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一丹,陳泰祥,齊楊菊,王莉花,李春杰,3
(1.草地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 / 蘭州大學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20;2.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shù)與種質(zhì)資源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00;3.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草原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屬蓼科蕎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營養(yǎng)非常豐富,脂肪含量較低,除含有常見的糖類、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和維生素以外,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色氨酸、礦物質(zhì)、生育酚、黃酮和蘆丁等抗氧化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藥食同源、營養(yǎng)豐富的糧食作物,也是一種重要的飼草資源[1-2]。具有耐貧瘠、生育期短、生長迅速和適應性強等特點。我國西南地區(qū)是蕎麥的起源中心,世界各地均有蕎麥的種植。蕎麥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位居世界第二,年種植面積100萬hm2,年產(chǎn)量約75 萬~100 萬t,僅低于俄羅斯。栽培品種主要有甜蕎和苦蕎,此外,野生種質(zhì)資源也非常豐富。蕎麥在我國的四川、湖南、陜西、內(nèi)蒙和甘肅等地均有種植[2]。近年來,隨著國家“糧改飼”的實施政策,鼓勵開展種植和養(yǎng)殖相結(jié)合,將經(jīng)濟作物、糧食作物的二元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為經(jīng)濟作物、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三元結(jié)構(gòu)。具有優(yōu)良牧草潛力的蕎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種植面積逐年增長。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病害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蕎麥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國外已報道的引起蕎麥病害的病原菌有Acremoniella atra,Bipolaris sorokiniana,Alternariaspp.,Botrytis cinere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orticium centrifugum,Didymella rhei,Drechsleraspp.,Erysiphespp.,F(xiàn)usariumspp.,Phomasp.,Phomopsis fagopyri,Pucciniaspp.,Pythium helicoides(Phytopythium helicoides),Ramulariaspp.,Rhizoctoniaspp.,Septoria polygonicola,Stemphylium allii和Ustilago nepalensis(Microbotryum nepalense)等至少42 屬的病原菌[3-10]。中國已報道的病原菌有Alternariaspp.,Botrytis cinerea,Cercospora fagopyri,Corticium centrifugum,Didymella rhei,Erysiphe polygoni,Melanopsichium pennsylvanicum,Peronospora ducometi,Rhizoctonia solani,Sphacelotheca fagopyri和Ustilago nepalensis等至少11 屬的病原菌[11]。
甘肅省是我國蕎麥主產(chǎn)區(qū),當?shù)厝罕娍偨Y(jié)出了豐富的耕作經(jīng)驗,傳統(tǒng)種植方式和科學種植方式相結(jié)合,使得甘肅蕎麥聞名全國。甘肅省會寧縣、環(huán)縣等地素有“小雜糧之鄉(xiāng)”的美稱。近年來,隨著人民對健康、綠色雜糧需求量的增大,當?shù)卣咽w麥等雜糧作為優(yōu)勢產(chǎn)業(yè)重點培育,擴大了種植規(guī)模,但病害的發(fā)生面積也逐年增大,使蕎麥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受到嚴重威脅。甘肅省蕎麥病害主要有鏈格孢葉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斑點病(Botrytis polygoni)、離蠕孢葉枯病(Bipolaris zeae)、輪斑病(Didymella rhei)和匍柄霉褐斑病(Stemphylium vesicarium)等[12]。種植抗病或耐病品種是防控病害最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在病害可持續(xù)管理體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導地位,但目前甘肅省可供大面積種植的蕎麥抗病品種較少。在病害大面積流行爆發(fā)時,化學防治仍然是最經(jīng)濟高效的防治手段。生產(chǎn)中對蕎麥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播前拌種結(jié)合發(fā)病初期噴施殺菌劑。如:分別選用50%多菌靈、70%敵克松、4%五氯硝基苯和80%乙蒜素播前浸種來防治立枯病、霜霉病、輪紋病和白霉病。發(fā)病初期噴施65%代森鋅或20%甲基立枯磷防治立枯病,噴施80%代森鋅或69%烯酰嗎·錳鋅防治霜霉病,噴施36%甲基硫菌靈或80%代森錳鋅防治輪紋病,噴施75%百菌清或70%甲基硫菌靈防治白霉病[13]。在蕎麥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病害種類較多,需結(jié)合具體病害,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防治,以達到降本增收的目的。但多數(shù)病害的防治措施還未見研究報道。
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大力宣傳,人們的綠色環(huán)保意識逐漸增強,化學殺菌劑也趨向于向環(huán)境友好型、低毒、低殘留的特性發(fā)展。合理、安全地利用環(huán)境友好型殺菌劑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藥效,最大限度地抑制病害發(fā)展。殺菌劑室內(nèi)毒力測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其他環(huán)境因素對殺菌劑抑菌功能的影響,將殺菌劑與其靶標病原菌直接接觸,可直觀明了地觀測殺菌劑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計算藥劑有效抑制中濃度,為實際生產(chǎn)中使用合理的濃度、更好地發(fā)揮藥劑的藥效、避免用藥過度以污染環(huán)境提供實踐指導。室內(nèi)毒力測定常為大面積病害防治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本研究選用了6種高效低毒的殺菌劑對甘肅隴東地區(qū)蕎麥主要病原進行了室內(nèi)毒力測定,旨在篩選蕎麥主要病害的高效殺菌劑,以期為隴東地區(qū)蕎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供試病原菌有以下6 種,分別為鏈格孢葉斑病菌菌株qyj-A10、葡萄孢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A2、葡萄孢斑點病菌(Botrytis polygoni)菌株HGR-89、離蠕孢葉枯病菌(Bipolaris zeae)菌株qyj-5A、輪斑病菌(Didymella rhei)菌株A9 和匍柄霉褐斑病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菌株B1。以上病原菌均采集自甘肅省隴東地區(qū),由蘭州大學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草地保護研究所提供。
選用7 種高效、廣譜、低毒的殺菌劑,分別為三唑類與咪唑類復配殺菌劑苯甲·咪鮮胺,內(nèi)吸性三唑類殺菌劑丙環(huán)唑,保護性含鋅殺菌劑代森錳鋅,新型煙酰胺類內(nèi)吸性殺菌劑啶酰菌胺,廣譜性殺菌劑多菌靈,苯氨基嘧啶類殺菌劑嘧霉胺和二甲酰亞胺類殺菌劑異菌脲(表1)。
表1 供試殺菌劑Table 1 Fungicide information
根據(jù)各殺菌劑的推薦使用濃度和預試驗結(jié)果,每種殺菌劑設(shè)置 5 個濃度梯度(表2)。無菌條件下稱取殺菌劑加入無菌水配制成母液,母液逐級稀釋而后添加至約55 ℃的 PDA 培養(yǎng)基中,充分振蕩混勻后快速倒入無菌培養(yǎng)皿中,制成含有不同濃度殺菌劑的 PDA 平板,以添加等量無菌水的 PDA 平板作對照。
表2 供試殺菌劑的稀釋濃度Table 2 Diluted concentration of test fungicide
殺菌劑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測定方法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取4 ℃保存的蕎麥病菌接種于PDA平板,25 ℃條件下活化一周后,打孔器取直徑為5 mm的菌餅接種于含藥培養(yǎng)基和空白對照平板中央,每處理重復3 皿。25 ℃恒溫培養(yǎng),空白對照的菌落生長至培養(yǎng)皿直徑的2/3 時,測量菌落直徑,按以下公式計算不同質(zhì)量濃度藥劑對各菌株菌絲生長的抑制率[3]。
抑制率 = [(CK 菌落直徑 - 處理菌落直徑) /(CK 菌落直徑 - 0.5)] × 100%。
根據(jù)菌絲生長抑制率計算各殺菌劑的抑制中濃度EC50(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值。數(shù)據(jù)處理選用DPS 7.0 軟件。
7 種供試殺菌劑對蕎麥鏈格孢葉斑病的抑制作用測定結(jié)果(表3)顯示,殺菌劑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兩種殺菌劑40%嘧霉胺和80%代森錳鋅的抑菌效果較好,其 EC50均小于0.1 mg·L-1,分別為0.054 4 和0.030 4 mg·L-1。50%異菌脲、50%啶酰菌胺、25%丙環(huán)唑EC50均大于1 mg·L-1,其 EC50分 別 為1.594 8、2.219 9 和1.670 9 mg·L-1。供 試 的7 種殺菌劑對蕎麥鏈格孢葉斑病的抑制作用效果表現(xiàn)為代森錳鋅 > 嘧霉胺 > 多菌靈 > 苯甲·咪鮮胺 >異菌脲 > 丙環(huán)唑 > 啶酰菌胺。
表3 供試殺菌劑對鏈格孢葉斑病菌抑制作用的回歸方程及EC50Table 3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C50 of tested fung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7 種殺菌劑對葡萄孢灰霉病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表4),其中有兩種殺菌劑,80%代森錳鋅和80%多菌靈對蕎麥灰霉病的抑制作用較好, EC50均小于0.1 mg· L-1, 分 別 為0.086 4 和0.04 90 mg· L-1。而50%啶酰菌胺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為2.337 9 mg·L-1,其次為25%丙環(huán)唑,EC50為 1.714 7 mg·L-1。7 種殺菌劑對蕎麥灰霉病抑制作用從強到弱表現(xiàn)為多菌靈 > 代森錳鋅 > 嘧霉胺 > 苯甲·咪鮮胺 > 異菌脲 > 丙環(huán)唑 > 啶酰菌胺。
表4 供試殺菌劑對葡萄孢灰霉病菌抑制作用的回歸方程及 EC50Table 4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C50 of tested fung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Botrytis cinerea
殺菌劑對蕎麥斑點病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結(jié)果表明,7 種殺菌劑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表5),其中有 3 種殺菌劑對蕎麥蓼葡萄孢斑點病菌的抑制作用較好,EC50均小于0.1 mg·L-1,分別為80%代森錳鋅,EC50為 0.052 5 mg·L-1;20%苯 甲·咪 鮮 胺,EC50為0.053 1 mg·L-1;40%嘧霉胺,EC50為0.082 7 mg·L-1。而25%丙環(huán)唑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差,EC50為0.550 5 mg·L-1。供試的7 種殺菌劑對葡萄孢斑點病菌的抑制作用從強到弱的順序表現(xiàn)為代森錳鋅 > 苯甲·咪鮮胺 > 嘧霉胺 > 多菌靈 > 啶酰菌胺 > 異菌脲 > 丙環(huán)唑。
表5 殺菌劑對葡萄孢斑點病菌抑制作用的回歸方程及EC50 Table 5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C50 of tested fung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Botrytis polygoni
供試殺菌劑對離蠕孢葉枯病的抑制作用測定結(jié)果表明,20%苯甲·咪鮮胺抑制效果最好,EC50為0.041 8 mg·L-1;其次為40%嘧霉胺和80%多菌靈,EC50分別為0.092 5 和0.081 1 mg·L-1。80%代森錳鋅、50%異菌脲和50%啶酰菌胺抑菌效果稍差,EC50值分別為0.132 0、0.470 9 和0.521 3 mg·L-1。25%丙環(huán)唑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為 0.550 5 mg·L-1(表6)。供試的7 種殺菌劑對離蠕孢葉枯病生長的抑制作用從強到弱表現(xiàn)為苯甲·咪鮮胺 > 多菌靈 >嘧霉胺 > 代森錳鋅 > 異菌脲 > 啶酰菌胺 > 丙環(huán)唑。
表6 7 種供試殺菌劑對離蠕孢葉枯病菌抑制作用的回歸方程及EC50Table 6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C50 of tested fung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Bipolaris zeae
供試殺菌劑對蕎麥輪斑病菌抑制作用的測定結(jié)果表明,40%嘧霉胺對蕎麥輪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較 好(表7),其EC50小 于0.1 mg·L-1,為0.068 4 mg·L-1。其次為80 %代森錳鋅、20%苯甲·咪鮮胺、80%多菌靈和50%啶酰菌胺EC50分別為0.104 5、0.114 2、0.155 0 和0.195 4 mg·L-1。50%異菌脲和25%丙環(huán)唑抑制效果相對較差,EC50分別為1.031 3 和6.116 0 mg·L-1。供試的7 種殺菌劑對蕎麥輪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效果由強到弱表現(xiàn)為嘧霉胺 > 代森錳鋅 > 苯甲·咪鮮胺 > 多菌靈 > 啶酰菌胺 > 異菌脲 >丙環(huán)唑。
表7 供試殺菌劑對輪斑病菌抑制作用的回歸方程及EC50Table 7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C50 of tested fung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Didymella rhei
供試殺菌劑對蕎麥匍柄霉褐斑病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結(jié)果表明,80%代森錳鋅和80%多菌靈對蕎麥匍柄霉褐斑病的抑制作用較好(表8),EC50分別為0.010 5 和0.019 1 mg·L-1。其 次 為20%苯 甲·咪 鮮胺、50%啶酰菌胺,EC50為0.055 6 和0.093 4 mg·L-1。50%異菌脲、40%嘧霉胺和25%丙環(huán)唑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差,EC50均大于0.1 mg·L-1。供試的7 種殺菌劑對蕎麥匍柄霉褐斑病的抑制作用由強到弱表現(xiàn)為代森錳鋅 > 多菌靈 > 苯甲·咪鮮胺 > 啶酰菌胺 > 嘧霉胺 > 異菌脲 > 丙環(huán)唑。
表8 7 種供試殺菌劑對匍柄霉褐斑病菌抑制作用的回歸方程及EC50Table 8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EC50 of tested fung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Stemphylium vesicarium
研究發(fā)現(xiàn),供試的7 種殺菌劑中,80%代森錳鋅對其中5 種病原(菌鏈格孢葉斑病菌、葡萄孢灰霉病菌、葡萄孢斑點病菌、輪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抑制作用,尤其對匍柄霉褐斑病菌,EC50僅為0.010 5 mg·L-1。80%多菌靈對其中的3 種病原菌葡萄孢灰霉病菌、離蠕孢葉枯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的抑制作用較強,尤其對匍柄霉褐斑病菌,EC50僅為0.019 1 mg·L-1。20%苯甲·咪鮮胺復配劑對其中的4 種病原菌,葡萄孢斑點病菌、離蠕孢葉枯病菌、輪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抑制作用。40%嘧霉胺對其中的3 種病原菌鏈格孢葉斑病菌、葡萄孢斑點病菌、離蠕孢葉枯病菌和輪斑病菌的抑制作用較強(表9)。
表9 對每種病原菌抑制作用較強的殺菌劑Table 9 Fungicide with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each pathogen
化學殺菌劑仍然是當今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關(guān)于蕎麥病害的防治相關(guān)研究報道較少。盧文潔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99%惡霉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對蕎麥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較好的防效。研究表明,40%福美·拌種靈、25 g·L-1咯菌腈和40 g·mL-1氟硅唑?qū)κw麥莖潰瘍病菌立枯絲核菌的抑制效果突 出[15]。25%吡 唑 醚 菌 酯、40 g·mL-1氟 硅 唑 和40%福美·拌種靈對蕎麥潰瘍病的田間防效較好,在63%以上。江蘭等[16]研究了6 種柑橘(Citrusspp.)的果皮提取物對蕎麥立枯絲核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發(fā)現(xiàn)沙糖橘果皮醇提物對其抑制作用最強,抑制率為75.2%。本研究以甘肅省6 種靶標病原菌為研究對象,篩選了對每種病原菌菌絲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的殺菌劑,豐富了蕎麥病害的防治藥劑種類,為生產(chǎn)中大面積嚴重發(fā)病蕎麥的綠色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殺菌劑在田間的防病、治病表現(xiàn)常常與不同病原菌抗藥性、病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寄主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殺菌劑的持效期、安全用藥濃度和用藥次數(shù)等方面息息相關(guān),本研究篩選的殺菌劑在生產(chǎn)中對病害的防治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還應有針對性地篩選與殺菌劑協(xié)同作用的植物源、微生物源生物農(nóng)藥,為當前化學殺菌劑的減施增效、實現(xiàn)化學農(nóng)藥的替代或部分替代,以達到化學農(nóng)藥減量增效、提高蕎麥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目的。
病菌易產(chǎn)生抗藥性,長期使用單一化學殺菌劑會導致田間病菌種群的防治效果逐漸降低。因此生產(chǎn)中應制定主要病害防治時期的減量用藥流程,制定協(xié)同增效組合,選用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防治病害,以達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降低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同時達到有效防治病害的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代森錳鋅在使用中不易誘導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它主要作用于病原菌三羧酸循環(huán)和糖酵解過程中一些含硫基的酶,使病原菌失去活性。此外,還能為植物提供一定量的鋅元素,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代森錳鋅是一種廣譜殺菌劑,多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防治多種病害[17]。多菌靈是內(nèi)吸性殺菌劑,兼具保護和內(nèi)吸治療作用,主要干擾病原物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影響細胞分裂,起到殺滅病原菌的作用[18]。嘧霉胺主要作用于病原菌侵染過程中相關(guān)酶的分泌與活性,從而阻止病原物侵染,降低病原物的侵染率,并殺死病原菌[19]。
本研究發(fā)現(xiàn),80%代森錳鋅對其中5 種蕎麥病原菌都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抑制作用。80%多菌靈和40%嘧霉胺對其中的3 種蕎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較強。20%苯甲·咪鮮胺復配劑對其中的4 種病原菌都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抑制作用。以上幾種殺菌劑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殺菌機制,不易產(chǎn)生病原菌的交互抗性,可用于生產(chǎn)中多種病害混合發(fā)生時的防控藥劑,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為提高殺菌劑協(xié)同增效效果、蕎麥靶標病原菌的毒力、蕎麥靶標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間應用提供了基礎(chǔ)材料。
蕎麥作為一種具有發(fā)展?jié)摿Φ膬?yōu)質(zhì)牧草資源,在以收獲飼草為目的蕎麥生產(chǎn)中,大面積使用殺菌劑易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還可以通過食物鏈最終影響畜產(chǎn)品質(zhì)量與人類健康,因此,化學防治在飼草蕎麥病害可持續(xù)管理中處于次要和輔助地位[20]。播前種子處理是殺菌劑在牧草病害管理中最主要的應用方式[21],本研究所篩選的代森錳鋅、多菌靈和嘧霉胺等藥劑可應用于蕎麥的播前拌種,在降低畜產(chǎn)品安全隱患的前提下,可達到降低蕎麥病害發(fā)生的目的。不同殺菌劑的拌種方式及拌種濃度等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蕎麥病害鏈格孢葉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斑點病(Botrytis polygoni)、離蠕孢葉枯病(Bipolaris zeae)、輪斑病菌(Didymella rhei)和匍柄霉褐斑病(Stemphylium esicarium)病菌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最強的殺菌劑分別為80%代森錳鋅(EC50: 0.030 4 mg·L-1)、80%多菌靈(EC50: 0.049 0 mg·L-1)、80%代森錳鋅(EC50: 0.052 5 mg·L-1)、20%苯 甲·咪 鮮 胺(EC50: 0.041 8 mg·L-1)、40%嘧霉胺(EC50: 0.068 4 mg·L-1)和80%代森錳鋅(EC50: 0.010 5 mg·L-1)。80%代森錳鋅對其中5 種病原菌鏈格孢葉斑病菌、葡萄孢灰霉病菌、葡萄孢斑點病菌、輪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