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彬,馮俊,王磊,張翹楚
患者蘭某,女,64 歲,主訴左眼眼瞼上方異物感5 年余,視力逐漸下降。2015 年因自覺眼瞼上方異物,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左眼淚腺脫垂”,未予處理。2016 年6 月自覺癥狀加重,于某三甲醫(yī)院就診,經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為左側淚腺區(qū)軟組織影,考慮炎性或淋巴增生性病變可能性大;左側上頜竇、篩竇、額竇粘膜增厚。予手術切除,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左眼淚腺組織顯慢性炎癥,間質淋巴組織增生,淋巴濾泡形成,腺泡萎縮,纖維組織增生,局部組織細胞聚集,纖維組織變性,肉芽腫形成。明確診斷為“左眼炎性假瘤”。口服潑尼松片治療6 個月(具體不詳)。2016年曾因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于外院就診予左眼虹膜周切術,后續(xù)眼壓正常未予特殊處理 (具體不詳)。2016—2020 年期間左眼腫脹疼痛異物感復發(fā)2 次,視力下降,分別予口服甲潑尼龍片、放療治療。2020 年7 月復查MRI(圖1A-1C)提示:異常信號范圍略增大;左眶內直肌較前略增粗。此后曾采用針灸治療無效。2020 年9 月就診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眼科醫(yī)院,癥見:左眼腫脹疼痛伴異物感,雙眼流淚、畏光、視力下降,左眼眼瞼無力,睜眼困難,偶有復視。左眼眼球運動受限。自覺胸部發(fā)熱,偶有脅肋部疼痛,胃反酸,飯后加重,易煩躁,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濡。高血壓病史4 年余,血壓最高可達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現(xiàn)口服替米沙坦20 mg,每日1 次,血壓控制良好。??茩z查:矯正視力,右眼0.4,左眼0.05。眼壓,右眼14 mm Hg,左眼16 mm Hg。左眼上瞼充血腫脹,上瞼緣遮蓋瞳孔3/4,下瞼退縮,眼瞼閉合不全。眼球突出,各方向運動受限。左眼眼瞼結膜充血水腫,左鼻側淺層鞏膜充血不可推動,瞳孔對光反射正常,角膜上方上皮可見絲狀物附著,下方小片狀上皮缺損,角膜虹膜周切口通暢。前房深度正常,晶體透明;眼底視盤界清,色淡紅,C/D 約0.4。右眼晶狀體核性混濁,余未見明顯異常??艚M織觸之略硬,眼球各方向運動障礙,并有復視。西醫(yī)診斷:(1)左眼眼眶炎性假瘤;(2)左眼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3)左眼絲狀角膜炎。中醫(yī)診斷:鶻眼凝睛(肝經郁熱、脈絡瘀滯證)。治以疏肝清熱,化瘀通絡,予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0 g、法半夏10 g、黃芩15 g、生姜3 g、甘草8 g、黃芪30 g、全蝎5 g、蜈蚣3 條、三七粉3 g、黃連6 g,共19 劑,日1 劑,水煎服。
二診(2020 年9 月29 日):服上方后左眼結膜充血好轉,腫痛較前緩解,仍有畏光、異物感、流淚??诳鄿p輕。左眼視力同前。原方加土鱉蟲10 g,共14劑,服法同前。
三診 (2020 年10 月15 日):左眼結膜輕度充血,腫痛緩解,角膜絲狀物明顯減少,仍有異物感、畏光、流淚,視力無明顯變化。眼瞼閉合不全。左眼視力同前。二診方加茯苓15 g、土茯苓12 g,共21 劑,服法同前。
四診(2020 年11 月12 日):左眼結膜充血、眼瞼腫痛、畏光、異物感好轉,仍有眼球運動障礙。自覺發(fā)熱、乏力減輕,口苦緩解,夜不能寐,左眼矯正視力0.1。加生牡蠣30 g、龍骨30 g,共21 劑。
隨診:至今病情穩(wěn)定,左眼矯正視力0.6。2021年2 月7 日MRI(圖1D-1F),左眶眼瞼及眶上部,外側肌錐內外異常信號,考慮為炎性假瘤,較前異常信號范圍略減小;左眶外直肌較前略細。
眼眶炎性假瘤得名于其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特點,年齡、性別對發(fā)病率無明顯影響,單眼發(fā)病為主。確切病因不明,主流認識是與自身免疫相關,也有提出和感染有關[1-2]。根據腫塊侵犯部位不同分為淚腺炎型、肌炎型、視神經周圍炎型、腫塊型、彌漫型;據病理組織學分類為硬化型、淋巴細胞浸潤型、混合型[3]。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眼球突出、疼痛、眼底病變、視力下降、運動障礙、復視[4-5]。本病診斷比較困難,需排除其他診斷后綜合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病理[6]。本病首選治療是糖皮質激素,其他治療方法有化療、手術、免疫抑制劑、生物治療等,常用糖皮質激素試驗反應作為本病診斷標準之一[2-3,6],但硬化型眼眶炎性假瘤對激素、放療不敏感,需要手術切除[4,7]。本例患者結合臨床表現(xiàn)、相關檢查均支持眼眶炎性假瘤診斷。但本例患者病情反復,視力受損、眼球運動障礙、復視,西醫(yī)使用糖皮質激素、手術、放療等治療后,療效欠佳。
鶻眼凝睛,首見于《秘傳眼科龍目論》,是以眼球突出紅赤如鶻鳥之眼,似凝視狀為特征的眼病。中醫(yī)眼科全書將其病機分為肝氣郁結致痰瘀凝滯,風熱壅目致氣血瘀阻,邪熱傷陰致氣血瘀滯。馮俊主任醫(yī)師以中醫(yī)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為依據,結合患者癥狀、體征進行辨證,擬小柴胡湯加減方。小柴胡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是少陽證的基礎方,也是和解少陽的代表方。以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本例患者自訴胸部苦滿,飯后尤甚,心煩、舌紅、苔黃膩、脈弦濡,辨證為少陽證肝經郁熱、脈絡瘀滯,治以疏肝清熱,化瘀通絡,運用小柴胡湯加減。二診時患者左眼結膜仍有充血,口苦癥狀較前稍有減輕,提示仍有瘀血阻絡、氣血不榮,在初診方基礎上加入土鱉蟲以活血化瘀。三診時患者左眼結膜眼瞼充血,眼瞼腫痛較前減輕,但眼瞼仍閉合不全,考慮久病氣血不暢,不通則痛,氣機失調水谷精微留于局部化為濕邪,故在二診方基礎上加入茯苓、土茯苓以消腫止痛。四診時患者結膜充血,眼瞼腫痛明顯好轉,發(fā)熱、乏力癥狀減輕,但仍有眼球運動障礙,睡眠不佳,認為局部氣血久瘀難散,故在三診方基礎上加入生牡蠣、龍骨,以軟堅散結、鎮(zhèn)靜安神。該病例以肝經郁熱日久致脈絡氣血瘀滯為主要病機,治療中應以疏肝清熱,化瘀通絡為基本治則。對患者進行中醫(yī)整體辨證論治,對癥處理,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