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開啟諸侯爭霸的時代,為何強大的諸侯國沒有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進而重新建立新秩序成為新的天子呢?這在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中,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面臨的壓力與問題,并不是每一個諸侯能夠制衡的。
過渡階段的天子制衡
周朝建立到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成周政權,開始東周時代的新秩序重建,而這時的諸侯國形勢已經(jīng)不是周初建立的情況。經(jīng)過近三百年的經(jīng)營,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各諸侯國的實力都有相應的提升基礎,國力比緊靠洛邑一城之地的東周天子強太多。
周天子難以對其他諸侯國進行掌控,但還是能夠維持自身的地位,甚至贏得諸國的認可與維護,這是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也是一種微妙的政治平衡需要,更是過渡階段的一種微妙妥協(xié)。
權威仍在 首先就是周天子自身的實力問題。雖然西周因為犬戎問題而丟失鎬京根基之地,被迫到關東洛邑之地進行重建工作。其自身實力已經(jīng)被嚴重削弱,難以有太大的作為,號令天下的執(zhí)行力大打折扣。
但是其從建國到遷都,這期間已經(jīng)經(jīng)歷270多年的統(tǒng)治經(jīng)營,對于諸侯國的法理壓力還是有的,且諸侯的權力與地位,也是天子冊封的,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同一利益共享者,屬于同一群體的中間受益人,對于天子還是有著情感認同。
而且即使周天子失去掌控力,但其還是有著大量的本宗諸侯勢力的親戚,不可能坐視天子被取代而置之不理。他們還是支持天子的地位,并相對維護周王室的利益。這里就有晉國、魯國、衛(wèi)國,還有其他原宗室之諸侯。這些國家的力量也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合法性地位 其次就是合法性問題,周天子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天然的身份牌。而其他諸侯國很難有這樣的天然優(yōu)勢地位,能夠取代天子的威力。且民心認同的歸屬感,也不是任何諸侯能夠與其相比的。最重要的就是,諸侯存在的基礎就是周王室設立的宗法制。
還有分封制的特權,這些都是源于天子的授權,使自己獲得巨大勢力的根基。否認周王室就是否定自己的地位與特權,這些都是有實力顛覆天子地位的諸侯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
統(tǒng)治秩序 最后就是新秩序的維穩(wěn)需要,打破一個舊秩序很簡單,但如何維持穩(wěn)定的新秩序,這個過渡就是要平衡好的關鍵。當前的環(huán)境壓力下,唯有天子是最佳的擋箭牌。利用天子天然的身份,運用他的權威性與合法性地位,進行政治利益互換,維持現(xiàn)在的穩(wěn)定秩序。
任何新秩序的穩(wěn)定過渡都需要一定人物的把控,才能使大家在一定公平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自己需要的有利局面。而諸侯爭霸的新規(guī)則,就是需要天子的平衡與授權認可,這樣能夠減少外部反應的劇烈沖擊。
可以說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只有天子能夠平衡各方利益,且能獲得各方的認同,還沒有任何排他性。因為天子只有身份與名義優(yōu)勢,而沒有實力保障,對任何諸侯沒有威脅與壓力。天子能夠成為各方爭霸的利益協(xié)調(diào)人,是一個明面上的監(jiān)督者。
諸侯實力有限,難以獨力掌控
這些都是天子身份所能給予的政治利益回報,而最重要的還是諸侯自身的實力,是有一定的限制問題,制約彼此的失控。
畢竟能夠成為中原之王,天下共主的誘惑與野心,是每一個諸侯的夢想。只是受限于自身的實力問題,難以掌控當前的局勢,只能被動退而求其次,進行隱性控制與制衡。既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擴張,又能防止失勢后的顛覆危機。而通過天子這個裁判者,能夠解決一些棘手問題,實現(xiàn)雙保險,是各方諸侯都需要的。
春秋時期畢竟是剛開始秩序破壞的一種有限挑戰(zhàn),雙方都注意這種變化的控制范圍。單獨一國的實力還是難以挑戰(zhàn)諸國的共同打擊,一旦因為推翻周天子而使自己處于孤立的處境,又沒有對抗天下的本錢,那么最后遭到天下諸侯的攻擊,自身的處境就會更加被動,甚至有亡國的禍患。
這種打擊不是每個諸侯國能夠承受的。而且春秋時期五霸格局,沒有哪一國能夠維持長久的優(yōu)勢。哪怕是最先稱霸的齊國,最終也是以周天子的名義進行稱霸,主持諸國事宜。但是沒多久就開始國力衰弱,退出爭霸勢力。
而隨后的晉文公引領晉國爭霸,最終優(yōu)勢也只是維持幾十年,最后還是被楚國奪得霸主地位,這都是公認的中原霸主勢力。而吳越雙強是春秋后期的后起之秀,實力甚至比當時的齊楚晉三國勢力都強,但是吳國因為太過霸道,遭到諸國反制,最終被越國滅國。
從這能夠看出,即使稱霸都難以維持長久的勝勢,甚至因為交惡太多,面對多國的壓制,都有亡國的危險。這還是沒有推翻周天子就有一定的危險性,一旦推翻周天子而變?yōu)樘煜鹿珨硶r,那處境更會變得嚴重。
還有一個外部威脅的存在也是不得不考慮的,那就是邊疆地區(qū)游牧民族的侵襲。單靠各諸侯國自己的力量,畢竟有限且分散。當時根據(jù)這一情況,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張,贏得眾諸國的認同。
而通過這一戰(zhàn)也奠定齊國的霸主地位,并贏得各國的尊重。最關鍵的是周王室的授權處理諸國事宜的權力與合法地位,這也為其他稱霸的諸侯提供一個新思路,那就是獲得周王室的政治授權,進行實質(zhì)性的爭霸行動。
戰(zhàn)爭的激烈度約束
正是因為天子還有用,廢除弊端太大,且還能有效平衡諸侯外交事務的分歧,這就使得其他諸侯霸主為自身的利益需要,而進行有節(jié)制的爭斗范圍,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付出與壓力。
周天子的重要性就顯得很突出,是為自己的后路作準備的籌碼,因此天子存在的利益遠大于被取代的危險性。就是為了防止戰(zhàn)爭失控的可怕性,需要周天子這個名義上的共主進行一定的協(xié)調(diào)。
春秋前期的爭斗,經(jīng)常是以戰(zhàn)為主,講究公平對決。這就是那個時代,因為周禮的約束,雙方的爭斗只是為了謀取政治談判的主動,沒有上升到滅國的危險程度。中期形勢開始轉(zhuǎn)變,尤其是楚莊王的問鼎事件,開啟亂斗模式,但還是在可控階段,戰(zhàn)爭激烈度開始上升。
直到春秋后期,秩序開始崩潰,周天子的威力已經(jīng)形同虛設。尤其是后來晉國覆滅,田氏代齊,這樣一來支持周天子正統(tǒng)地位的諸侯失勢,周天子的地位已經(jīng)沒有自身的價值,才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澎湃新聞網(wǎ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