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年近七旬,程開甲院士仍以敬慕之情回憶起王淦昌先生的課。那時王淦昌先生在浙江大學任教,物理系高年級只有3個學生,但他每次講課,旁聽的學生甚至多到擠不進教室,有許多低年級學生就在室外打著傘聽他講課。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程開甲就是當時旁聽的低年級學生之一。程開甲院士回憶:王先生的課新鮮、生動,每次去聽,都大有所獲。
王淦昌(1907—1998),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在國際物理學界享有盛譽,一生中3 次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1925年,18歲的他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第一屆本科生,在戰(zhàn)火中埋下科技報國的志向。1936年,29歲的他受竺可楨邀請,任教浙江大學物理系,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20年執(zhí)教生涯,桃李滿天下,他在國防科研領域言傳身教,影響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1961年,54歲的王淦昌參加我國原子彈研制工作,成為馬蘭試驗基地年紀最大的科學家,從此隱姓埋名17年,以身許國。1964年,57歲的王淦昌提出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99年,王淦昌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然而,他沒能親手接過這份榮譽。2022年是王淦昌先生誕辰115周年,他用一生書寫了一個中國科學家的無私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