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糖尿病容易出現神經病變,會造成什么后果?怎樣才能及早發(fā)現?
湖南 安女士
安女士: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與糖尿病病程長短、血糖控制好壞等密切相關,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各個部位。如果沒得到及時的診治,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顯著增加糖尿病足壞疽、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無痛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的發(fā)生風險。
它主要分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又叫植物神經,主要負責調節(jié)呼吸、心臟、胃腸道、泌尿生殖系統以及汗腺的分泌。當自主神經受損時,患者可出現:心血管癥狀,主要表現為靜息狀態(tài)下心動過速,心率相對固定,不隨運動而變化;體位性低血壓是自主神經受損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通常發(fā)生在起床或蹲廁起身時,由于血壓的突然下降,患者會出現頭暈、黑矇等腦供血不足的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暈厥及摔傷;無癥狀性低血糖,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一般會出現心慌、手抖、出冷汗、頭暈、眼花、饑餓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提醒患者及時補充糖分,但當自主神經病變累及交感神經時,不會出現這些低血糖的預警信號,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嚴重的低血糖昏迷;泌尿系統癥狀,主要表現為排尿無力、尿不盡及尿潴留,少數人可出現尿失禁等。
周圍神經分為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以感覺神經受累最為常見。患者常常表現為雙側肢端麻木感、針刺感、蟻行感、燒灼感;有的患者表現為感覺減退,四肢好像戴上了手套、襪套,對冷、熱、觸、扎等刺激不敏感,甚至發(fā)生心梗時也感覺不到疼痛(無痛性心梗),極易被漏診而延誤救治;還有的表現為感覺過敏,甚至連被子的壓力都會讓患者感覺疼痛難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往往具有雙側對稱、下肢比上肢重、遠端比近端重、夜間比白天重的特點。
臨床上,對于癥狀典型的患者,通過患者的癥狀主訴,結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史,就可以大致做出臨床判斷;但對那些尚未出現明顯癥狀的早期神經病變患者,則必須通過體檢和一些特殊檢查才能發(fā)現并確診。一般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5年之后,應進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篩查;2型糖尿病在診斷之初,即應進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篩查,并且之后至少每年篩查1次。
檢查項目包括:痛覺檢查,主要通過測定足部對針刺所引起的疼痛的不同反應,來初步評估末梢感覺神經的功能情況;溫度覺檢查,將水杯中分別倒入涼水和溫水,然后用杯壁接觸足部皮膚,如果患者對冷熱變化無感覺,說明溫度覺喪失;觸覺檢查:用一根特制的10g尼龍絲在雙足拇趾及第Ⅰ、Ⅴ跖骨頭的掌面進行觸壓刺激,如果患者沒有感覺,則說明觸覺減退。此外還有振動覺檢查、位置覺檢查、立臥位血壓測試、雙足跟腱反射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