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帆 Zhang Xiaofan
(南京博物院,江蘇南京 210016)
"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這是刻在戰(zhàn)后經過修整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門前的一句話,翻譯成中文是“文化存則國家生”。20世紀,經歷苦難、千瘡百孔的阿富汗人民誓死捍衛(wèi)國寶、捍衛(wèi)文化的壯舉讓世界動容。自2006年起,帶著文化傳播的使命,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一批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珍寶在世界范圍內巡展,帶來了一場阿富汗古代文明展示和研究的熱潮。231件(套)文物,14年巡游,11個國家,27家博物館,接力棒一傳再傳,這是文化的魅力,這是“文化存則國家生”的精神。
2019年7月9 日,作為展覽的第26個巡展地,南京博物院迎來了“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覽。展覽以“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為主線,突出阿富汗在歐亞大陸古代文明傳播和交融上的獨特角色和地位,而“金色阿富汗”是對展品主要組成部分蒂拉丘地金器的概括,格外凸顯阿富汗燦爛的古代文明。如何在這樣一個特殊巡展項目中辦出南博特色,是展覽設計人員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經過吸收、借鑒此前各館經驗,南博在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和表現形式上尋求突破,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既熟悉又新穎的展覽。
設計問題是研究者關注的基本問題,其復雜性常常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設計與藝術或科學的區(qū)別特征,而其中的理據就是設計問題與藝術或科學領域的問題屬于不同性質的問題[1]。
■圖1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黃金寶藏
■圖2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牙雕神像飾板
■圖3 序廳效果圖
■圖4 展陳空間創(chuàng)意圖與參觀路線示意圖 ①展陳空間的創(chuàng)意元素 ②展廳空間設計創(chuàng)意草圖③展廳空間平面圖 ④參觀路線
■圖5 照明燈具造型創(chuàng)意圖
博物館展陳設計包含了目的性需求、功能性需求、藝術性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包含了陳列設計的多樣性和層次性[2]。本文將從展覽內容、展陳空間、展陳道具、展陳色彩四個方面,解析“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覽形式設計。
坐落于古代世界十字路口的阿富汗,地跨西亞、南亞和中亞,絲綢之路更將其與周鄰國家緊密相連。特殊的地理位置,促成阿富汗的歷史與文化從來都不是孤立發(fā)展的。來自北邊的游牧民族,西邊的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南邊的貴霜帝國、印度孔雀王朝,東邊的漢唐帝國,都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覽共有231組1406件展品,全部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展品中除了出土自阿富汗北部法羅爾丘地的3件金器殘件是公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外,其余出土于阿伊g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貝格拉姆城址的所有展品都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文物。
1.1.1 法羅爾丘地(1組3件)
作為史前文明代表的法羅爾丘地(約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寶藏,象征了阿富汗農耕文明的昌盛。其所出土的金銀器,令世人感慨并想象最少4000年以前,這片土地上文明所達到的高度。
這一部分只有3件展品,并不成組成系,故沒有作為一個單元,只是作為一個引子,引出阿富汗悠久的古代文明和文明十字路口的地位。
1.1.2 阿伊g哈努姆遺址(24組60件)
阿伊g哈努姆(約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被譽為遙遠東方最完整的希臘城市遺址,傳為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后裔所建。該城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重要城市之一。宮殿、官邸、神廟、體育場、劇場、衛(wèi)城等城市功能劃分明確,布局明晰。出自于此的大批建筑構件、雕塑、碑刻、金錠、日晷等依稀印證了這座遺失之城的昔日光景。此部分展品共60件,是阿伊g哈努姆城址的建筑構件、雕塑、日晷等體現希臘城市特征的文物。
■圖6 展墻的延續(xù)應用效果圖
■圖7 獨立展柜與壁龕式展柜交替應用效果圖
■圖8 六邊形積木與鏡面積木效果圖
1.1.3 蒂拉丘地(105組1256件)
蒂拉丘地(約公元1世紀)6座游牧民族的古代墓葬,很可能是大月氏貴霜翕侯的王族陵墓,墓中出土2萬多件金器和羅馬金幣、玻璃器皿、帕提亞金銀幣、印度象牙首飾、中國青銅鏡等,文物涵括歐亞大陸各區(qū)域的文化元素,既體現出游牧民族與當地人的融合,也反映了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與絲路貿易的繁榮。此部分展品共1256件,是蒂拉丘地6座墓出土的墓主人的衣飾、首飾和其他用品等,其中金器有1248件。
1.1.4 貝格拉姆遺址(57組85件)
貝格拉姆遺址(約公元1世紀)是玄奘《大唐西域記》所載貴霜帝國的夏都所在地。貴霜帝國處于東伊朗、中亞與印度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在貝格拉姆王城遺址發(fā)現的兩間密室中,有大約2000件來自印度、羅馬和中國的文物,這個大發(fā)現反映出歐亞大陸上多種異質文明在此的互鑒融合。此部分展品共85件,是貝格拉姆城址2個房間里的出土物,多品種、多造型的器物印證了阿富汗古代文明十字路口的地位。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用珍貴的文物著重反映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地處古代文明十字路口的阿富汗的歷史與文明。展覽以“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為主線,通過阿富汗北部的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貝格拉姆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展現融合古代蘇美爾、希臘、波斯、印度、白匈奴和中國文明的“阿富汗文明”。展品主要為金質文物(圖1)?!敖鹕毕笳鞲哔F輝煌,象征至高無上,既表明阿富汗古代文明如金子般醒目,也凸顯了阿富汗國家的黃金寶藏,此外,美輪美奐的牙雕飾板也是展示重點(圖2)。
在南京博物院開展之前,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珍寶已在故宮博物院、敦煌博物院、成都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深圳南山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多家博物館巡展。在參觀、調研的基礎上,考慮到展品陳列、科學釋讀與藝術表現的和諧統(tǒng)一,“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展覽內容既與以往的展覽一脈相承,又在展陳形式上追求標新立異,有所創(chuàng)新。展陳內容、展陳空間、展陳道具、展陳色彩是“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陳要素的構成,展陳形式是展陳內容的解讀,是展陳內容的再現,而卓越展陳的標志是創(chuàng)新。展覽目的是希望通過展品的重組和視覺形象的創(chuàng)意,使觀眾學到歷史知識的同時,得到精神的享受,產生強烈的共鳴。
■圖10 蒂拉丘地墓葬平面圖與復原圖
■圖11 展墻布局定位圖
■圖12 展墻布局實景圖
對展覽內容和展品的理解和把控是設計理念新穎、展陳語言表述、環(huán)境造型創(chuàng)意、展陳氛圍烘托的關鍵。設計人員經過梳理發(fā)現,雖然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遺址分屬的四個歷史時期代表了“金色阿富汗”展陳的邏輯順序,但展品在不同時期的分布極不平衡,法羅爾丘地出土文物僅1組3件,阿伊g哈努姆城址出土文物24組60件,貝格拉姆遺址出土文物57組85件,而蒂拉丘地出土文物竟達105組1256件。形式設計之前,需要首先對文物展品按照時間發(fā)展的邏輯順序進行重組,并按照出土地點和文物數量進行板塊區(qū)隔;其次需要分析每件、每類文物的藝術效果和展示效果,通過創(chuàng)新展陳空間的分配、展陳道具的設計、展陳色彩的應用來實現形式創(chuàng)新。
形式設計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平衡展陳空間、藝術處理、實用功能與審美之間的相互聯系[3]?!敖鹕⒏缓埂糯拿鞯氖致房凇闭箯d為1000平方米的長方形空間。雖然展陳空間是一個三度體,但考慮到觀眾參觀時的活動過程和心理體驗,設計人員在空間區(qū)隔和設計上充分運用了延伸、交錯、復合、變換等形式,按組織方式與組合關系,將空間分解為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板塊,營造意境變幻的空間,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覺盛宴。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構型原則的整體觀、系統(tǒng)觀是相對的,構型原則具有明顯且清晰的組織框架,部分與部分之間通過構型框架相互連接,發(fā)生有機聯系,使整體產生共鳴[4]。圍繞關鍵元素“金色”,展覽序廳正中展示了阿富汗國家寶藏中最精美、最具代表性文物“五樹形金王冠”?!拔鍢湫谓鹜豕凇睔v經2000年依然光彩奪目,輕微的震動都會使極薄的金片制成的樹枝、葉片、花朵不停地顫動,更顯雍容華貴(圖3)。主體展陳空間根據出土遺址和年代順序,分為四大板塊。第一板塊展示法羅爾丘地出土文物與阿伊·哈努姆城址出土文物,第二板塊展示阿伊·哈努姆城址出土文物,第三板塊展示蒂拉丘地出土文物,第四板塊展示貝格拉姆遺址出土文物。在長方形的展陳空間內,通過形象的前后對稱與左右對稱的分布原則以契合“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主題,而一件又一件的金色展品則在神秘的燈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無聲地敘述著古代阿富汗的輝煌。
■圖13 展牌效果圖
■圖14 阿伊g哈努姆、蒂拉丘地、貝格拉姆展板效果圖
在展陳設計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基礎構思,在構思的基礎上運用相關的藝術手段將構思以空間內容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基本原則[5]。
主展區(qū)在長方形的展陳空間內設置了相互交錯的六邊形展區(qū),而六邊形展陳空間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蜂巢”(圖4)。采用“蜂巢”結構有兩個原因:從空間布局來講,展廳的整體布局從俯視圖來看是六個大的“蜂巢”,形成以環(huán)狀動線為連接、以單一動線為樞紐的蜂巢狀空間組合,讓相鄰的空間組合構成序列空間組織,在敞開與封閉之間利用不同方向的參觀流線讓觀眾體驗展陳空間的相互滲透,形成優(yōu)美的展陳韻律與展陳節(jié)奏;從建筑學角度來講,正六邊形的建筑結構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簡、組合空間最大,能充分發(fā)揮幾何形構圖的視覺美感。
根據展陳內容的內在聯系設置參觀路線,通過參觀路線的可選擇性,可滿足參觀需求的不同和參觀節(jié)奏的變化[6]。
博物館的采光系統(tǒng)分為四種類型[7]。綜合各種照明設計對照明燈具的造型進行創(chuàng)意,展廳上方照明燈具的造型采用了蜂巢狀相結合的結構,形成了燈具與蜂巢狀展區(qū)上下呼應的特殊效果(圖5)。
展出的1000余件珍貴文物中,形態(tài)各異的金質文物占絕大多數。對于這種體積較小的金質文物,除在展廳內構建“蜂巢”形狀的展陳空間外,還在墻面構筑了“蜂巢”形狀的展柜,讓每件展品都有屬于自己的定位。從展品陳列的角度考慮,“蜂巢”結構的特征是可在一定體積內營造最寬敞的空間,通過六邊形的構成,形成水平與垂直的不同形態(tài),以實現展廳空間形態(tài)要素的控制?!胺涑病苯Y構的創(chuàng)意設計與連綿不斷地應用,象征著阿富汗文明組合與交織的文化現象,反映了阿富汗文明不斷積淀與延伸的發(fā)展狀態(tài),通過抽象的展陳理念以契合“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現代展覽場館設計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在靜態(tài)的展覽過程中追求一種動態(tài)的表現,動與靜的結合使場館變得生動活潑,別開生面[8]。
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包含了虛實之美、層次之美、形式之美和符號之美[9],展陳道具的合理應用可完美地體現展陳形式的虛實、層次、形式和符號。
展陳道具包括展墻、展柜、展臺、展架、展板、展品標牌等,展品與展柜、展臺、展架等展陳道具構成完整的展示系統(tǒng),而展墻、展板、展牌等展陳道具則構成完整的詮釋系統(tǒng),標準化、系列化的展陳道具在展陳空間的合理應用,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展陳的空間形象,又可以科學地詮釋展陳內容與展品的文化內涵。
展墻在博物館展陳中具有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為滿足最佳的視覺效果,根據展品的分組和展品的形態(tài)繪制展品定位圖,根據展品定位設置展墻和不同類型的展柜(圖6),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展墻的延續(xù)應用構筑了延綿的參觀流線,而獨立展柜與壁龕式展柜的交替應用,在相對獨立的展陳空間內交相輝映(圖7)。
根據展廳環(huán)境的風格和展品形態(tài)的特征設計造型簡潔的展臺、展托、展架等展陳道具,將展陳道具的造型、比例、尺度、色彩、構圖、材質與展品進行有機結合以達到完美的展示效果;為達到特殊的展示效果,少量展品還采用了特殊的展陳道具和特殊的展示方法(圖8)。
在展陳道具中,展柜、展臺、展架的應用是為了保護、陪襯、烘托展品的特質與形式的完美,而展墻、展板、展牌則采用融知識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圖文并茂的形式,從而科學、形象地詮釋展陳的內容結構與展品的文化內涵。
展板與展牌的首要原則是科學性,在遵循科學性與知識性的基礎上追求觀賞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
部題展板包含相關的內容提示和一定的信息量,并充分利用阿富汗地圖、遺址平面圖和遺跡分布圖,簡明扼要地講述了阿伊·哈努姆城址、蒂拉丘地、貝格拉姆城址的概況(圖9)。
蒂拉丘地的展板除展示6座墓葬的平面圖外,還根據隨葬的裝飾進行了服飾的復原,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游牧民族的貴族風貌(圖10)。
展墻具有系統(tǒng)化、標準化原理,具有普適性的邏輯思維方法[10]。蜂巢展廳共設7面展墻,每面展墻展示1座墓葬,因6座墓葬分別出土了1串項鏈,于是在中間的展墻集中展示這6串項鏈,通過巧妙的構思使之形成完整的展示鏈(圖11-圖12)。
■圖15 展陳空間圖
整個展廳部題并未出現“第×部分”的字樣,而是巧妙地在每塊部題和展牌上運用四個小蜂巢線圖相互連接,實心蜂巢的數量代表該空間的展品屬于第幾部分,以方便觀眾區(qū)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蒂拉丘地的展牌:蜂巢由3個菱形組成,每個平面蜂巢的展牌囊括了3個蜂巢展柜的展品(圖13)。
色是光的產物,色彩依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排列而形成色譜,色譜具有明度、純度、色相的變化,展陳色調的構成主要有色彩與燈光,即色彩與燈光構成了展陳空間的視覺環(huán)境。對于博物館展示設計來說,色彩的應用是極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調整整個博物館空間的情調氣氛的作用。
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觀眾對不同色彩的感受也有著很大的差異[11]?!敖鹕⒏缓埂糯拿鞯氖致房凇钡恼龟惪臻g根據展品性質和目標對象,采用了沉穩(wěn)、厚重、和諧的寶石藍、紫羅蘭和金色作為金色文物的延伸色彩,形成展陳空間專用的色彩基調并應用于展廳的整個空間,以彰顯個性的色彩特質,營造特定的空間氛圍,突出“金色阿富汗”的展陳宗旨。
在“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展陳空間內,充分利用了色相、明度、純度等色彩的三大屬性,利用色相差異較小的同類色、近似色,形成色彩體系的完整性;不同的色相使視覺有一個平和過渡的舒適效果;利用展板上的文字、圖片做調和劑以減弱色彩的對比關系。展板、展牌等相關的展陳道具的底色都采用長方形、三角形的寶石藍、紫羅蘭、金色色塊相互疊壓,從而形成風格一致的展陳效果(圖14)。
展陳空間采用三色基調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展品,使展品與展陳空間的中間介質和展覽道具之間產生色彩反差,使平面的展陳內容與立體的展具展品之間形成視覺互補,從而形成完整的展陳體系,形成富有時代氣息的空間氛圍,以達到展陳氛圍與展品相輔相成、和諧共存的展示效果(圖15)。在新形勢下,博物館的功能空間既追求視覺的沖擊力,更追求觀眾對展陳空間的感受[12]。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是對一個有著14年巡游11個國家、27家博物館巡展經歷的特殊展覽的全新呈現。南京博物院在展覽形式設計上全面突破、大膽創(chuàng)新,“六邊體蜂巢狀”貫穿展覽空間組合、平面設計的始終。文章分析和總結了展覽內容、展陳空間、展陳道具、展陳色彩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得出結論:一是展覽形式設計是一門再創(chuàng)作的藝術,創(chuàng)新的藝術特色和視覺理念在制作實施中充分呈現;二是“以人為本”是展覽形式設計的基本價值取向;三是展覽形式設計是歷史學、考古學、建筑學、心理學、美學的綜合;四是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需要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并用,通過觀念、靈感與想象的激蕩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藝術創(chuàng)造力;五是博物館展覽是視覺藝術,歸根結底要給觀眾以美的熏陶和藝術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