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鈺琳
大年三十,人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除夕。我的老家,位于廣東潮州,這天,縣城里張燈結彩,家家都貼著大紅色的對聯(lián)和五彩的年畫,保佑著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紅紅火火,樸素的潮汕人民臉上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
“砰!砰!砰!”屋外傳來了除夕那富有標志性的響亮的鞭炮聲。我興奮地跑出去,看見親戚們買回了各種好玩的鞭炮,正在嬉鬧著,笑容蕩漾在每個人的臉上,激起一圈圈歡樂的漣漪。
忽然,巷子外傳來一陣細膩均勻、清脆動聽的鼓點。“??!是鑼鼓班!”表姐高興地叫起來。拿著鞭炮的小表妹馬上丟下鞭炮,火急火燎地沖了出去;正在和著糯米面做紅桃粿的姥姥,將沾滿面粉的雙手胡亂往圍裙上一拍,顫悠悠地跑了出去;正在陪二舅爺聊天的舅舅,把剛點著的香煙猛地摁息在煙灰缸里,扯著二舅爺就往門外一跨。我和表姐也跟著跑到巷子外,看見鄰居們有的站在巷子口,有的坐在路旁的小吃店,有的抱著稚嫩的孩子,有的扶著家中的老人,大家一邊嘮嗑著,一邊探頭探腦地向外張望著。人人都往馬路邊擠,前胸貼著后背,腳尖抵著腳跟,盼著鑼鼓班的到來。遠遠望去,如同一條長龍吸附在路邊。對潮汕人民來說,鑼鼓班到了,新年就到了。
大鑼鼓是潮汕古老的民俗文化,被譽為“東方交響樂”,是鑼鼓樂與管弦樂互相結合而成的。只要是有潮汕人的地方,都能見到潮汕大鑼鼓那迷人的風采,就能感受到潮汕大鑼鼓那宏偉的氣勢。每逢佳節(jié),它便聲震百里,繞梁三日,不絕于耳,體現(xiàn)了潮汕人民對這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的熱情。
“來了!來了!”這時站在前面的表姨高興地向我們招手,我連忙拉著表姐跑了過去。只見頭上頂著美麗的發(fā)飾、穿著紅色表演服的姐姐們,排成兩列翩翩而來,配合總指揮敲打出的鼓點,認真地富有動感地敲著鑼,引出了跟在隊伍后邊的一輛掛著彩旗的紅色小車,鑼鼓班的總指揮——鼓手正端坐在這小車之上。鼓手既是樂隊主奏,又是樂隊指揮,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到了一個空曠處,鑼鼓班安靜下來,隊員們圍繞著鼓手,擺好了陣形。這時全場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著鼓手,只見他手持鼓槌,龍飛鳳舞,快速地敲出了一陣密密麻麻如同春雨般歡樂的主節(jié)奏,仿佛向人們大聲宣告:“鑼鼓班到來了!春節(jié)到來了!”
圍觀的人們頓時歡呼起來,跟著鼓點拍起手來。鼓手神采飛揚,時而錘擊鼓心,擲地有聲,龍吟虎嘯;時而錘擊鼓邊,響遏行云,山鳴谷應;時而錘擊鼓沿,抑揚頓挫,石破天驚?!扒玫锰昧?!”表姐揮著手驚嘆道。又見鼓手舉起鼓槌,敲打著兩面大鼓,時而快,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浩浩蕩蕩;時而慢,猶如牛毛春雨滋潤大地,飄飄灑灑;時而響擊,功法精湛;時而悶擊,節(jié)奏鮮明;時而重擊,氣勢磅礴,排山倒海;時而輕擊,文雅細膩,婉轉(zhuǎn)動聽。隊伍前,襟飄帶舞的姑娘們喜笑顏開地用嗩吶吹出一串串清脆悅耳的聲音;隊伍后,陽光帥氣的小伙子們眉開眼笑地用大鈸擊出了一陣陣深沉悠遠的節(jié)奏,我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一曲終了,鑼鼓班便繼續(xù)前進,前往下個地點傳播春節(jié)的喜悅?cè)チ耍涣粝铝死@梁的余音和人們不絕的贊嘆。圍觀的人們繼續(xù)嘮嗑著,意猶未盡地回味著,過了好一會兒,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家中,開始著手準備除夕夜那豐盛的年夜飯。
老家的大鑼鼓,對于家鄉(xiāng)的人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音樂的享受,更是春節(jié)那喜慶的氣息和流淌在潮汕人民血液里故鄉(xiāng)的記憶啊!
(指導老師:賀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