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fēng)吹雨打何!
——宋·辛棄疾《詠石》
天地之間,山水之間,一塊塊石頭在大地上安身立命,仰臥在億萬年蒼茫歲月,這一塊塊石頭看得見人間煙火,窺得見人世冷暖,照得見日升月落。
這一塊塊石頭,從遠古歲月一路走來,成為幾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白蓮洞“柳江人”手中的石斧、石矛……石頭被“柳江人”制成石器,石矛狩獵,石斧劈柴,石針縫獸皮遮擋裸露的身體……
從樹上走下地,“柳江人”過著洞穴群聚的生活,從野蠻邁向文明,石頭在中間架設(shè)起橋梁和階梯。
在幾萬年洪荒的歲月,石頭照亮“柳江人”邁向文明的每一段身影。
石頭孕育著生命的深度、維度,凝聚起一部人類蕩氣回腸的歷史與文化,每塊石頭都閃耀著星光,映照著“柳江人”和歲月前行的腳印。
一塊塊來自遠古歲月的石頭,不僅成為“柳江人”手中石器,還和唐宋大家柳宗元不期而遇。
815年,遭貶謫徙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公務(wù)之余,時常跋山涉水,親近自然,對話天地。親近山水的柳宗元發(fā)現(xiàn)柳州不少新石種,他乘舟游覽柳江,見龍壁山靠柳江一面形成猶如刀削的絕壁,江石臨水,水拍云崖,情不自禁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中寫道:“潯水因是北向東,盡大壁下,其壁曰龍壁,其下多秀石可硯?!彼觳升埍谛闶丶揖拇蚰ィ心h方友人的思念,磨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秀石被制成龍壁柳硯。柳宗元親手寄贈給遠方好友——唐代大文學(xué)家劉禹錫。柳宗元贈送柳硯的佳話,在悠悠歲月傳頌千年,從此發(fā)軔了柳州厚重的賞石文化。
千年柳硯,億萬年石頭。一方柳硯擺在柳宗元的案頭,日日相伴,他勤勉公務(wù),勤政為民,“釋放奴婢,掘井取水,辦學(xué)興教,種柑植柳”,為柳州百姓辦了四件大好事……案牘勞形之余,他親手研墨,著書立說,留下那些浸潤著墨香的文字,蘊養(yǎng)著龍城石之堅韌的品質(zhì),昌盛著龍城千年的文脈。山、水、石文化,“柳柳州”……共同孕育柳州這座工業(yè)城市兩千多年厚重的歷史與文化。
石頭蘊藏著歷史的無數(shù)記憶,石頭綻放著歲月的溫度。柳州,每塊石頭都是大有來歷的,也是有故事的,沉淀成龍城石都獨有的“石我交融”的奇石文化。
從古至今,一路走來,柳州人懂石、愛石、惜石、賞石、品石、論石、藏石……一屆又一屆奇石節(jié),一座又一座奇石館,引來天下石友齊聚“石都”,國外賞石界友人更是聞石而至,以石會友,以石為媒,暢敘石話共敘石情。柳州奇石一時名揚天下,成了一座工業(yè)城市的文化符號。柳州得天獨厚的山水及柳宗元播撒的人文情懷,無不彰顯奇石之都包容開放的博大胸懷。
柳州產(chǎn)奇石,按類別,有山石、水石、土石、洞石、巖石和混成石等七大族群十九大類;按形、色、紋、質(zhì)觀賞特征分,百余個品種或亞種,柳州所產(chǎn)奇石類別與數(shù)量,占據(jù)全國奇石半壁河山,天下奇石多出柳州。柳州奇石表層綻放著包漿,石皮晶瑩剔透溫潤細膩,質(zhì)感如玉,石頭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形、質(zhì)、色、紋、韻皆獨步于世。
我經(jīng)常于柳州街頭信步而行,但見奇石隨處可見,無處不在,馬路邊、大街小巷、商場賓館、廣場、公園……城市每個角落、每處場所……到處都是奇石的身影。柳州人與奇石深情共處,以石為伴,以石為樂,以石為趣,以石為師,以石為鑒,早已石我一體,石我兩忘,天人合一。
一如柳宗元一般有著深刻生命內(nèi)涵的奇石,鑄就一座工業(yè)城市自強奮斗的靈魂,一塊塊具備“形、色、紋、質(zhì)、座、名”統(tǒng)一的石頭深藏在每個柳州人心頭,埋藏在柳州人記憶深處,石頭的品質(zhì)支撐著柳州人善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工業(yè)精神。
我見過柳州學(xué)子外出求學(xué),喜歡在行李箱壓上一兩塊柳州奇石,帶著奇石抵達遠方。那些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柳州人,有的總愛在床頭放上一兩塊奇石,一眼就能看見鄉(xiāng)愁。
我還見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人稱“石秀才”,一輩子與石結(jié)緣,視柳州奇石若生命,窮其一生,癡迷于石,以石會友,共敘石緣,同抒石情,一心弘揚柳州石文化。他樂于助人,不求回報,廣交天下石人。他愛石、惜石、賞石,品行跟一塊塊柳州奇石一般高潔堅韌。
像這樣的“石癡”,他們將生命與一塊塊奇石融化成石我交融、石我為一的人生大境,共同綻放出這個時代最美的花朵。
石之韻,石之魂,石之境,從生命的此岸到彼岸,石如人,人亦如石,識自心、見自性、窺真我,天下無數(shù)愛石賞石之人,閱讀著一塊塊億萬年的柳州奇石,感受著柳州人堅韌拼搏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領(lǐng)略著這座工業(yè)城市時時抒發(fā)的堅如磐石的山水人文情懷。
追溯著柳柳州遠去的腳步,品賞柳州奇石,一石在手,共覽天下石景。我發(fā)現(xiàn),柳州奇石承載的是一段悠久厚重的歷史,傳承的是一種堅韌自強的文化,堅守的卻是一座工業(yè)城市的品質(zhì)和底蘊。
【劉月潮,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8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至今已在《長江文藝》《延河》《百花洲》《滇池》《短篇小說》《飛天》《散文》等報刊發(fā)表作品百余萬字,有作品被《中華文學(xué)選刊》《散文選刊》《小說選刊》及數(shù)十種選本選載。出版有小說集《五月桑葚熟了》《羅桑到底說了什么》《春耕盛宴》三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