他就會由革命驟變?yōu)榉锤锩?,成為革命道路上的絆腳石。他的死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當那個有點不著調的詩人范博文得知吳老太爺仙逝的消息時,帶著一半詛咒一半預言的口吻宣稱:

我是一點也不以為奇。老太爺在鄉(xiāng)下已經是“古老的僵尸”,但鄉(xiāng)下實際就等于幽暗的“墳墓”,僵尸在墳墓里是不會“風化”的。現(xiàn)在既到了現(xiàn)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要“風化”。去罷!你這古老社會的僵尸!去罷!我已經看見五千年老僵尸的舊中國也已經在新時代的暴風雨中間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風化了!

(《子夜》第一章)

范詩人的這番話與其說是吊唁,不如說是慶祝,慶祝舊中國的舊人物、舊事物的灰飛煙滅。這是作者茅盾借由自己書中人物的嘴的發(fā)聲。也就是說,茅盾對《太上感應篇》的態(tài)度是激烈的激進的全盤否定,《太上感應篇》對于中國人思想的現(xiàn)代化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吳老太爺這樣抱殘守缺的人物不僅無法自救,連被拯救的可能和價值都沒有。革命者可以一任其滅亡。

茅盾這一對《太上感應篇》的決絕態(tài)度可能來自“革命元勛”章太炎。章在1906 年發(fā)表的《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錄》中說:

今日通行的佛教,也有許多的雜質,與他本教不同,必須設法改良,才可用得。因為凈土一宗,最是愚夫愚婦所尊信的。他所求的,只是現(xiàn)在的康樂、子孫的福澤。以前崇拜科名的人,又將那最混賬的《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與凈土合為一氣,燒紙、拜懺、化筆、扶箕,種種可笑可丑的事,內典所沒有說的,都一概附會進去。所以信佛教的,只有那卑鄙惡劣的神情,并沒有勇猛無畏的氣概。

在這篇具有高度煽動性和濃厚情緒性的公開演講里,章太炎用了好幾個程度很高的貶義詞來咒罵清末民初通行的佛教,并認為《太上感應篇》雖然不是主兇,但是主要的幫兇。他責罵這篇被歷代統(tǒng)治者視為關乎世道人心的古今名文“最混賬”。這篇演講之所以如此情緒化——類似罵街,是因為章太炎當時剛剛由清政府的監(jiān)獄里出來,滿肚子的怨憤導致他破口大罵。

茅盾作為革命作家,他沒有深究《太上感應篇》的內容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哪些是合理合情的、哪些是不合理合情的,他只把《太上感應篇》當作過時的反動的思想文化的象征,只希望吳老太爺和《太上感應篇》一起速朽。不過,他也清楚認識到,吳老太爺其實只是《太上感應篇》之道所成的肉身之一,正如書中的經濟學家李玉亭在吳老太爺臨終之際所說的:“內地還有無數(shù)的吳老太爺”。

老太爺這樣“古老的僵尸”被風化了,被火化了;但是,他們的靈魂——那使他們之成為他們的核心要素的《太上感應篇》還在?!短细袘纷鳛樗枷氲慕┦粌H僵而不化,而且還會借尸還魂;不僅成就老頑固,而且還將禍害年輕人。這樣的年輕人就包括吳老太爺?shù)呐畠核男〗恪H绻麤]有革命者出現(xiàn),并拯救已經感染《太上感應篇》之毒的四小姐,那么《太上感應篇》將貽害無窮。

《感應篇》如何影響并造就賈府二小姐和吳家四小姐的性格

1.懦

賈府二小姐和吳家四小姐都生性懦弱,遇到麻煩和痛苦,只會躲避和怨嘆命運,不知反抗和設法解決。而這樣的性格之養(yǎng)成很大程度上是拜《太上感應篇》之所賜。

《紅樓夢》第73 回的回目是“癡丫頭誤拾繡春囊 懦小姐不問累金鳳”。其中“懦小姐”指的就是迎春。關于她的懦弱表現(xiàn)及其成因,書中有多處描寫,也有很多學者討論過。筆者此處不贅述。

我要討論的是她的懦弱性格之成因與《太上感應篇》的關系。迎春的奶媽因為賭博輸錢,居然偷拿迎春的累金鳳冠去還賭債。事情敗露之后,奶媽的兒媳婦來求迎春去討情,也即是說,請求迎春看在幼小時候喝過人家奶的份上,以她大小姐的身份,幫著去向王熙鳳、王夫人甚至賈母求情赦免其奶媽的罪過。在重情(主要指人情)不重法的封建社會環(huán)境中,這樣的請求很正常,迎春本來也有幫這個忙的資格和可能性,但她沒有去還這個吃奶的人情。當然,她拒絕是有道理的。因為之前黛玉等人已經幫她求過情,賈母已經拒絕過了。

沒想到的是,那兒媳婦當場發(fā)飆,說她們平日里如何幫助護著迎春,有事相求的時候她卻不肯相幫,意思是迎春太不近人情,甚至有忘恩負義之嫌。迎春無奈,一心想息事寧人,便說如果有人追查起來,她會說是她自己弄丟了累金鳳,這樣奶媽他們就不用負責了。這是她的性格中“善”的表現(xiàn)?!吧啤庇卸x:善良與和馴善。關于第二義,連絕大多數(shù)詞典都沒有注意到,因此我要稍微申說一下。在我們吳方言中,善一直有軟弱的含義。其實,這個含義古已有之,最早發(fā)現(xiàn)的“善”字是在周代中期“克簋”上的金文,上面一只“羊”,下面兩個“言”;而這只羊的頸上,系著一個繩套。這樣的羊當然是善的。遇到事情,稍有阻力和危險,它就會選擇躲避。

迎春就是這樣的一只善羊。迎春的丫鬟們雖然覺得迎春還是應該幫著去求情,當然這不是必須的;她們又覺得自己的主人被那兒媳婦這樣的下等人指摘,連她們的臉上都有點掛不住了。于是,她們跟玉桂兒媳婦吵了起來。迎春勸了兩句,沒能勸住。這時她的選擇是:“自拿了一本《太上感應篇》去看?!?/p>

迎春雖然不善文辭,但她房里應該還有別的書,為何這時她拿起來的是《太上感應篇》?此書對此時的她有何作用?

弱者需要的是安慰、鼓勵、倚靠和支撐。當她無能為力或者失敗或者預感到失敗的時候,她要尋找替自己開脫的理由或者所下的臺階。《太上感應篇》是能起這樣的作用的,因為那書上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短细袘愤€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奔?,每個人行善或作惡,天上的神、地上的靈和心中的鬼都在看著,記錄著,計算著,時候一到,必然會得到應有的報應;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要自己享受福報或承受惡報,跟別人無關。別人愿意幫,是別人的施恩;別人不愿意幫,也不能苛求。從這個邏輯鏈條來看,迎春可以不幫這個明知道求情無效的忙;況且,她已經同意去為做賊的奶媽開脫了,已經仁至義盡了。因此,《太上感應篇》能給她在道義感上撐腰,讓她心安理得,不必為不幫人說情而心里過不去。此時,她想把自己的腦袋像鴕鳥一樣埋起來,《太上感應篇》就是一大堆沙子。她想把自己像蝸牛一樣縮藏起來,《太上感應篇》就是那一層薄薄但護甲似的殼。

吳四小姐慧芳也是懦小姐。在鄉(xiāng)下老家時,她什么都聽父親的,不敢有絲毫違抗,不僅不反抗,還處處模仿她老爹的做法,比如死讀《太上感應篇》。她與吳老太爺這具“從棺材里爬出來的僵尸”倒是心有靈犀。在所有親戚中,她最快領會老太爺需要《太上感應篇》作為救命稻草。到了都市,她又被她的哥哥控制,她的生活由哥哥說了算,甚至她覺得連她的死亡也取決于哥哥:“而且她又無端想到即使自己不肯走這條絕路,她的專制的哥哥終有一天會惡狠狠地走進來逼她的。她咬緊著牙關反復自問道:‘為什么我那樣命苦?為什么輪到我就不應該?為什么別人家男女之間可以隨隨便便?為什么他們對于阿珊裝聾裝啞?為什么我就低頭聽憑他們磨折,一點兒沒有辦法!’”

四小姐懦弱性格的表現(xiàn)是行為舉止上的拘束靦腆。而在新女性張素素看來,這樣的性格和舉止,就是由《太上感應篇》造成的后果。茅盾在書中以嘲諷的語調寫道:“張素素卻不笑,翹起一條腿,跳著旋一個圈子,她想到吳四小姐那樣的拘束靦腆,叫人看著又生氣又可憐;阿萱呢,相貌真不差,然而神經錯亂,有時聰明,有時就渾得厲害。都是吳老太爺?shù)摹短细袘方逃某煽??!?/p>

2.閉

賈府二小姐和吳家四小姐由于性格懦弱,所以有事沒事就把自己封閉起來,要么自得其樂,要么自怨自艾。嚴重的時候,甚至得了自閉癥或幽閉癥。

我們來看曹雪芹第二處(一共只這兩處)寫迎春看《太上感應篇》,還是第73 回,回末說:“當下迎春只和寶釵閱《太上感應篇》故事,究竟連探春之話亦不曾聞得?!币溃敃r探春她們談論的就是迎春的奶媽賭博的事。在封建社會主仆牽連的語境下,這相當于談的就是迎春自己的事;但是,她居然連關乎她自己的事也高高掛起,似乎那事跟她沒有關系。而這也算是《太上感應篇》的功效。她念的是故事版的《太上感應篇》,而不是說教版。而她完全被故事吸引了,渾然忘了自己的要事和周圍的議論。但顯然,她在不知不覺中也被《太上感應篇》的說法所迷惑?!短细袘氛f,只要一個人不作惡,那么厄運不會降臨到他頭上。迎春堅信這一點。她的這一堅信的現(xiàn)實基礎是:祖母和兩位夫人看在她母親早死頭腦又不太靈光的份上,一直對她照護有加,姐妹們也是處處護著她。如果說大觀園是她的現(xiàn)實安樂窩,那么《太上感應篇》就是她的精神避風港。她全信《太上感應篇》,以至于認為,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或者至少因為害怕受到懲罰,都不會作惡。在這個前提下,她相信自己一生在祖母等人的羽翼下,可以自得其樂、自得其安。這是她的自我封閉的前提和條件。她自信閉著眼都能過好日子,何必睜開眼呢?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聽,心就靜。慢慢地,她很容易就會閉目塞聽,感覺系統(tǒng)也逐漸鈍化了。一旦捧起《太上感應篇》,她就兩耳不聞任何事。以至于連林黛玉都微諷她“虎狼屯于階陛,尚談因果”?!耙蚬闭摺耙蚬麍髴币?,就是《太上感應篇》里的那一套說教。一般人都知道或強調黛玉的孤僻,其實迎春比黛玉更孤僻,她是十二釵中最孤僻的。只不過,黛玉是孤兒,表現(xiàn)得孤苦,所以給人印象更深;再加上,她有才有情,才得不到舒展,情得不到回報,所以更引起讀者的同情。黛玉是十二釵中最富詩才的,所以她有詩友,可以跟大家一起參加詩社的活動,平常也可以切磋詩歌創(chuàng)作。而在這些活動的熱鬧場合,不會作詩沒有雅興的迎春顯得落落寡合,她會選擇到一邊獨自去折柳或摘花。于是,她成了大家眼中的“二木頭”。

吳四小姐的自我幽閉不亞于賈二小姐。老太爺開喪過后,仿佛老爺子那孤僻的陰魂進入了她的身體?!蹲右埂氛f,“四小姐蕙芳已經兩天不肯出房門”,她不僅不肯出門,而且還不愿意跟人主動交流,而是消極地等待別人來關心愛護她(性格的嚴重不成熟表現(xiàn))。其原因是她不僅被老太爺?shù)撵`魂附體,繼承了老頭的性格和行為,而且繼承了《太上感應篇》。作者直接交代說:“老太爺遺下的《感應篇》現(xiàn)在又成為四小姐的隨身‘法寶’了?!庇纸栌脧埶厮氐淖禳c出四小姐的幽閉癥與《太上感應篇》的關系,“你現(xiàn)在這么關起了房門不出來,捧著什么《太上感應篇》?!?/p>

所不同的是,在真正的厄運降臨之前或者說離開大觀園這個“溫室”之前,賈二小姐的自閉癥只是表現(xiàn)為消極被動、渾渾噩噩,而沒有焦慮急躁和胡思亂想,沒有發(fā)展到病態(tài)程度。吳四小姐所處的場域跟大觀園全然不同。無論是以前在鄉(xiāng)下父親的老宅還是如今在都市哥哥的豪宅,都沒有大觀園里的溫馨、和諧、純粹與詩情畫意,而是充滿了各種在她眼里看來是怪誕、壓抑甚至兇惡的因素。這些與她不相容的小環(huán)境因素險些把她壓垮,使她的心性發(fā)生了比較嚴重的惡化。

與大觀園里怡然自得、得過且過的迎春不同,蕙芳在老宅里時而覺得壓抑,到了上海的吳公館之后,尤其在老父親這個她心目中的主心骨離世之后,她變得焦慮急躁,開始胡思亂想,甚至做噩夢。她認為,周遭別人都是幸福的自由的,只有她是不幸的被桎梏的:“她覺得什么人都有幸福,都有快樂的自由,只她是被遺忘了的,被剝奪了的!”

吳四小姐的幽閉癥很快發(fā)展成了被迫害妄想狂癥。癥狀一,她把自己的“不肯”出門想象為或者說置換為被別人尤其是她專制的哥哥“關禁閉”。她心里想的是:“他們用巧妙的方法把她‘幽禁’起來,而表面上說她‘自愿’!”她以為這是別人在故意設計迫害她,在剝奪她的權利:“她覺得這不是她自己愿意關在房里‘靜修’,而是人家強迫她的;人家串通了用這巧妙的方法剝奪她的人生權利!”癥狀二,她做自己被傷害的夢。她曾夢見自己被男人(盡管那是她鐘意的范博文)欺負:“突然間昨夜的夢又回來了。那是反復做過好幾次的老夢了,四小姐此時簡直以為不是夢而是真實;她仿佛覺得三星期前那一個黃昏,大雷雨前的一個黃昏,她和范博文在花園里魚池對面假山上那六角亭子里閑談一會兒以后,當真她在黑暗的掩護下失卻她寶貴的處女紅了;她當真覺得那屢次苦惱她的大同小異的許多怪夢中間有一個確不是夢,而是真實?!彼男〗銐粢娮约罕粨p害,而且把夢境當作真實。在真正的厄運沒有發(fā)生的情況下老是想象著厄運加身。這是被迫害妄想狂癥的典型癥狀。癥狀三,她怨天尤人,因為錯以為別人都對不起她,或者僅僅是她認為別人過得比她舒心,她就無端恨起那些幫護她的人——“于是對著那裊裊的藏香的青煙,捧著那名貴恭楷的《太上感應篇》,她開始恨她的哥哥,恨她的嫂嫂,甚至于恨那小鳥似的林佩珊?!?/p>

在賈二小姐那里,《太上感應篇》的功能僅限于自我寄托、隔離與屏蔽。后來,她受到其惡夫孫紹祖實實在在的家暴迫害。但曹雪芹沒有寫她在孫家是否還依然每天抱著《太上感應篇》自慰自救。

吳四小姐是病了,當然是心病,病因之一是《太上感應篇》;然而,她曾把《太上感應篇》當作一味藥,一味似乎能把她從厄運(想象的)的魔爪之下拯救出來的靈丹妙藥。她學習乃翁,把《太上感應篇》當作隨身“法寶”,麻醉自己,安慰自己,治療自己。然而,這精神鴉片只有短暫的貌似功能,卻不能根治她的病。那么,作為精神鴉片藥的《太上感應篇》,對四小姐的療效如何呢?

第一天似乎很有效驗。藏香的青煙在空中裊繞,四小姐嘴里默誦那《太上感應篇》,心里便覺得已不在上海而在故鄉(xiāng)老屋那書齋,老太爺生前的道貌就喚回到她眼前,她忽然感動到幾乎滴眼淚。她沉浸在甜蜜的回憶里了——在故鄉(xiāng)侍奉老太爺那時的平淡恬靜的生活,即使是很細小的節(jié)目,也很清晰地再現(xiàn)出來,感到了從未經驗過的舒服。她嘴邊漾出微笑,她忘記了念誦那《太上感應篇》的神圣的文句了。藏香的清芬又漸漸迷醉了她的心靈,她軟軟地靠在沙發(fā)背上,似睡非睡地什么也不想,什么都沒有了。這樣好久好久,直到那支香燒完,她方才清醒過來似的松一口氣,微微一笑。

第一天效果不錯,像是吸了鴉片,頗讓她感覺輕松與陶醉。但是,僅僅過了一天,她就感覺到,《太上感應篇》效驗喪失了,不僅不能治病,甚至加重了她的病情?!叭欢诙煜挛纾恰陡袘泛湍遣叵憔筒患白蛱炷菢痈挥猩衩氐牧α??!薄巴砩希镁梅侥苋胨?。她又多夢。往常那些使她醒來時悲嘆,苦笑,而且垂涕的亂夢,現(xiàn)在又一齊回來,弄得她顛顛倒倒,如醉如迷;便在這短短的夏夜,她也瞿然驚覺了三四遭。”

賈府二小姐和吳家四小姐以及《太上感應篇》本身的命運問題

迎春熱愛、依賴甚至迷信《太上感應篇》,在“善有善報”的盲目自信中麻木地生活著。但是,《感應篇》的神效并不總是應驗,甚至可能會朝著相反的、事與愿違的方向上發(fā)展?!短细袘返氖菑乃x開大觀園,即嫁入孫家開始的。曹雪芹為了營造一種極大的思想震撼力,讓迎春這只最善的小綿羊落入中山狼(孫紹祖的諢號)的利爪和利齒之下,任由后者施與暴虐,她的幸運也激變?yōu)槎蜻\。而造成這種厄運的除了她自己認可的命運因素,也有人為因素——恰恰是平日里似乎對她照護有加的賈府長輩們,父親賈赦以五千兩銀子把她賣給孫家,她被孫暴打后,回娘家跟賈母她們訴苦,不想再去孫家,但是賈母她們不再容留她,硬把她再次往火坑里推,直至她香消玉殞。如果說賈赦出賣女兒,是出于現(xiàn)實原因,還有情可原,在任何時代都可能發(fā)生;但是,賈母她們把迎春推出去,則是《太上感應篇》所代表的封建觀念作祟的結果;比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啦,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啦,比如女子被休是自己的也是整個家族的恥辱啦,為了保住賈府的所謂面子,她們甘愿犧牲那個最需要她們保護的可憐人。

不過,迎春的悲劇是整個時代的悲劇。在那個時代,整個社會從上到下,主宰民眾頭腦的都是《太上感應篇》所代表的封建觀念。在順治帝統(tǒng)治的十八年中,內府刻書不多;但是,順治十二年,內府曾巨量刊刻《御注太上感應篇》,那是由他親自注解的《太上感應篇》。可見,清朝最高統(tǒng)治者之重視《太上感應篇》的馭民作用。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與曹雪芹(約1715—約1763)基本同時代的惠棟(1687—1758)曾注釋并刊行《太上感應篇箋注》。在那樣的時代觀念環(huán)境中,迎春抱著《太上感應篇》當作護身符,實際上《太上感應篇》卻反過來幫著造成了她的牢籠。而更加不幸的是:這牢籠里不僅有她這頭羊,還有中山狼。籠子外面的人任由那狼欺凌、霸占、啃咬這羊。其實,整個社會就是這樣一個牢籠,那些似乎在籠子外面的人也在里面,包括作者曹雪芹。所以,這時代局限注定迎春得不到更加外在的新生力量的拯救,注定要被吞噬;在這整個過程中,《太上感應篇》扮演著善意的幫兇或幫閑的角色。哪怕曹雪芹不忍心給迎春設置悲劇命運,但也無法給她設計擺脫《太上感應篇》所鑄造的牢籠的妙計——迎春這樣的人逃無所逃。

吳家四小姐的心病雖然比迎春的嚴重,但她還沒有像迎春那樣“木頭木腦”。她的心還是活的,還有活的心思在動。林佩珊說她既固執(zhí)又心活:“不過前回覺得四姊很固執(zhí),現(xiàn)在卻知道她又十分心活!”(《子夜》第18 章)的確,她的感覺系統(tǒng)并沒有自我屏蔽,《太上感應篇》并沒有隔絕她接受乃至期盼外面的信息。哪怕她在念誦《太上感應篇》的時候,她也還能聽見外面的聲音:“她眼觀鼻,鼻觀心,刻意地念誦那《感應篇》的經文,她一遍一遍念著,可是突然,啵啵的汽車叫,闖入她的耳朵,并且房外走過了男子的皮鞋響,下面大客廳里鋼琴聲悠揚宛妙,男女混合的快樂熱鬧的笑——一一都鉆進她耳朵而且直鉆到她心里,蠕蠕地作怪?!保ā蹲右埂返?8 章)

這是四小姐的性格和命運能夠被改變或被拯救的前提條件——內因或自因。當然,她是無法自我革命或自我拯救的,還需要外在的革命性力量的介入。在《太上感應篇》的神效失靈之后,厄運并沒有像降臨迎春一樣地降臨到惠芳的頭上。恰恰相反,降臨在四小姐頭上的是幸運。她遇到了拯救者——張素素。張素素不僅在觀念上開導四小姐,而且把拯救落實到行動,以某種帶有些微強制性的動作,把四小姐拉離宣德爐里的藏香所散發(fā)出來的迷魂的煙氣,讓她丟下《太上感應篇》,離開吳公館,走向廣闊的活生生的社會空間——鄉(xiāng)村、街道、游樂園,與親朋和陌生人一起聊天、娛樂、活動,從而很快就減緩乃至消除了她的孤僻性格和自閉心理,甚至慫恿了她的反抗心理,她不想再回到吳公館去,也不再留戀或依賴《太上感應篇》和宣德爐。她要跟張素素一起成為社會的人,成為活的人、成為一個新的人。

四小姐本來不想出門,其他親朋軟硬兼施也沒有成功拽她出去。那么,張素素何許人也?為何能出人意料地讓四小姐發(fā)生如此戲劇性的甚至革命性的改變?這個人物形象寄予了茅盾什么樣的理想?

林佩珊曾嬌嗔地稱呼張素素為“女革命家!”是的,張素素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和思想,不僅自己的觀念得到了解放,而且還熱情幫助別人,有志于改造社會人心(林佩珊接著說張素素“忙著大事情”,指的應該就是這個),成了青年革命家。林佩珊接受的也是新式的教育,但她只顧個人享樂,不關心世道人心,所以她雖然了解張素素有革命思想和任務,但并不真正理解;最大的問題是由于她的精致的個人主義,沒有把所學的新知落實于社會實踐。至于吳蓀甫,由于他的自大狂心理和對女性的一貫輕視的心態(tài),連“了解”都談不上,以為張素素一個小女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所作所為都是瞎胡鬧。

張素素把四小姐從對《太上感應篇》的崇拜和依賴中搶救了出來,沒有了崇拜者的《太上感應篇》自身也就倒了,沒有了存在的依據(jù)和價值。被《太上感應篇》長期迷惑和壓制的四小姐活了,《太上感應篇》自身就該壽終正寢了?!蹲右埂返?8 章雖然寫得洋洋灑灑、兜兜轉轉,但茅盾的思路是明確的。這章的主體就是四小姐與《太上感應篇》關系之始末。開頭說“四小姐蕙芳已經兩天不肯出房門”,“什么人也勸她不轉,只好由她”,她只愿意抱著(或者說靠著)老太爺?shù)幕硭频摹短细袘愤^日子。這章還沒有到結尾,她與《太上感應篇》的關系就結束了:“四小姐臥房里一對窗也是受雨的,卻沒有人去關。雨越下越大,東風很勁,雨點煞煞煞地直灑進那窗洞;窗前桌子上那部名貴的《太上感應篇》浸透了雨水,夾貢紙上的朱絲欄也都開始漶化。宣德香爐是滿滿的一爐水了,水又溢出來,淌了一桌子,浸蝕那名貴的一束藏香;香又溶化了,變成黃蠟蠟的薄香漿,慢慢地淌到那《太上感應篇》旁邊?!背鲎咧蟮乃男〗銢]有再回吳公館,她由想當然以為自己被遺棄到主動遺棄《太上感應篇》。何其速也?!而這中間就是革命家張素素的介入和行動?;蛟S茅盾的用意是:在拯救千千萬萬像四小姐這樣被《太上感應篇》毒害的青少年的大業(yè)上,張素素這樣的革命者扮演著“及時雨”的角色。所以,那即將淹沒或者泡糊乃至泡爛沖走《太上感應篇》的何嘗不是革命之雨?新思想之雨,只有這樣的雨才能讓中國社會推陳出新,才能讓中國人脫胎換骨。由此,《子夜》的革命主題豁然而現(xiàn)。

①周作人:《太上感應篇》,《藥堂語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3—4 頁。

②轉引自劉濤:《古今視野下的〈太上感應篇〉》——從有助于教化到全盤否定》,《南方文壇》2017 年第1 期。

③參見楊俏凡:《論〈子夜〉中〈太上感應篇〉意象的獨特意蘊》,《凱里學院學報》2013 年第4 期。

许昌县| 崇明县| 南溪县| 咸丰县| 弋阳县| 开化县| 澎湖县| 巴马| 新津县| 桐城市| 新乡市| 大厂| 呼伦贝尔市| 宣汉县| 扬中市| 兴山县| 南丹县| 镇沅| 奎屯市| 南郑县| 精河县| 博白县| 新安县| 土默特左旗| 乌兰察布市| 平谷区| 贵州省| 台州市| 普定县| 江北区| 乾安县| 桑日县| 宁河县| 武义县| 临高县| 宁夏| 南京市| 新密市| 奉节县| 邵阳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