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服片,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含著吃的藥片。含服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種是把藥片含在舌下,而含的位置不同,作用效果也不一樣。
普通的含服片,目的是為了“慢”,主要針對的是咽部和口腔局部的炎癥病灶,一般應含在舌面上、牙齒和面頰之間或患處附近,經(jīng)唾液融化后,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讓藥物發(fā)揮消炎、鎮(zhèn)痛等作用。常見的有西地碘片、甲硝唑含片、替硝唑含片、西吡氯銨含片、度米芬含片、茶苯海明含片、清熱潤喉片、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銀黃含片、喉癥丸、咽炎含片、清涼含片等,能對口腔及咽喉部產(chǎn)生持久的藥效,口感好且服用方便。
舌下含服則不同,它的目的是為了“快”。舌下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wǎng),舌下含服可使藥物直接通過毛細血管吸收入全身血液循環(huán)而發(fā)揮治療作用,同時能讓藥物直接通過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不會被肝臟代謝損耗。但舌下含服持續(xù)時間較口服用藥短,所以一般僅用于急救,即病情發(fā)作去醫(yī)院治療前,這樣既可救治患者,減輕病痛,又能爭取治療時間。常用的舌下含服藥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心痛寧滴丸、硝苯地平滴丸、鹽酸納洛酮舌下片、肝素鈉含片、異丙腎上腺素、克侖特羅等。
舌下含服藥物時,體態(tài)應取半臥位或坐位,直接將藥片放在舌頭下方,那里的黏膜和毛細血管豐富,有利于藥物的吸收;同時,做張口深呼吸動作,避免吞咽;口腔干燥時可含少許溫開水潤濕后再含藥,以利于藥物的吸收,但切忌用水送服。
需要注意的是,不應把含有甜味劑的含片當潤喉糖長期含用,否則會導致口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出現(xiàn)食欲減退、口腔黏膜潰瘍等不良反應。5歲以下的幼兒不要使用含片,以防卡喉,導致氣管異物而危及生命。
(摘自《生命時報》文/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