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編者按】本期三篇文章,有散文,也有散文詩,內(nèi)容各不相同,但都采用了象征手法。三篇文章分別用夜鶯、鷹和玫瑰作為具有特定含義的形象,反復(fù)在文章中出現(xiàn),從而代替單調(diào)的說理來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文章顯得形象而生動。
夜? 鶯
[西班牙]麥斯特勒思 著? 孫用 譯
一
當(dāng)年輕的夜鶯們學(xué)會了“愛之歌”,他們就四散地在楊柳枝間飛來飛去,大家都對著自己的愛人——在認識之前就戀愛了的愛人——唱著。
大家都唱給自己的愛人聽,除了一只夜鶯,他抬起了頭,凝望著天空,并不歌唱地過了一整夜。
“他還不曾懂得那‘愛之歌’哩!”——其余的夜鶯們互相說著——他們就用了輕快的聲音歡樂地雜亂地唱著譏刺的歌。
二
他其實是知道那“愛之歌”的,然而,唉,這不幸的夜鶯卻在上面,在群星運行著的青青的天空看見了一顆星,她眨著眼睛望著他。
她望著他,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沉著,在黎明之前不見了;這不幸的夜鶯望著她,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當(dāng)那顆星下去之后,他仍是出神地、悲哀地等到夜間。
黑夜來了,這夜鶯就歌唱著,用低低的聲音——極低的——向著那顆星;歌聲一天一天地響了起來,到盛夏的時候,他已經(jīng)用響響的聲音歌唱著了,很響的——他整夜地唱著,并不望一望旁邊。而天上呢,那顆星眨著眼,永遠地望著他,似乎是很快樂地聽著他。
等到這愛情的季節(jié)一過去,夜鶯們都靜下了,離開了楊柳樹,今天這一只,明天別的一只。這不幸的夜鶯卻永遠地停在最高的枝頭,向著那顆星歌唱。
三
許多的夏季過去了,新愛情趕走了舊愛情,而那“愛之歌”卻永遠是新鮮的,每一只夜鶯都向著自己的愛人歌唱……但是這不幸的夜鶯還是向那顆星唱著。
在夜里,他并不注意在周圍已經(jīng)有比他更年輕的聲音唱著了。在夜里,簡直并不想到他的兄弟們是全都死掉了;這向天上望著的、向那顆星歌唱著的夜鶯,從最高的枝頭跌下來死了。
那時候,那些年輕的夜鶯們——每夜每夜向著他們的新愛人唱著歌的那些——不再歌唱了,他們用了楊柳葉掩著了他,說他是一切夜鶯中最偉大的詩人??墒撬麄儏s永遠不曾知道,他正是在楊柳樹間的一切夜鶯中受了最多的苦難的。
(選自《古今中外文學(xué)名篇拔萃 外國散文卷》,青島出版社2012年版)
賞析
這只夜鶯是幸運的。他有自己的理想,并不屈服于卑微身份和弱小的身體。他更像一位智者或者詩人,生來卓爾不凡,也因此孤獨終生。他一生在為理想歌唱,在為自己看到的愛人和遠方歌唱,更是在為自己歌唱。眾人看他愚不可及,但是他身處黑暗卻篤信堅持,遙望星空從不忘初心。他注定是一場悲劇,注定必須忍受孤獨和世人嘲諷,但他的一生燃燒出巨大的能量,這是別的夜鶯永遠不能擁有的。當(dāng)他被自己的能量照亮的時候,他也在被這能量摧毀。
這只夜鶯也是不幸的。他的欲望如此巨大,以至于他忽略了自己所處的渺小現(xiàn)實,甚至能力和精力都無法配得上他的欲望和理想。他的人生就是求而不得,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悲劇,他卻依然鍥而不舍。從理性和功利的角度來說,他是盲目的,不懂得止損避險,在那些追求成功和快樂人生的夜鶯看來,他不免有些好高騖遠,于是在他在世時嘲笑和譏諷他。但是,他們在他死去之后,又覺得他是一只偉大的夜鶯。
文中的孤獨夜鶯追求的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可以說這種愛情其實象征著崇高的完美的目標(biāo)和理想,而這只夜鶯則象征著那些孤獨和執(zhí)著的理想主義者。作者對于這位理想主義者的人生是尊敬的,所以會在他死去之后,讓那些譏諷他的同類去贊美他。同時,作者對于他的人生也是充滿警醒的,在為其塑造崇高精神的同時,冷靜看到他的脆弱和渺小、他不夠強大的能力,看到他在執(zhí)著追求過程中那些巨大而重復(fù)的痛苦。
鷹之歌
麗? 尼
黃昏是美麗的。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晚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墜到鋪著黃塵的地上,斜陽之下的山崗變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遙遠的;南方的黃昏是美麗的。
有一輪紅日沐浴著在大海之彼岸;有歡笑著的海水送著夕歸的漁船。南方,遙遠而美麗的!
南方是有著榕樹的地方,榕樹永遠是垂著長須,如同一個老人安靜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著冗長的低語,而將千百年的過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紅的。公園如同一個廢墟。鷹在赤紅的天空之中盤旋,作出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鷹是我所愛的。它有著兩個強健的翅膀。
鷹的歌聲是嘹唳而清脆的。如同一個巨人的口在遠天吹出了口哨。而當(dāng)這口哨一響著的時候,我就忘卻我的憂愁而感覺興奮了。
我有過一個憂愁的故事。每一個年青的人都會有一個憂愁的故事。南方是有著太陽和熱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時,我比現(xiàn)在年輕。
那些年頭!啊。那是熱情的年頭啊。那是熱情的年頭!我們之中,像我們這樣大的年紀(jì)的人,在那樣的年代,誰不曾有過熱情的如同火般的生活!誰不曾愿意把生命當(dāng)作一把柴薪。來加強這正在燃燒的火焰!有一團火焰給人們點燃了。那么美麗地發(fā)出光輝。吸引著我們,使我們拋棄了一切其他的希望與幻想,而專一地投身到這火焰中來。
然而,希望,它有時比火星還容易熄滅。對于一個年輕人,只須一剎那,一整個世界就會從光明變成了黑暗。
我們曾經(jīng)說過:“在火焰之中鍛煉自己”;我們曾經(jīng)感覺過一切舊的渣滓都會被鏟除,而由廢墟之中會生長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這一切都是不久就會成就的。
然而,當(dāng)火焰苦悶地窒息于潮濕的柴草,只有濃煙可以見到的時候。一剎那間,一整個世界就變成了黑暗了。
我坐在已經(jīng)成了廢墟的公園看著赤紅的晚霞,聽著嘹唳而清脆的鷹歌。然而我卻如同一個沒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眼淚來了。
“一整個世界變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個艱難的生產(chǎn)。”
鷹在天空之中飛翔著了,伸展著兩個翅膀,傾側(cè)著,回旋著,作出了短促而悠遠的歌聲,如同一個信號,我沒望著鷹,想從它的歌聲里聽出一個珍貴的消息。
“你凝望著鷹么?”她問。
“是的,我望著鷹?!蔽一卮稹?/p>
她是我的同伴,是我三年來的一個伴侶。
“鷹真好,”她沉思地說,“你可愛鷹?”
“我愛鷹的。”
“鷹是可愛的。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里飛。你知道鷹是怎樣在黑夜里飛的么?是像這樣飛的,你瞧。”說著,她展開兩只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天真,飛得那么熱情,使她的臉面也現(xiàn)出了夕陽一般的霞彩。
我歡樂地笑了,而感覺了興奮。
然而,有一晚,這年輕的鷹飛了出去,就沒有再看見她飛了回來,一個月以后,在一個黎明,我在那已經(jīng)成了廢墟的公園之中發(fā)現(xiàn)她被六個槍彈貫穿了的身體,如同一只被獵人從赤紅的天空擊落了下來的鷹雛,披散了毛發(fā)在那里,躺著了。那正是她為我展開了手臂而熱情地飛過的一塊地方。
我忘卻了憂愁,而變得在黑暗里感覺興奮了。
南方是遙遠的,但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南方是有著鷹唱歌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聲是會使我忘卻憂愁而感覺興奮的。
(選自《散文詩創(chuàng)作與鑒賞》,珠海出版社2010年版)
賞析
這是一篇激情飽滿、悲壯深情的散文詩,作者用清麗溫婉的文筆歌頌了那些為追求自由而犧牲的青年戰(zhàn)士和英雄。全文通過對鷹的形象的描繪以及過往生活的回憶,把在黑暗中呼喚光明而獻身的女友形象展現(xiàn)出來。
全文通篇采用了象征手法?!坝兄柡蜔岷突鹧妗钡哪戏较笳鞲锩c進步的力量,“潮濕的柴草”“濃煙”“整個世界就變成了黑暗了”則象征著兇惡的反動勢力。“我”的女友則有著鷹一樣性格、鷹一樣的精神,和鷹這個象征意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她是鷹,鷹也是她,共同象征著這個時代那些追求進步、追求光明、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青年一代。他們的獻身精神和勇敢斗志一直鼓舞著“我”,讓“我忘卻了憂愁”“變得在黑暗里感覺興奮”,同樣也會鼓舞著更多的人,讓他們也渴望擁有鷹一樣的戰(zhàn)士精神。
玫? 瑰
[俄]屠格涅夫 著? ?朱憲生?? 沈念駒 譯
正是薄暮斜陽時分。驟然之間一陣傾盆大雨掃過我們遼闊的平原,既無雷聲,也無閃電。
屋子前的花園整個兒沐浴在火紅的夕陽里,被滂沱大雨淋了個透濕,熱氣騰騰,煙霧茫茫。
她坐在客廳里的桌子邊,透過半開的門戶若有所思地向花園里凝望。
我知道此時她心里想著什么;我知道此時此刻,經(jīng)過短暫的、盡管是苦痛的斗爭,她正沉湎于一種再也難以平靜的情緒。
突然她站起來,迅步走進花園里,便看不見她的身影了。
時鐘敲響,已過一個小時……又過了一個小時,她沒有回來。
這時我便起身走出屋子,沿著她適才走的那條林蔭小徑(對此我確信無疑)走去。
周圍的一切都已開始變暗:夜幕正在降臨。然而小徑濕潤的沙土上看得見有一件圓圓的東西,透過濃濃的夜色發(fā)出顯眼的紅色。
我俯下身去……那是一朵年輕的、蓓蕾初綻的玫瑰。兩個小時以前我在她胸前見到的正是這朵花。
我小心地撿起落入泥濘的小花,回到客廳后將它放到桌上,她椅子前面的地方。
她最終還是回來了,邁著輕輕的腳步走過整個房間,在桌子邊坐了下來。
她的面容顯得蒼白而且楚楚有情;那雙眼瞼下垂、似乎變小的眼睛帶著輕微的靦腆神色迅速掃視著兩旁。
她看見了玫瑰,抓起它,望了望被揉皺、弄臟的花瓣,看了我一眼,于是那雙眼睛突然停住不動了,滾出了晶瑩的淚花。
“你為什么哭?”我問道。
“就為這朵玫瑰。你看看,它成了什么樣子?!?/p>
這時我想到要說句意味深長的話。
“您的淚水能洗去花上的污穢。”我神色莊重地說。
“眼淚洗不掉,眼淚能將它燒毀?!彼鸬溃谑撬D(zhuǎn)身向著壁爐,將花朵扔進了正在熄滅下去的火焰。
“火焰能比眼淚更好地將它燒毀?!彼粺o勇氣地大聲說,這時她那雙還閃著淚花的美麗的大眼睛便大膽地、幸福地露出了笑意。
我明白了,連她也已燒毀了。
(選自《散文詩創(chuàng)作與鑒賞》,珠海出版社2010年版)
賞析
毫無疑問,玫瑰象征著愛情。這是一篇關(guān)于愛情的散文詩。但是作者全篇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愛字,而是以玫瑰象征愛情,通過表現(xiàn)少女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變化,來寫出其對愛情從猶豫、恐懼到接受、投入,最終被愛洗禮的過程。
詩中除了玫瑰,還有許多意象,如“滂沱大雨”“泥濘小徑”,可以說是象征著愛情路上的困難、考驗等,而“晶瑩的淚花”“火焰”“笑”則是少女面對愛情來臨時的猶豫、恐懼以及真情投入和勇敢接受的心路歷程。這些意象在深含象征意義的同時,也充滿詩意之美,寫得細膩動人,極富感染力。
文章最后一句令人過目不忘,真正走進愛情的人,誰不是一團燃燒的火焰呢,誰不是讓心在愛中綻放呢?
本期感言
本期三篇文章都具有鮮明的象征意象,其中第一篇的夜鶯,我特別喜歡。關(guān)于這篇散文的主題,很多論者是有爭議的。文中夜鶯有兩類,一類是文中孤獨的夜鶯,象征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到底的人,即便一無所得、為此獻身也在所不惜。另一類則是那些務(wù)實的隨波逐流、追求滿足和快樂的夜鶯,他們象征著那些功利的沒有遠大志向的碌碌無為之人,他們只尋求短暫的快樂,滿足庸常的幸福,沒有超越自我的更高的追求。
爭論的焦點是:理想主義者是否要衡量自己的現(xiàn)實和能力才去追求合適的理想?作者是否認為只有孤獨的夜鶯的人生才值得?務(wù)實的快樂的人生就是膚淺的嗎?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的,也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既有孤獨的夜鶯,也有務(wù)實快樂唱歌的蕓蕓眾生的夜鶯,這個世界才有差異有美。
有一位論者說:“我多么希望麥斯特勒思能夠讓他的小夜鶯飛向它所愛慕的那顆星,哪怕在它臨死前有那么一刻的親近也好?!彪m然,我也這么想,但是我也知道麥斯特勒思的《夜鶯》并非童話故事,它深刻地告訴我們,大多數(shù)的理想主義者都可能會是一名悲劇英雄,但他們值得我們尊敬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