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边@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很多人不了解詩中提到的“盧橘”是什么。其實,這個疑問,也有人問過蘇軾,他說:“枇杷是也。”
枇杷可謂全身都是寶,枇杷葉是常有的止咳平喘類中藥,兼有和胃止嘔之效。枇杷葉配伍桑葉、牛蒡子、前胡等,可治療風熱咳嗽;單味制膏服用,或配伍黃岑、桑白皮、前胡等,可治療肺熱咳喘、痰黃質(zhì)稠;配伍桑葉、麥冬、苦杏仁等,可治療燥熱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紅;配伍阿膠、百合等,可治療陰傷肺燥、干咳氣急或痰中帶血。
枇杷花又名土冬花,味淡,性平,歸肺經(jīng),具有疏風止咳的功效,用于頭風,鼻塞流涕、虛勞久咳、痰中帶血的治療。枇杷核為枇杷的種子,味苦,性平,有小毒,歸肺、肝經(jīng),具有化痰止咳、疏肝行氣、利水消腫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疝氣、水腫、瘰疬的治療。
(摘自《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 劉麗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