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家彬 菏澤市消防救援支隊
改革轉隸后,隨著國家綜合消防救援隊體能訓練的科學普及,體能訓練的健康防護水平逐步提高,對提高消防救援隊伍的整體作戰(zhàn)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訓練中傷病的發(fā)生率仍然很高,嚴重影響了消防救援人員的訓練進度,降低了消防救援人員的訓練熱情。文章針對目前消防救援人員基本素質和體能訓練的現(xiàn)狀,從預防訓練傷病方面進行分析,以期減少訓練損傷的發(fā)生率,提升消防救援人員整體訓練水平。
訓練傷病是在訓練中直接或長時間累積而引起的。運動傷病可以分為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疾病兩類。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通常比較高,但其損傷程度相對比較小,運動性疾病發(fā)生率較低,但其危險性非常大。
“在消防員訓練過程中,皮膚撕裂、擦傷、腕部、踝關節(jié)扭傷、腿部、腰部肌肉損傷、肌腱韌帶損傷、椎間盤突出、骨折等問題十分常見”[1]。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35.8% 的消防救援人員在訓練中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了影響日常訓練的運動性損傷,有些嚴重的運動損傷甚至影響了日常生活。
主要包括運動性蛋白尿、運動性血尿、運動性高血壓、運動性暈厥、運動性哮喘等,特別是運動性猝死、運動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死亡率較高。近幾年,隨著消防救援隊伍的轉型升級,所面臨的應急救援任務也日益復雜化、多樣化。相應的,隊伍整體訓練強度也在不斷增加,但由于訓練中的傷病預防方法不夠完善,致使各種類型的運動疾病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力量訓練中,由于動作模式不規(guī)范,從而產(chǎn)生各種健康隱患。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大大提高了消防救援能力和處置水平,但與此同時各種現(xiàn)代化設備的應用,使得部分消防救援人員低估了日常救援過程中的身體素質和體能訓練。這種認知導致了一些單位忽視了體能訓練所需的場地、裝備的配備,從而導致了體能訓練方式單一,削弱了體能訓練的效果。隨著現(xiàn)今各種災害事故情況愈加復雜,各種應急救援任務都是由消防救援人員來實際操作的,身體素質不夠,很容易導致傷亡的出現(xiàn)。
“在對消防員的實際訓練中,存在著嚴重的盲目性和隨機性,許多消防隊員的體能教練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導致了訓練方案的制訂不夠科學,只憑自己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進行身體鍛煉,導致訓練效果不佳”[2]。當前消防隊員的體能訓練都是以自重為主,主要是單雙杠、俯臥撐、深蹲、折返跑、仰臥起坐等,要想豐富消防員的體能訓練方式,科學有效地提升力量水平,應積極采取新理論、新方法加強消防員力量的訓練。
消防救援隊的日常體能訓練作為應對各種災害和事故的專項訓練,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過去,在消防員培訓中,大多數(shù)消防員是從團隊中長大的,還有一些是大學生,但真正具備體育專業(yè)知識的卻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shù)消防救援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體能訓練,這就導致了他們缺少相應的知識儲備來提高隊伍整體的訓練水平,同時由于忽視了體能訓練和運動恢復的相互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運動計劃的進行,甚至帶來一些傷病隱患。
隨著消防救援隊伍的不斷發(fā)展,消防人員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消防隊員的職業(yè)特點和工作性質決定了其訓練與軍事訓練、運動員訓練具有一定的區(qū)別,為了保證消防隊員的身體素質,需要進行科學、深入、具體的研究,以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法和培訓計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通過身體鍛煉以及各種理論和實踐的積累。只有不斷強化消防隊員身體素質的鍛煉,使其成為一種常態(tài),才能在實戰(zhàn)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從而形成符合實際的消防救援人員體能鍛煉方式。
改制轉隸后,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擔負著更加多元化的應急救援任務,在防滅火工作之外,還要應對處置各類突發(fā)災害事故,隨時都在做著戰(zhàn)斗準備,此外,還有日常學習、值班、守備、會議、安保等任務,消防救援人員的體能訓練時間大大縮短,系統(tǒng)周期性訓練無法得到保障。此外,夜間警情處置以及崗哨執(zhí)勤等任務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隊員休息時間,影響了基礎體能和業(yè)務技能的正常進行。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極易導致訓練強度偏低、容量不足等現(xiàn)象。
基層消防救援站一般集中在轄區(qū)內適中位置和便于車輛人員迅速到達現(xiàn)場的臨街路段,部分隊站面積有限,難以滿足體能、技能訓練需要,如5000 米跑、400 米救人疏散、10 樓負重、整建制操法等科目無法在隊站內部正常展開,只能進行一些分解動作,無法適應隊員的訓練需求。
“目前,我國許多消防人員在體能訓練方面缺乏創(chuàng)新,仍然沿襲了過去軍隊的訓練傳統(tǒng),相對僵化,不能滿足當前消防工作的實際需要,難以調動消防隊員的訓練積極性”[3]。另外,由于缺乏科學的訓練,導致消防隊員的基礎體能訓練出現(xiàn)了偏差,比如柔韌、協(xié)調、平衡、核心等方面的訓練不夠重視,沒有結合每個人的特點進行訓練,有的甚至只注重短期成績,而忽略了長期執(zhí)勤需要。
在我國,消防救援人員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運動損傷。消防救援隊伍在進行體能訓練之前缺乏對不同隊員身體素質的整體評估,對訓練過程和康復過程缺乏科學有效的監(jiān)測,同時對運動損傷、運動標準、基本體能素質等方面的認知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導致了消防隊員受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影響了隊伍整體訓練水平的提高。
運動的心理因素在運動實踐中形成和表達,在體育鍛煉的實現(xiàn)中起著調節(jié)作用。心理狀態(tài)差,會產(chǎn)生很多負面影響,主要包括:第一,培訓期望過高。在訓練過程中,如果不能客觀、冷靜地分析每個人在不同學科中的運動表現(xiàn),他們就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確判斷訓練的難度,導致急躁、冒進,尤其是在訓練場上,如果盲目攀比,很可能會導致在訓練中受傷。二是缺乏自主意識。自主能力是個人運動的內在動力,也是鍛煉積極性的來源。在訓練過程中缺乏自主意識,容易導致熱身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大腦皮質不活躍、強度達不到、放松不徹底等現(xiàn)象。三是缺乏自信。比如100 米消防障礙、60 米肩梯登樓等科目,還有一些綜合練習,由于技術性較高、操作速度較快,極易產(chǎn)生失誤,導致科目成績不佳,部分隊員由于心理素質不強,從而喪失自信心。四是心理輔導的缺失。組訓教員要充分認識每位學員的身體素質和弱點,掌握他們的心理特征和規(guī)律,及時給予適當?shù)闹笇c激勵。
不同人員的體質有一定的差別,一些體質較差的消防救援人員在進行體能訓練時受傷的概率要比身體素質好的消防救援人員高得多。一是新加入的消防隊員。在入職前,大多數(shù)的新隊員都沒有接受過高強度的訓練,他們的體能素質普遍不高,入職后在集訓過程中,如果沒有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能訓練,極易導致運動損傷。二是許多老隊員都抱著“拼一把”的心態(tài),平時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在低水平、高目標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比如韌帶、肌肉等組織的損傷,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心梗、腎衰竭、熱衰竭等。
環(huán)境因素對體育運動的影響,第一是天氣因素,例如在寒冷的天氣下,容易出現(xiàn)韌帶拉傷、肌肉緊張、皮膚凍傷等;高溫天氣很容易引起疲勞、注意力降低。二是場地環(huán)境,部分基層消防隊站場地不足,培訓設施簡單,部分設備老化。在這樣的培訓條件下,難以滿足消防和救援人員的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和改進需求。
第一,訓練方法不夠科學。人的基本體能素質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敏捷和柔韌性,而消防救援隊伍面對的各項任務都需要隊員具備很強的綜合素質。如果不按照隊員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狀況來進行訓練,很可能會造成潛在的傷病隱患,比如在經(jīng)常開展的翻輪胎訓練中,身體核心不保持中立位就很可能給腰椎帶來極大的壓力,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第二,訓練量不合理。訓練負荷設定不合理,通常會造成身體的疲勞,如果負荷控制不好,極易產(chǎn)生一些運動損傷,比如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撕裂,就是因為長期錯誤訓練或者是負重過大產(chǎn)生的。此外,單一的培訓方式也會使隊員感到厭倦、畏懼,從而挫敗訓練積極性。三是忽視準備活動和拉伸活動的作用。訓練前缺乏充分的準備活動,極易導致身體循環(huán)、呼吸等系統(tǒng)無法適應運動需要,相關的肌肉功能未充分預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乏刺激,身體的柔韌性較低,黏滯性較高,很容易在訓練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當前,許多消防隊員訓練前的準備活動都是簡單的跑步、關節(jié)操,并且動作大多不規(guī)范,與接下來的課程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造成了準備活動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體能訓練是一種“鍛煉-疲憊-恢復”的循環(huán)過程,如果在訓練后不進行適當?shù)姆潘?,會造成肌肉僵直、疼痛等現(xiàn)象無法得到及時的緩解,從而造成肌肉損傷,影響下一步計劃的執(zhí)行?!叭绻掷m(xù)進行運動,肌肉僵硬、疼痛,會使肌肉失去作用,增加關節(jié)的負擔,從而引發(fā)關節(jié)、骨骼等相關的運動損傷”[4]。
消防救援隊伍體能訓練中,很多訓練都是集體進行的,比如單杠卷身上、雙杠臂屈伸等,一般都是1 名隊員操作、2 名隊員進行保護。目前來看,由于部分單位存在訓練形式化的現(xiàn)象,忽視了保護人員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身邊的細節(jié)做起,加強隊員的安全意識,不僅在自己操作科目時注重自身保護,輔助他人練習時還要注意對其他人的保護。同時,在訓練之前,要對訓練場內的訓練設施進行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進行修理維護,以降低因器材故障而造成的訓練事故。訓練時,要根據(jù)訓練科目、天氣、運動特點和身體狀況,合理使用手套、護腰、跑鞋等用具,尤其是在力量訓練科目中,要重點注意保護腰部、膝部等部位。
“在進行體育鍛時,應注意完成鍛煉前熱身,合理安排鍛煉時間”[5]。首先,在訓練前應開展準備活動,提高參與者的體溫,增強大腦的興奮感,克服內臟器官、肌肉、韌帶等器官和組織的“慣性”,為后續(xù)訓練做準備,有利于降低運動損傷的可能性。特別是,應該進行不同的訓練項目的準備活動,如在水平杠引體向上,準備活動應該以伸展手臂、肩部、腰部、背部肌肉為主,而在進行跑步、深蹲等相關運動時,主要活動部位集中在核心和下肢。二是在訓練后進行恢復活動。長期以來,隊員普遍認為只要完成了高強度、高質量的訓練,整個操課就順利完成,忽視了訓練后恢復活動的開展?!叭志毩?、七分放松”,在訓練結束后,適當?shù)貙⒕o張的肌肉調整到放松的狀態(tài),合理有效地進行放松拉伸活動,能夠迅速排解代謝廢物,緩解肌肉疲勞,促進肌肉生長,這樣更好地為下一步的體能訓練奠定基礎。
盡管目前在消防救援隊伍中設立康復治療中心不太現(xiàn)實,但可以從培訓組訓骨干和教練員入手,推廣普及基本的康復護理知識,逐步完善科學訓練理念。對傷病人員通過康復鍛煉的方式進行積極的治療,做好康復運動,防止損傷部位出現(xiàn)功能障礙,預防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變形等;要保證傷員充分休息,尤其是體能訓練當中,要轉變理念,杜絕出現(xiàn)“輕傷不下火線”的想法,防止小病養(yǎng)成大患,合理進行休息。
總而言之,體能訓練是消防救援人員完成各項應急救援任務的基礎,其質量高低將直接關系消防救援人員能否順利完成各項執(zhí)勤備戰(zhàn)任務。目前,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在體能訓練中仍存在著一些短板和不足,缺乏有效避免各種類型訓練損傷的手段。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根據(jù)隊伍現(xiàn)狀,正確理解訓練目標與意義,提高訓練的科學性,注重建設專業(yè)體能隊伍,完善科學訓練體系,確?;鶎酉谰仍藛T在體能訓練中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更好地避免各種傷害,完成各項救援任務,滿足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