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場景力量與運動干預:一項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行動的實證研究

2022-03-18 06:01:52孫湛寧馮文萊王路路
中國青年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滑雪

□ 孫湛寧 馮文萊 王路路

奧林匹克教育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設立之初的應有之義,并隨著時代變遷呈現(xiàn)出新的內(nèi)涵和各國本土化特征。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發(fā)布與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冬奧組委共同制訂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明確全國中小學要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nèi)容,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育課程、德育活動等方式,開展奧林匹克主題教育[1]。該計劃將奧林匹克示范校與冰雪運動特色學校作為實施奧林匹克教育、傳播奧林匹克價值理念的主要場所,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當中,并建議青少年熟練掌握一至兩項冬季運動技能。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fā)展冰雪運動的意見》[2],進一步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冰雪運動。就當前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情況來看,以學校為主體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無論是課程研發(fā)、教學常規(guī)還是仿冰仿雪類運動項目的設計均進行了系統(tǒng)性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各地中小學和普通高校是宣傳和開展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主體,而校園也成為開展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場地。然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有著重要的時空因素。冰雪場景不僅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底色,也形塑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各項目的特點和魅力。本研究借助場景理論的框架,對冰雪場景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情況進行研究,探討冰雪場景以及該場景下的運動體驗對青少年參加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認知和理解的影響,分析“冰雪進校園”這一主流冬季奧林匹克教育之外的另一種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方式的可能性,并由此討論我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現(xiàn)代性問題。

一、場景理論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現(xiàn)代性

場景是空間社會學的核心議題。場景不僅僅意味著地理位置和空間資源,也連接著家庭財富、空間權力、空間關系、空間參與等議題,并強調(diào)嵌入特定空間的情感體驗和文化意涵。芝加哥學派特里·尼科爾斯·克拉克等人提出的“場景”理論[3],被大量引入中國學界并進行了適應性改造,借以分析中國文旅消費的動力和機制[4]。由于體育運動有著明顯的時空依賴特點,場景理論對于體育社會學具有重要的解釋力。國外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認為,體育運動發(fā)生的場景更具有風景特質,尤其在呈現(xiàn)出明顯的“復雜景觀組合”時,能為運動員和觀眾提供獨特的視覺享受[5]。Meads認為,“我們的生活被形形色色的表演所包圍著,而體育場無疑是最顯著的表演舞臺”[6]。體育場不僅是一個地理場景,更是一種視覺場景[7]。目前體育社會學有關場景的研究多集中于體育場與國家認同,體育場與權力關系,體育場與資本主義市場關系等方面的研究,而忽略場景本身的現(xiàn)代性。

在吉登斯看來,對于所有的傳統(tǒng)社會而言,人們面臨的都是一種本地化和熟悉化的時空場景,而到了現(xiàn)代社會,人們面臨除了日常接觸之外,還有較多陌生的、不確定性的和超出個人經(jīng)驗層面的場景[8]。隨著人類社會進入現(xiàn)代社會,社會行動的時間和空間范圍逐漸擴大,人們越來越多地受到缺場社會行動的影響,對社會成員具有意義的時空場景空前擴張。這個時候,人們對外界的心理會產(chǎn)生變化,在日常接觸和在場行動中建立起來的本體性安全,就會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既然安全感受到威脅,但是成員又不得不建立起一種基本的安全感,才能在社會中正常地生活,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建立起現(xiàn)代社會中所特有的信任方式。面對更加廣闊的時空范圍影響,面對個人無法把握的未知因素,吉登斯認為現(xiàn)代社會成員建立起一種對專家系統(tǒng)的信任。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信任的常態(tài),也是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成員對周圍的人和物的心理認同的變化[9]。

就本研究的議題而言,“冰雪進校園”活動中學校進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場景完全不同于學校之外的雪場場景。學校是一個與外界時空界限明顯的空間,具有一種封閉性,在封閉的邊界內(nèi)運行[10]。作為日常教育的主體單位,學校進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盡管增加了若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因素,但仍是學校教育的擴展。而離開學校的雪場場景下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則極大改變了教育的時空邊界,不僅有著時空環(huán)境改變帶來的身體感受(溫度、濕度、風速)和運動裝備所帶來的身體感受(負重、行動)方面的差異,也包括對陌生環(huán)境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如安全感、對自己和他人的信任,以及對陌生環(huán)境、人和活動方式的適應性等。面對一個時空邊界不斷擴展的現(xiàn)代社會,快速適應新的場景和環(huán)境,快速與專家群體和周邊群體建立信任并進行友善的互動,既是現(xiàn)代人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必要要求,即人們不得不學習面對自己難以控制的“失控的世界”,承擔更廣闊的時空情境下的不確定性[11]。在這個意義上,冰雪場景下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內(nèi)容的擴充,冬季運動項目技巧的獲得,健康身心和人格品質的養(yǎng)成,也是對青年進行現(xiàn)代性教育的過程。

二、我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情況

以中小學為主體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是我國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yōu)點在于通過學校實現(xiàn)最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這不僅是我國奧林匹克教育的經(jīng)驗,也是重要的奧林匹克教育遺產(chǎn)和“北京模式”。裴東光記錄了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執(zhí)行團隊自北京申奧成功后的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12],茹秀英等對奧林匹克教育的“同心結”活動進行了實證研究[13]。2022年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學校奧林匹克教育模式經(jīng)過本土化的創(chuàng)新與改造,實現(xiàn)了冰雪運動項目旱地化、學校與俱樂部聯(lián)合化、冬奧教育生活化等形式革新與演進。許弘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背景下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情況進行研究,認為發(fā)展校園冰雪運動對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但目前還面臨區(qū)域間和區(qū)域內(nèi)的差異、基礎設施建設仍待加強、參與的人口不夠廣泛、優(yōu)質服務供給缺乏、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不夠完善、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的升學通道尚未貫通、文化氛圍不夠濃郁等問題[14]。盡管有關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和研究不斷推進,但仍主要囿于學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范式,缺乏對校園外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實踐的研究和探索。

然而,近年來世界范圍內(nèi)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逐漸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趨勢,即場景多元化、教育層級化和知識與參與并重的特點。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實踐呈現(xiàn)出參與主體形成了雙中心多輔助的網(wǎng)絡結構,參與客體以中小學生為主,并進行多層次分級教育,教育目標為傳播奧林匹克理念,教育內(nèi)容具有以冬奧會為背景的運動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注重知識性與參與性融合并重的特點[15]。而2018年平昌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模式具有凸顯和平議題、注重體驗教育、充分利用網(wǎng)絡等科技手段擴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的方式和途徑,注重平衡冬奧與殘奧的教育活動等特點[16]。

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多元場景和以運動項目為載體的奧林匹克教育正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特別是對于冬季奧林匹克運動而言,冰雪場景有助于促進青少年理解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和文化,促進環(huán)保理念的普及和實踐以及青少年現(xiàn)代人格的養(yǎng)成。運動項目教育模式可以在培訓青少年冰雪運動技能的同時進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理念引導和傳播,強調(diào)知識傳遞法和技能傳授法的綜合運用。世界范圍內(nèi)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趨勢探討對本文的研究設計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本研究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場景從學校延伸到校外的冰雪場景,從而探討場景轉變對青少年的影響;另一方面,將滑雪項目的運動干預引入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從而探討冬季奧林匹克知識教育、滑雪技能培訓和奧林匹克理念引導的互動關系。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1.體育行動研究

鑒于我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特點,本研究采用體育行動研究方法,即在對教育主體和客體實施干預的過程中進行研究。體育行動研究方法強調(diào)從被研究者的角度出發(fā),情景化、解釋性理解的同時,強調(diào)研究本身的行動力,即對被研究者具有的實踐意義。行動研究集中體現(xiàn)了實踐者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參與到研究中的理念,強調(diào)了研究結果作用于行為改變的研究目標[17]。就本研究所進行冰雪場景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行動研究而言,研究者和教練是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主體,參加滑雪培訓的學員是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客體,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與教育者形成多向互動,共同構建了冰雪場景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與行動過程。

2.研究過程

本研究進行的第一次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行動開展于2020年1月12日至1月22日,地點分別位于萬龍滑雪場及冬令營營地(張家口)和漁陽滑雪場及冬令營營地(北京),以CZJS滑雪冬令營為組織機構,共招收學員54名,實際行動對象共52人。該冬令營學員基本特征如下:以小學中年級和高年級為主,年齡大致集中在9~13歲;學員主要來自北京市,共48人,其他4人分別來自廣州、滄州、齊齊哈爾。第二次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行動開展于2021年1月18日至22日,地點為漁陽滑雪場以及CZJS的冬令營營地(北京)。因受到疫情及防疫政策影響,第二次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行動盡管仍以CZJS滑雪冬令營為組織機構,但招收學員僅為12人,全部來自北京市,學員年齡全部處于7~13歲的小學階段。本文研究的主要文本來自小學五、六年級的學員,共計27份文本資料。

CZJS滑雪冬令營以短期培訓為主,6天5晚為一個培訓周期,白天進行滑雪技能培訓,晚飯后進行冬季奧林匹克課程中的知識講授。其中滑雪技能培訓包括基本站姿、原地轉向、摔倒站起、平行直滑降、犁式直滑降、踏步滑行、犁式平行交替速降、橫穿雪道、八字登坡、橫向登坡、犁式轉彎、單腿直滑降、半犁式轉彎、基礎平行式、平行式制動、平行斜滑降等初中級滑行技術。冬季奧林匹克知識講授環(huán)節(jié)在營地的活動室進行,主要進行四次講座,分別為奧林匹克歷史文化知識,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歷程,冬季奧林匹克運動項目知識和奧林匹克價值理念。從現(xiàn)場情況和課后問卷反饋情況來看,所在學校為奧林匹克運動示范校的學員現(xiàn)場表現(xiàn)更為活躍,奧林匹克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完整。這意味著冰雪進校園活動中中小學在冬季奧林匹克知識教育方面較為成功。在當日滑雪技術的復盤環(huán)節(jié),教練除了對各學員滑行技術進行點評,也對學員間的互動行為進行點評,從而將滑雪技能培訓、體育精神培養(yǎng)和雪地滑行規(guī)范結合起來。在滑雪技能培訓、冬季奧林匹克知識講座和學員日常生活互動過程中,研究人員對其進行觀察、記錄以形成田野資料,并對此進行研究。

四、冰雪場景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與行動

本研究以學員參與滑雪冬令營的收獲為主題,在學員自發(fā)、自愿的基礎上回收了27份文本資料,其形式以日志、隨筆為主。在對文本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的基礎上,通過類屬分析的方法梳理文本資料,提煉文本核心內(nèi)容,進而了解學員參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心理狀態(tài)和實踐效果。本研究對相關文本資料進行逐字逐句的整理,提煉核心參考點184個,在剔除含義重復的內(nèi)容后,對剩余92個參考點進行概念化處理,得出雪場景觀、基礎設施、正向情感、勇敢自信等17個概念,并在對應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歸類,最終得出感官體驗、情感體驗、學習技術、認知提升四個范疇(具體編碼過程見表1)。

表1 學員參與滑雪運動的文本資料開放性編碼摘要

研究發(fā)現(xiàn),學員參與滑雪運動的四種體驗,即感官體驗、情感體驗、學習技術和認知提升四個方面具有逐步深入的特點,而這也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實踐的過程密切相關。

1.場景力量:青少年的冰雪運動場景認知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

盡管社會各界普遍認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冰雪”,但“冰雪進校園”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戰(zhàn)略的重點是校園。盡管校園場景的設定具有現(xiàn)實因素的考量,但與真實的冰雪場景有著較大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缺少真實場景下對于空氣溫度、雪面溫度、風速、坡度等方面的感受。此外,出于教育經(jīng)費、場地、安全等因素的考慮,以學校為教育主體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多在校內(nèi)開展仿冰、仿雪類活動,如旱地冰壺、旱地冰球、旱地滑雪等。這類仿冰仿雪類活動盡管有利于校園推廣,但與真實場景下的冰雪項目存在較大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缺少冰刀、滑板等外在冰雪運動裝備所帶來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認知,特別是速度、方向、空間移位等方面的敏感性。“運動技能學習不僅是具身的,同時也是根植于環(huán)境的。環(huán)境為運動技能形成提供了一個實時的運動場或情境場(物理場、生理場與心理場),運動技能就是在一定運動情境場中實現(xiàn)的”[18]。

在本研究中,感官體驗是指學員在參與滑雪運動過程中對滑雪場周邊的人、事、物的視覺、觸覺等體驗,如“美麗的雪山、像怪物一樣的高級道、令人刮目相看的高超技能以及躺在雪上的感覺”(A2)學員通過進入滑雪場這一運動空間場景,了解了滑雪運動所需的運動裝備和硬件設施,如服裝鞋帽、雪板、雪杖、造雪機、魔毯及纜車等,這一體驗為深入?yún)⑴c滑雪運動提供了基礎前提。因此,具有特定溫度、風速、坡度和空間的冰雪場景不僅意味著開闊的視野、專業(yè)的運動環(huán)境給青少年帶來的感官刺激,也意味著這是不同于學校的另外一種場域,即一種來自自然場景和運動本身所帶來的教育。此外,穿戴各種專業(yè)冰雪運動裝備、服裝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也會進一步引發(fā)他們對于冰雪運動的向往和體育專業(yè)性的尊重。

2.運動干預:青少年滑雪運動體驗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

梅洛-龐蒂認為,身體空間并不是一種單純的物理空間,因為身體自身占據(jù)的空間是有限的,真正有意義之處在于身體是各種形式的行動和自覺意識的核心[19]?!耙陨眢w為核心的在場時空關聯(lián),并不是一種位置空間性,而是一種情境空間性。”[20]這意味著吉登斯討論的在場和空間概念是圍繞著行動的任務來展開的,同時圍繞著身體的各種知覺和意識來展開,并非簡單的物理空間的概念,從而將時間、空間與微觀行動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而言,滑雪運動的過程與時間、空間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相比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活動

更加重視發(fā)揮運動項目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夹g的獲得、掌握和運用是CZJS滑雪培訓機構培訓青少年的主要目的,也是本研究探索冰雪場景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主要載體,即通過培訓青少年滑雪項目技術動作引導其理解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理念。經(jīng)過一周的訓練,學員對滑雪技術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文本分析中發(fā)現(xiàn),在27位學員中有23位學員以拼音或漢字表達相應的滑雪技術名詞,如犁式轉彎、斜滑降等,個別學員還能針對相關技術進行較為細致的解釋?!袄蠋熒衔缃塘宋覀円粋€新動作—平行式轉彎。老師先讓我們滑起速(度),轉彎的同時把一只腳抬起來,重心移到山下腳,腳放下的同時便轉下一個彎。很快,我們便掌握了,老師教我們兩只腳一起轉,我們練了一遍又一遍,終于學會了?!保ˋ1)“S形轉彎就是要向左或向右去轉。如果向左轉重心就要向右,向右轉重心就要向左,要自然地去轉?!俣炔荒芴欤恢荒_用力,一只腳就可以放輕松。想要滑好,身體向前屁股不能向后放,膝蓋要向前?!保ˋ10)

在初步習得滑雪運動技巧之后,學員進入不同級別的雪道進行滑雪技術練習,而這一過程中充滿對困難的挑戰(zhàn)和收獲勝利的喜悅?!耙驗?,我今天要去中高級道?!┖醚┌?,我心里在想:這個坡太陡了,我能行嗎?雖然我已經(jīng)換刃了,但因為我太緊張,我一直不敢下。我的心都提到嗓子里了,忽然,我想到了奧林匹克精神:勇敢!我想到這兒,我一擰板,開始換刃,我發(fā)現(xiàn),其實沒什么可怕的,只要敢下,就沒什么可怕的了?!保ˋ13)“來到高級道上,那螞蟻似的人,那近乎45度的陡坡令我心驚膽寒。我竟一時不敢滑下,我勸告自己:從高級道滑下不是你從開營就想干的事嗎?怎么現(xiàn)在上來了卻不敢下來了?最終,我在教練的帶領下,成功地滑了下來。第二次再從高級道滑下來的時候,就一點兒也不害怕了。自己滑了下來。所以我總結一個規(guī)律:人就要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保ˋ6)從上述文本可以看出,學員已經(jīng)有意識地利用奧林匹克精神進行自我鼓勵和行動指引,即通過冰雪場景下的運動體驗理解奧林匹克運動“追求卓越”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意義。

相對于中小學開展的規(guī)范、系統(tǒng)、安全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冰雪場景下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運動項目模式,能夠激發(fā)青少年勇于和善于面對多元化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參與運動項目的方式將奧林匹克精神內(nèi)化于心。本研究對我國自由式滑雪世界冠軍的訪談也進一步驗證了通過冰雪運動項目實現(xiàn)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意義?!皩λ麄兂砷L肯定會有一定的幫助。因為你看,像冬季運動基本上都是比較驚險刺激,比較有冒險精神的。如果青少年去參與到這個運動中,可能更有利于他的獨立思考。這個(運動)能更加鼓勵他去勇于突破難關。到了滑雪場,其實像成年人看到(賽道)的話都是會有恐懼感的。但是小孩的話可能覺得好玩很刺激,就想去征服它。這些小學生也好,青少年也好,他們?nèi)⑴c到雪上運動以后,其實就是一個獨立成長的過程,他們能夠學會冒險精神,敢于拼搏的精神,敢于挑戰(zhàn)自我??赡墚斔谝院蟮某砷L中要遇到什么困難,這個難點沖不過去,他會回想這些經(jīng)歷。這對他心理成長是有很大的好處。”(20190109GPQ)

3.心理認同:青少年滑雪運動的情感體驗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

吉登斯認為,在場社會行動中,人們在面對熟悉化的場景,反復地、例行性地行動時所構成的行為方式和心理方式,具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而隨著時空邊界的延伸,人們對外界的心理會產(chǎn)生變化,在日常接觸和在場行動中建立起來的本體性安全,就會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21]。這也是我們通常感覺到的現(xiàn)代社會中個人的安全感的缺失,個人面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外部空間的無力感和失落感。缺場社會行動的影響逐漸增強,意味著遙遠的在人們熟悉范圍之外的陌生世界對個人生活境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人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生活中超出個人控制的因素,自然原有的安全感會受到威脅,這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個人心理發(fā)生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既然安全感受到威脅,但是成員又不得不建立起一種基本的安全感,才能在社會中正常地生活,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建立起現(xiàn)代社會中所特有的信任方式[22]。面對更加廣闊的時空范圍影響,面對個人無法把握的未知因素,吉登斯認為現(xiàn)代社會成員建立起一種對專家系統(tǒng)的信任。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信任的常態(tài),也是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成員對周圍的人和物的心理認同的變化[23]。

在田野記錄中發(fā)現(xiàn),參加CZJS冬令營學員最早期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和不安,如“雪場怎么這么遠”(20210118YKH),但很快這種焦慮被廣袤的白色雪場所改變,“孩子們很快就會興奮起來的”(20210118YKH)。當學員們對滑雪運動裝備有了基本了解并順利穿戴后,他們經(jīng)歷了第二次心理安全感的挑戰(zhàn)?!按┥暇筒惶珪呗妨恕保?0210118DG),他們需要改變幾乎所有與日常生活不同的身體姿態(tài)和運動姿態(tài),如何在雪地站立、休息、摔倒、爬起等基本技術,幾乎是滑雪項目運動技巧最基礎的內(nèi)容。這其中數(shù)次的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不再是運動過程中的意外事件,而是有意識訓練的基本技能。換句話說,學員們需要走出日常生活狀態(tài)中的舒適區(qū),像嬰兒學步一樣學習雪場中的行進和雪場原地休息。由此可見,滑雪運動技能習得的過程中具有數(shù)次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恐懼、懷疑、興奮、快樂、迷茫、喜悅等。這不是簡單的線性心理轉變過程,而是呈現(xiàn)出多種情緒的復雜心理狀態(tài),但總體而言,負向情緒逐漸讓位于正向情緒。“一開始,我有點害怕,不過等我滑下去時,我覺得特別爽!”(A14)“我一看到高級道,就瑟瑟發(fā)抖。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上了纜車。我忐忑不安地像落葉飄滑了下來?!幸淮挝也钜稽c撞上,下山后,我的腿還不停地發(fā)顫。隨后,我又挑戰(zhàn)了好幾次。明天我還要玩!”(A9)

青少年的心理認同不僅發(fā)生在冰雪場景的感官體驗和滑雪運動體驗過程中,也發(fā)生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并由此收獲了真實純粹的友誼。本研究進行干預的學員來自北京市不同小學,除極少數(shù)學員在參加冬令營之前有過交往(同學或者朋友),大多數(shù)學員在雪場第一次見面。他們在教練的引導下,很快消除了隔閡。僅僅是營期第一天結束后,學員們已經(jīng)能夠在一起組織游戲并建立他們自己的團隊認同和群體認同。“我們是CZJS的,咱們一定要贏過QMBA(另一個冬令營機構)?!保?0210120XY)“這里小孩能進門,大人不能進,教練也不行?!保?0210120YKK)

在為期一周的互動過程中,學員們彼此欣賞并收獲友誼。他們在身處困難、陌生情境時受到他人幫助后,能夠站在他人視角理解他人的辛苦付出,感受他人的善意與溫暖,由此培養(yǎng)青少年的同理心和共情的品質;通過同輩群體間的彼此學習,傳遞給學員學會欣賞他人的品質?!拔抑懒巳绾螏椭鷦e人,我以前從來不幫助別人,別人摔倒了,我就當沒看見。這次,我換刃時摔倒了,×××主動扶我,我心里暖暖的,我也主動扶起摔倒的×××,我心里也是暖暖的。我知道了,只要你幫助別人,你會很開心?!保ˋ13)“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最好的朋友有×××,他會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幫助我,比如說有一次我倆都渴得要命,但只有他有水,然后他就把他的水給我喝了,他自己卻一點都沒有喝水。”(A12)。直至數(shù)月后,仍有學員表示懷念雪場的訓練時光和小伙伴們?!敖衲赀€去冬令營吧,說不定還能見到DG。他那時候總是照顧我,還拉我起來。我也想教練了,XJL最逗,哈哈?!保?0211011YKH)這些滑雪冬令營學員們的心理認同,不僅與奧林匹克運動所強調(diào)的團結、友誼有著強烈的契合,也在很大程度上呼應了冬季奧林匹克教育中的授課內(nèi)容。

綜上,通過對冰雪場景下青少年參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證研究,本文發(fā)現(xiàn)冰雪場景下青少年對于溫度、風速、坡度、光照和周圍環(huán)境的感官認知,能夠促進青少年對于冬季自然環(huán)境的感受力和適應性。青少年以滑雪運動技術練習為載體進行的運動項目模式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不僅可以使青少年體驗冰雪運動的速度與激情,也可以深刻理解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和理念。面對陌生的場景、運動項目和同輩群體,青少年能夠快速適應,并克服心理障礙和情緒障礙。此外,冬季奧林匹克知識的講授有助于青少年理解和掌握冰雪項目運動技巧,而冰雪項目運動技巧的獲得能夠激發(fā)青少年對于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參與熱情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理念的認同。

五、結論與建議

青少年參加滑雪運動所在的冰雪場景,不僅促進了青少年有關冰雪運動和環(huán)保理念的認知,也通過“走出校園”走進了一個不同于學校和家庭的全新場景。這種教育和生活場景的轉移意味著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即在結合了自然主義和奧林匹克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教育方式。盡管“冰雪進校園”所提倡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理念與冰雪場景下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理念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但不同的教育方式帶來了不同的教育結果。這也意味著場景本身會形成一種教育力量,影響著青少年參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效果。

嵌入在冰雪場景中的滑雪運動有助于青少年通過對負重、速度、方位等方面的感知了解和掌握冰雪場景下的運動特點?;╉椖窟\動干預的意義不僅意味著青少年獲得滑雪運動的技巧和能力,也意味著他們獲得了挑戰(zhàn)自然和陌生場景的能力。在數(shù)次失敗中逐漸進階,逐漸掌握更多的滑雪運動技能,重新認識自身的運動能力和克服困境的能力,從而重新認識自己和與他人的關系,形成自信和對他人信任。面對現(xiàn)代性帶來的時間和空間延伸,這種信任是一種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是人們克服時間和空間距離感的、生存于現(xiàn)代社會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這個意義上,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現(xiàn)代性即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面對陌生的場景,快速地獲得與該場景相適應的活動能力和社交能力,并形成對自身和群體的認同。

根據(jù)上述結論,本研究建議:第一,在有冰雪條件的區(qū)域,鼓勵中小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冰場或雪場進行冰雪項目的運動體驗。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冰雪場景下對學生進行冬季奧林匹克知識講授和技能培訓,從而促進青少年對于奧林匹克教育理念的認同。第二,青少年冰雪運動培訓機構和冰雪場地應配合中小學組織的冬季奧林匹克教育,逐步構建我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多元主體結構和冰雪運動項目的教育模式。■

猜你喜歡
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滑雪
我國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歷程、挑戰(zhàn)及應對
冰雪運動(2021年3期)2021-11-04 08:32:28
冬來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確打開方式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我國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研究的熱點與發(fā)展特征
冰雪運動(2018年3期)2018-12-29 11:00:10
滑雪
頭腦奧林匹克
頭腦奧林匹克
頭腦奧林匹克
“變現(xiàn)”奧林匹克
永泰县| 云安县| 阿拉善右旗| 贵州省| 双桥区| 新蔡县| 武宁县| 富蕴县| 吴江市| 天柱县| 香港 | 孝昌县| 阿拉善左旗| 平凉市| 富锦市| 太白县| 山阳县| 城市| 建昌县| 漳州市| 丹阳市| 磐石市| 正宁县| 仁寿县| 廉江市| 邵武市| 和静县| 来宾市| 宣化县| 璧山县| 铁岭县| 太康县| 新闻| 南康市| 盐边县| 民勤县| 鹰潭市| 资源县| 石阡县| 湖口县|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