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在上海,見過足尖鞋制作大師顧老師后,我才明白一個事實:沒有哪個首席舞者能定制自己的足尖鞋,他最多能選擇無限接近于自己的鞋號。足尖鞋在芭蕾生涯中,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消耗品。一名勤奮的舞者要鍛煉出熠熠生輝的技巧,在演出旺季,每天的訓練與演出就可能消耗兩雙鞋。因此,鞋子必須批量生產(chǎn),供應腳型相似的舞者共同使用,才能把價格降下來。另外,哪怕是同一位舞者,跳不同的舞劇時,腳上肌肉韌帶的配合都會發(fā)生變化,腳的形狀也會隨之發(fā)生微妙的波動。因此,成熟的舞者必須懂得,如何去塑造一雙“生硬”的足尖鞋。
女舞者往往都會帶著針線包,自己縫制鞋帶以有力地支撐腳踝,自己在墻上輕輕撞擊堅硬的鞋頭,把它塑造成貼合自己立腳尖時的模樣。她們仔細研究如何用硅膠帶及止痛膠布纏繞腳趾,或者以棉花填充鞋頭空隙,減輕站立、騰躍、旋轉起來的疼痛,她們也會用熱膠水涂抹在鞋頭外面,等膠水冷卻后,鞋頭的形狀就變得更穩(wěn)定、支撐力更佳,可以承受3小時的演出,確保足尖部分不會因為沾染熱汗,軟化到難以支撐激烈動作的程度。
顧老師也經(jīng)常到少兒芭蕾學校去,現(xiàn)場指導那里的女孩縫鞋帶,手把手教她們“盤鞋子”。
芭蕾少女們已經(jīng)有了3到5年的學習經(jīng)歷,對第一次學習立腳尖,既興奮又忐忑??p好鞋子,第一場立腳尖的練習課上下來,有的孩子哭得很厲害——那雙怎么盤弄都硌腳的足尖鞋在暗示她,扶著把桿立腳尖都這么困難,就更別說大跳與旋轉了,這是在暗示自己在芭蕾上沒有天分嗎?
對此,顧老師像一名真正的芭蕾教師一樣蹲下來,安慰那些自卑的小姑娘——天才的芭蕾舞者,都是塑造出來的。訓練量可以幫你塑造鞋子,腳上的使力點,出的汗水與皮膚表面凸起的血管與筋脈,都會幫你軟化鞋子,進而塑造它,讓它變得適腳,與你共進退同呼吸。如果訓練量不夠,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那么足尖鞋就變得“堅不可摧”。
自信與自卑的分界線,有時就在這里。如果你確信才能不僅是天賜,也是后天的訓練與適應而得,你就會去用心揣摩規(guī)律,找到每一根腳趾的支撐點,找到每一根韌帶的穩(wěn)定連接,并一次次地回到那個點上,明確它,就能成就一種下意識的肌肉記憶,讓你發(fā)揮得靈巧又穩(wěn)定,減少受傷的可能。
國內(nèi)一線舞團在職演員的腳,顧老師都見過,她單獨拍下他們的腳的形狀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nèi)ゲ?,誰是首席舞者,誰是群舞演員。有意思的是,孩子們大部分都猜錯了——那些腳型出色的可能是默默無聞的群舞,而有輕微的外翻、從前被判定“不適合學芭蕾舞”的,是21歲就簽合約的首席舞者。后者是怎樣做到的?顧老師很簡單地說:無他,后者用掉了更多止痛膠布,穿壞了更多的鞋,以及用掉了更多的松香粉。
芭蕾訓練時流下的汗水,會使訓練場打滑,因此除了及時擦去地板上的汗水,穿上足尖鞋后,舞者會去放松香粉的小池子里踩一踩。
舞者對舞團中的佼佼者,都心服口服,因為,她一年穿壞了400雙鞋,用掉了5公斤松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