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成
摘 要 毛竹是我國重要的竹子品種之一,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等優(yōu)點,其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大力發(fā)展毛竹產業(yè)不僅能為建筑、造紙、農業(yè)等方面提供生產材料,而且鮮嫩的竹筍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綠色保健食品,同時大面積的竹林能改善生態(tài)、綠化環(huán)境。為促進毛竹產業(yè)發(fā)展,針對毛竹的育苗和造林管理技術要點進行探究。
關鍵詞 毛竹;育苗;造林管理;安徽省潛山市
中圖分類號:S795;S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48
潛山市地處安徽省西南部,位于大別山東南麓,得益于溫濕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毛竹能在潛山市良好地生長。潛山市栽培毛竹歷史悠久,隨著近些年開發(fā)力度的不斷加大,毛竹產業(yè)已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yè),為建筑、農業(yè)、造紙及紡織等行業(yè)提供優(yōu)質的原材料及產品,而且鮮嫩的筍制品也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綠色菜肴,是難得的天然綠色健康食品。毛竹栽植面積的不斷加大,不僅美化了當地的環(huán)境,改善了空氣質量,還促進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發(fā)展毛竹產業(yè),市場潛力巨大。
1 幼苗培育技術
1.1 竹種采集
采種竹要選擇10年生以上的壯竹,立地條件好,且無病蟲害的母竹為宜。毛竹一般每年4—5月開花,8—10月種子基本成熟,可在國慶節(jié)前后開始采集,在早上晨露未干前伐倒母竹,砍下果枝,并將果枝集中在一起就地晾曬,早砍的母竹帶有露水,花穗濕潤,種子不易掉落。果枝曬干后將種子打出,通過風吹凈種,種子純度可有90%左右,帶殼種子千粒質量15~28 g,1 kg種子約有4.5萬粒。將純凈的種子收集在一起放在麻袋中或籮筐內,置于陰涼通風處保存。成熟后的毛竹種子無休眠期,溫度適合即可發(fā)芽,最好隨采隨種。常溫條件下貯藏,種子的活性會隨貯藏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貯藏30 d后種子發(fā)芽率降低5%~10%,貯藏240 d后,發(fā)芽能力幾乎完全喪失;若將種子袋用薄膜密封,在-10~5 ℃的冷庫中保存,毛竹種子可以保存1~2年。因此,毛竹種子如需長期保存,可用殺蟲粉拌種后先放在干燥通風處風干,然后密封存放在冷庫中,以便久藏[1]。
1.2 選地整地
毛竹育苗地宜選擇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塊,山嶺土坡地或丘陵地也可用來育苗,選好地塊后,先進行地塊處理,清理土塊、草根、垃圾,然后翻耕耙平,使地塊平整。整地時每畝(1畝=667 m2)施100 kg復合肥作基肥,滿足竹苗養(yǎng)分需求。土地翻耕后便可起土作畦,畦高15~20 cm,寬100 cm,作畦長度要結合地形確定。
1.3 催芽播種
毛竹在春、秋都可播種,春播一般要在3月底前完成,理想播種時間為秋季。播種前先進行種子催芽處理,用清水將藥粉清洗干凈,然后用濕細砂混合,放在20~25 ℃的環(huán)境下保存,每天進行翻動,并灑水保持細砂的含水量,7 d左右發(fā)芽露白,這時便可將細砂篩濾掉進行播種。播種多采用點播,每穴8~10粒毛竹種子,株行距控制在25 cm左右,播后覆蓋薄土,以不見種子為宜。然后在圃地上鋪蓋一層稻草簾,每天淋水保濕,播后15 d達到發(fā)芽高峰期,整個發(fā)芽期在30 d左右[2]。
1.4 苗期管理
1)水肥控制。播種后要保持土壤濕潤,50%竹苗出土后要及時揭去草簾,淋水保持濕潤,但不要澆水過多,苗床濕度以10%~40%為宜,避免苗床積水引發(fā)立枯病。出苗期可持續(xù)30 d左右,在苗出齊的30 d內,完成1次追肥,以有機肥為宜,以后每隔
30 d追施1次。60 d左右毛竹苗根系逐漸展開,植株營養(yǎng)供給充分,根部開始萌發(fā)分蘗,適時松土和除草,以促進分蘗萌發(fā)。
2)缺苗移補。播種育苗時會出現斷苗、缺苗情況,為了充分利用圃地資源,使竹苗分布均勻,可以在陰雨天進行移栽,將過密的竹叢帶土移栽到缺苗的空穴上。每穴移栽1~2株,移栽成活后50 d就可以再分蘗,一般在6~7個月后,生長高度為30~40 cm,一年生竹苗,可以單株移植到苗圃中,經培育又可分蘗成竹叢再進行移植,利用毛竹分蘗快的特點,一年分植一次,苗圃可以長期產出竹苗。
2 移苗造林技術
2.1 選地整地
毛竹喜溫濕環(huán)境,以微酸肥沃的紅壤土、黃紅壤土、黃壤土最為適合,在一些板巖、頁巖、花崗巖及砂巖等母巖發(fā)育的排水較好的土壤條件下生長良好,易積水、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塊不適合毛竹生長。所以在選擇造林地時,要盡量以背風南向的山谷、山麓、山腰地為首選,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濕潤透氣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地塊非常適合毛竹生長。
選好造林地后,要先進行整地,一般在造林前的秋、冬季進行。1)清理林地,砍除地塊的雜灌。2)深翻。翻耕深度25~30 cm,表土翻入底層,清理土壤中的大石塊及灌木根等,對于坡度不大的地塊可以進行全墾整地,坡度較大可以進行帶狀整地,如果坡度大于25°,則要進行塊整,結合地形特點確定整地方式,完成整地后進行栽植穴挖掘。
2.2 栽植密度
造林密度以每畝栽20~35株為宜,株行距為4 m×5 m或4 m×4 m,栽植穴規(guī)格為60 cm×50 cm×30 cm,移栽時間要選在陰雨天,盡量不要在晴熱天氣造林。在林地栽植穴間挖1 m長施肥溝,每溝施復合肥500 g,然后蓋土封肥。
2.3 移苗造林
毛竹造林時間宜選擇在春季,移竹造林是常用的方法。移竹時要先選好竹苗,宜選擇生長健壯、分枝低、枝葉盛、竹節(jié)整齊、無病蟲害的2~3年實生苗。起苗時盡可能多帶土球,提高成活率,每叢以2~3株為1簇。移栽時每簇留枝2~3盤,葉片總數保留10~20片,將竹苗放在挖好的栽植穴中,回填挖出的表土并踩實,使苗根與土壤密接,再繼續(xù)加土;栽植時盡可能輕拿輕放,避免傷及竹鞭和竹芽。栽后澆足定根水,促進苗木成活[3]。
3 撫育管理措施
3.1 竹筍養(yǎng)護
毛竹的竹筍養(yǎng)護是撫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護筍能有效提高竹林的密度和產量。對于鞭筍要嚴禁挖掉,夏秋時節(jié),毛竹鞭筍生長較快,如果挖掉,直接影響新鞭蔓生,導致成竹質量下降;對于冬筍挖掘要謹慎,冬筍是春筍前身,一般在冬至前挖掘,此時挖筍可以促進春筍生長,提高竹林產出,挖筍時要小心保護好竹鞭不受損傷。取筍后要將覆土填平,可以在填土時施加腐熟有機肥,補充毛竹生長需要,但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觸竹鞭。每年4—5月是毛竹春筍生長旺期,此期間嚴禁挖掘健壯筍,但對于病蟲筍、路中筍、小筍和歪筍要適時除去。在春筍盛期,新筍成竹率高,要盡量保留,確保產量和質量,后期出筍要少留,科學合理地對春筍進行管護,以及適時挖除退筍,既可以提高成竹產量,防止竹林養(yǎng)分的消耗,又可以增加竹筍收益。
3.2 修山墾復
在毛竹生長期間,每年要進行1~2次修山,就是將竹林地的雜草灌木進行砍除,基本在7—9月雜灌處于生長嫩期,如只進行1次修山,要在7月進行,這期間溫度高、濕度大,砍倒的雜灌易于腐爛,可作為有機肥料補充毛竹養(yǎng)分。墾復一般在秋冬進行,將竹林地進行深挖,相對平緩竹林可以進行全面深挖,深度一般在20~25 cm;對于坡度在20°~30°的毛竹林,可以隔年進行帶狀等高帶墾復,墾復帶寬度及間距皆以3 m左右為標準;對于坡度在30°以上的陡坡竹林地,可以隔年墾復1次,每年淺鋤1次。在修山墾復的同時,對林地進行清理,將一些石塊、樹兜、竹兜及老竹鞭等清出林地,在深挖時要做好保護,盡量不傷竹鞭及筍芽。
3.3 適時補肥
毛竹生長快,對養(yǎng)分需求十分敏感,要適時進行養(yǎng)分補充,以氮、磷復合肥為主,每畝用15 kg便可。有機肥也是十分理想的肥料,如有條件,可以每畝施有機肥50~100 kg或餅肥150~200 kg,對毛竹的生長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施肥可以結合墾復進行溝施,或挖穴埋入土內。
3.4 鉤梢采伐
及時鉤梢能減輕冰凍雪對竹體的壓力,避免大風吹倒,防止稈裂。根據情況鉤掉株體1/3以下的枝條,留枝要在15盤以上,一般每年10—12月進行鉤梢,如果冬季冰雪不大或造林地密度小,也可以不鉤梢。
毛竹用材林的密度每畝以20~25株為宜,在竹林生產中,這個密度在養(yǎng)分、水分供給,通風、透光方面都非常適合??刂浦颀g分布為1年生、2~3年生、4~5年生、6~9年生(各占25%左右),隨伐隨栽。一般1~5年生竹要蓄養(yǎng),6~7年生進行填空抽砍,8~9年生除留個別填空外全部砍伐,通過以齡級擇伐進行異齡生產,持續(xù)產出。
采伐時間一般在冬季,低溫下竹林干燥,毛竹生長停滯,竹材彈性好,不易生蛀蟲。采伐時按伐除老竹、小竹、弱竹的原則進行,保留幼竹、疏竹、大竹和強竹。對于不同年份的竹林可以在竹稈上進行年份標記,便于采伐時確定竹齡。對于大小年竹林,每2年在大年的冬季伐1次,對于花年竹林可每年冬季擇竹而伐,另外還要選擇竹葉已經發(fā)黃,下一年要換葉的小年竹株進行砍伐,但要保留綠葉孕筍竹[4]。
3.5 科學控花
毛竹生長過程中,如果竹株開花結實,就會出現竹株掉葉、竹稈枯死的現象,進而導致竹鞭腐爛不能萌發(fā),所以要加強管理,盡量避免竹株開花結實。通過水肥管理、精心撫育、加強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促進竹株生長,推遲竹林的老化時間,抑制其開花結實。如有個別竹株開花,要及時砍掉,并將老鞭竹兜挖出,然后進行全面松土,增施有機肥或復合肥,保證氮、磷元素供應,以推遲竹林開花。如果竹林大面積開花,就將開花的竹株全部砍去,每2~3年進行輪換松土,挖掉老鞭竹兜,同時增施氮肥,促進新發(fā)竹苗,保留新竹,經過輪換生長,5~6年可使全林達到復壯更新的目標。
4 常見病蟲害防治
毛竹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種類很多,常見的病害有毛竹枯梢病、毛竹叢枝病、竹桿銹病及竹黑痣病等,常見的蟲害有竹螟、竹蝗、竹斑蛾、筍夜蛾、筍蠅及竹象蟲等。這些病蟲害會對竹葉、竹稈、竹筍及竹鞭等產生為害,影響毛竹生長,降低毛竹產量和質量,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1)加強檢疫,造林前做好檢疫工作,杜絕帶有病原菌的竹產品進入造林區(qū),同時禁止帶病竹外運。2)加強撫育管理,保證水肥,培育壯竹,及時進行采伐,砍除老竹、病竹,并集中進行無害處理。3)保持林地清潔,松土除草,合理疏密,提高林地通透性。發(fā)現病害后可噴施波爾多液或百菌清等化學藥劑進行防控,避免病害大范圍擴散。例如,毛竹枯梢病防治要從新竹發(fā)枝展葉期開始,噴施濃度為1%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10~15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發(fā)現新竹竹梢發(fā)病,立即在病部以下1~2節(jié)處截除竹梢,避免病原菌蔓延。4)對于蟲害的防治,要根據不同蟲害的為害特點,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如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控手段進行綜合防控。采用挖卵塊集中銷毀、燈光捕殺成蟲、敲竹震落幼蟲及天敵滅蟲等多種手段進行捕殺?;瘜W藥劑噴施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見效快、效果好,但在使用時要注意藥劑品種的合理選用及藥劑的用法用量,盡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避免傷及人畜。如防治竹螟、竹蝗、竹斑蛾和筍蠅,可噴敵百蟲殺滅或敵敵畏煙劑熏殺。對竹夜蛾和竹象蟲要及時挖除受害的竹筍,殺死幼蟲[5]。
5 結語
毛竹產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到當地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益等多方面,毛竹生產越來越受重視,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21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等10部委聯合發(fā)布《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意見》,提出要大力保護和培育優(yōu)質竹林資源,構建完備的現代竹產業(yè)體系。到2035年,全國竹產業(yè)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實現我國成為世界竹產業(yè)強國的目標。在竹產業(yè)新風口來臨之際,在毛竹產業(yè)發(fā)展中通過技術支撐,提高毛竹生產的質量和產量,是每個林業(yè)工作者都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秦忠林.毛竹種子育苗造林技術[J].農技服務,2009,26(9):98-99.
[2] 饒林梅.毛竹種子育苗造林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5(12):85-86.
[3] 陳花.毛竹栽培技術及管理措施[J].綠色大世界·綠色科技,2010(1):42-44.
[4] 周慧群.毛竹實生苗造林技術初探[J].吉林農業(yè),2012(5):149-150.
[5] 高麗紅.論毛竹存在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中國科技財富,2011(3):19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