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于1930年,在那一年的4月,閻錫山與馮玉祥組成聯(lián)軍,共同討伐蔣介石的中央軍。
當時,中央軍的一部分精銳部隊駐扎在河南,因此,在閻錫山和馮玉祥召開的聯(lián)席軍事作戰(zhàn)會議上,便決定由馮玉祥和閻錫山各派出一支部隊,在河南省的沁陽縣會師,然后集中優(yōu)勢兵力一舉殲滅蔣介石在河南的駐軍。
會議結束后,馮玉祥便命令手下的作戰(zhàn)參謀寫了一份緊急命令,開始調動部隊。這份調令的內容是:“命令某某部,晝夜兼程,直插沁陽,與閻錫山部會師……”
兩支軍隊為什么要選擇在沁陽會合呢?原來,沁陽位于河南省北部,靠近山西。而閻錫山的軍隊大部分駐扎在山西境內,所以,選擇這個地方會師,對作戰(zhàn)非常有利。
調令發(fā)出之后,雙方的軍隊便緊急行動、趕往會師地點。閻錫山的部隊按照預定的時間趕到了沁陽,在那里等待馮玉祥的軍隊。可是,左等右等,眼看著會師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卻連馮玉祥軍隊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這是怎么回事呢?閻錫山立即打電報向馮玉祥詢問。馮玉祥接到電報后也是一頭霧水:我的部隊明明派過去了呀?怎么到現(xiàn)在還沒有到達集結地呢?馮玉祥便立即命令參謀部核實所派出的軍隊現(xiàn)在的位置,核實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這支部隊并沒有趕往會師地點沁陽,而是背道而馳南下趕往了河南泌陽!
泌陽在河南南部,離真正的會師地點沁陽200多公里,而且靠近湖北,而此時,蔣介石的中央軍已在湖北集結完畢,正準備圍攻泌陽。馮玉祥大驚失色,立即命令趕往泌陽的部隊馬上撤回;這樣一來,原定的雙方會師沁陽聚殲中央軍的作戰(zhàn)計劃就泡湯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原定開往沁陽的軍隊開往了泌陽呢?經過調查,竟然是馮玉祥的作戰(zhàn)參謀粗心導致的:這個參謀本來就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而且地理知識少得可憐,在寫調令的時候,竟然把沁陽的“沁”字多寫了一撇,沁字就變成了“泌”字,于是,原本應該往沁陽會師的部隊,就開往了泌陽。這樣一來,馮閻聯(lián)軍就陷于被動,聯(lián)合作戰(zhàn)計劃就失敗了。那個參謀也因自己的粗心付出了代價——被馮玉祥槍決了。(摘自《民誼報》 唐寶民/文)
368350058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