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沭
小學是學生養(yǎng)成數理邏輯思維的重要階段,而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導入數學知識點、引入教學重難點時所采用的方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不夠生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一般。為讓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更有代入感,促進學生數理邏輯的建立,教師應勇于嘗試改進教學方法,結合所教內容探索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學好數學、用好數學,感知數學的實用性。
在小學階段,教師在開展情景教學時一定要設定明確的目標。首先,小學生好奇心重,喜歡新穎有趣的事物,教師在進行情景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特點,滿足其好奇心,讓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其次,要結合生活實際,所創(chuàng)設情景應是學生熟悉的,學生在情景中能舉一反三,達到提高數學水平的目的。再次,情景教學要清晰、明了、簡潔,方便學生正確地識別、沒有歧義地進行思考。最后,情景教學要簡潔,即教師應簡化生活中一些復雜的問題,使其符合學生當前年齡特點與思維發(fā)展水平,從而給予學生正確的啟迪。[1]
在小學階段,要想讓情景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因此要盡量選擇特點鮮明、生動活潑的情景。接著,在情景中引入趣味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具體而言,可以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或者具有互動性的情景,讓學生融入其中,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作一些方向性引導。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為學生營造有趣的探索性的課堂,經過教師的層層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于探索的好習慣。[2]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隨機找兩名學生,讓他們分別說出兩個不大于50的數,然后讓兩名學生進行相加。如一個學生說47,另一個說28,兩數相加即47+28,可以先將整數部分抽出,將47看成40+7,將28看成20+8;接著,先算40+20=60,再算8+7=15;最后,將60和15相加,便得出結果為75。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再做幾組練習題及時鞏固。在該案例中,教師先用充滿趣味性的情景互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后通過方法與方向的不斷引導,讓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綜觀數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我們會清晰地發(fā)現,數學的發(fā)展離不開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很多重要的數學理論,都是從一些特殊的問題入手,不斷進行探索而得出。為此,教師應當明確數學的教學離不開問題,問題是貫穿于學生學習數學的課堂線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與所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在書本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在導入階段給學生營造一個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情景問題,如:“王奶奶想用12米長的籬笆,沿著墻圍成一個菜園,而王奶奶想要圍成的菜園面積越大越好,那么是圍成正方形還是圍成長方形更合適呢?”這樣的情景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很有代入感,容易激發(fā)學生去思考。接著,由教師講解正方形和長方形不同的特點:“正方形屬于長方形的一種特殊情況,兩者四個角都是90°,正方形的四邊等長……?!苯處熢谥v解完這一知識點后,給學生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明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S=長×寬,而正方形的面積可以寫成邊長的平方。在講完這些基礎計算公式后,讓學生把公式帶入情景問題中,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學生通過親自操作,利用不同的搭配方式去計算和比較。經過多次嘗試后,學生就能夠很容易得出圍成面積為18平方米的菜園是最優(yōu)方案。這樣的情景問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去主動思考,提升了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數學的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生活的鮮活情景鼓勵學生去探索。學生通過活學活用,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加深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提高了探究能力。例如,教學“統(tǒng)計與可能性”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創(chuàng)設如下情景:“當前,我國正在進行人口普查,各種數據是怎樣進行統(tǒng)計的?”先讓學生通過人口普查這一身邊的數學問題展開思考,然后再給學生講解與統(tǒng)計有關的知識點,如:“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能夠直觀地看出數據是多少,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柱狀圖的高低,可以輕而易舉地比較某些數據,而折線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能夠看出數據變化的趨勢,扇形統(tǒng)計圖能夠看出數據的占比以及所占的份額?!痹谥v解完這些知識點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一組數據,讓學生仔細觀察,處理相應的數據,并說出數據的分布情況及處理結果。最好能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模擬人口普查,對數據進行處理,根據各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進行靈活選擇、運用適合的方法,將難以理解的數據進行直觀表達,幫助學生養(yǎng)成思考、探究習慣。
數學是一門對邏輯要求較高的學科。然而,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展水平較低,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困難或難以提起興趣的現象。此時,教師可將精彩的故事情景引入課堂,讓學生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中,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為其打開進一步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的大門。例如,在教學“比例”時,教師可利用童話類故事引入相關知識點,如:“小熊和小兔分別開了一家果汁店,其中小熊的橘子飲料,橘子汁和水的比為4∶5,而小兔家的橘子飲料,橘子汁和水的比為3∶4,誰家的飲料比較甜?”在大家一起討論后,由學生講解具體的解題思路:小熊家的橘子飲料可以寫成分數,而小兔家的飲料也可以寫成分數,將兩個分數通分,得到相同分母,分子越大分數就越大,很容易得出小熊家的飲料比較甜。講完這個方法后,讓學生繼續(xù)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將分子化為相同,比較分母的大小。教師要充分認可學生的不同想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討論思考,運用多種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結論,從而增強其邏輯思維能力,夯實數學學習的根基。
情景教學法可以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情景學習中體會數學的獨特魅力,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習慣,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