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紅
自2021年7月16日,從電力行業(yè)開始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來,活躍度持續(xù)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達1.79億噸,成交額突破76億元。據了解,今年還將有2-3個行業(yè)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看來,現有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配額初始發(fā)放方法還存在一些弊端——原則上,相關政府部門每年都會給電力企業(yè)免費分配碳排放配額,但如果電價不變,減排壓力不會傳導到電力使用端,需求不減少,而供應受到排放配額的約束,就可能造成供不應求而不得不拉閘限電的現象;若提升電價,因獲得大量免費配額,電力部門或燃料供應部門將獲得更大收益,而電力使用者則面臨更高的成本,利益分配不合理會帶來不滿,居民對電價提升的抵觸會尤其強,從而增加電價改革的阻力。然而,如果不改革電價,又想避免拉閘限電,就只能依靠電力供給側多采用清潔能源,而放棄需求側節(jié)能減排的作用。
鑒于此,他建議改革排放配額的初始發(fā)放方式,從將配額免費發(fā)放給電力企業(yè),改為免費發(fā)放給終端用戶,特別是居民、電力企業(yè)在碳排放權市場上收購配額來滿足其需求。這樣做,一方面,對電力企業(yè)而言,仍然有激勵減排,因為減排可以減少購買配額的支出,也能夠更加全面地承擔排放成本,如果我們允許電價進行相應調整,電力企業(yè)可以不增加多少負擔,電力價格可以更好地反映排放成本,從而在使用端形成節(jié)能減排的動力。另一方面,對電力消費者而言,為電力付出的更高成本可以通過出售排放權的收益來對沖,進而降低對電價調整的抵觸。此外,如果所有居民分配的排放配額相同,低收入者通常用電較少,其出售配額的收益將大于電價調整帶來的負擔,從而獲得凈收益,有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
白重恩認為,與現有配額發(fā)放方式相比,新的方式不僅能夠保留供應端的減排積極性,還提升了需求端的節(jié)能減排積極性,供給端購買配額的支出通過電價調整得到補償,需求端為更高電價付出的成本得到出售配額收益的對沖,收入分配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