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楓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小喬木,樹形優(yōu)美,葉形秀麗,嫩葉紅色,秋季葉色會變?yōu)榧t色或黃色,樹冠濃密,是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樹種。五角楓喜光、耐陰、耐寒、抗風,耐干旱、適應性強、少病蟲害,非常易于打理;楓葉能分泌揮發(fā)性殺菌物質吸附煙塵及有害氣體,凈化空氣適用于綠化樹種、四旁綠化樹種生態(tài)林等,確切地說,五角楓是我國綠化大軍中的主力軍,在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均有種植。筆者根據(jù)多年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五角楓育苗及造林技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點,以期為該樹種繁殖利用提供參考。
五角楓葉掌狀5 裂,基部為心形,裂片卵狀三角形,全緣?;s性,黃綠色,多朵成頂生傘房花序。果核扁平或微隆起,果翅展開成鈍角,長度為果核的2倍。花期在4 月,果在9 月至10月成熟。五角楓喜溫涼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以在土層深厚、肥沃及濕潤之地生長最好,在黃黏土上生長較差。其根系發(fā)達,具深根性,抗風力強。
1.種子采收。采種母樹應選擇樹齡10 年以上、品質優(yōu)良、生長健壯的的植株。在10 月翅果由綠色變?yōu)辄S褐色成熟時即可采集。將采收的翅果在太陽下曝曬3 ~4 天,去果翅,揀去雜物后貯藏于通風干燥的室內(nèi)備用,也可帶翅貯藏。
2.種子處理。
①溫水浸種。在播種前1 天,將50 ~60℃水倒入容器內(nèi),然后邊倒種子邊攪拌,倒完種子后,水面要高出種子10 厘米以上。自然放涼后浸泡24 小時備用。
②層積催芽。種子在催芽前進行消毒殺菌,用0.5%的高猛酸鉀溶液浸泡30 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在播種前1 周,將種子與濕沙(以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以1 ∶3 的比例混合,裝入容器(大瓦盆)內(nèi),盆底鋪一層濕沙,種子與濕沙混合物距盆面10 厘米,上面再覆蓋一層沙子后用塑料薄膜包嚴,放于溫暖向陽的室內(nèi)(20 ~30℃)進行催芽。
3.育苗地選擇。育苗地要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質上五角楓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為最好。
4.整地。育苗地實行春淺耕、秋深翻。整地要求做到地面平整、土碎,春季細耙,春耕深度15 ~20 厘米;秋季深翻25 ~30厘米,耕地時要施足基肥, 基肥包括腐熟的有機肥、速效性氮肥、磷肥。
5.播種。播種時間一般在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播種量15 ~20 千克/畝,根據(jù)育苗地條件及種子質量可適當加大播種量。順著床寬開溝進行條播,行距30 厘米,播后覆土2 ~3 厘米厚,稍做鎮(zhèn)壓,再覆蓋塑料薄膜或草簾以保墑。
6.苗期管理。播種2 周后陸續(xù)出苗,待苗木出苗率達到70%時,在傍晚分次揭去塑料膜或草簾。幼苗出土3 周左右間苗一次,去劣留優(yōu),去弱留強。5 月下旬定苗,苗距控制在7 ~10 厘米.從5 月至8 月增加澆水次數(shù),達到6 ~8 次。6 月至7 月是苗木生長旺盛期,結合澆水施氮肥2 ~3次,促進苗木生長。9 月生長量下降,減少澆水次數(shù),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第二年管理同第一年,第三年春季苗木截干40 厘米,地徑達到0.5 厘米以上時可上山造林。
7.營養(yǎng)杯培育。第二年春季3 月上中旬,將播種苗移植到營養(yǎng)杯內(nèi)進行管理。選擇13 厘米×16 厘米的營養(yǎng)杯,營養(yǎng)土可用當?shù)厥焱粱蚺c腐熟的有機肥配制,過篩。畦面寬80 厘米,壟寬30 厘米、高20 厘米。營養(yǎng)杯底部裝少許土,1 年生裸根苗根部保留8 ~10 厘米,剪掉過長根系,垂直放入營養(yǎng)杯內(nèi),填土一半后提苗,扶正再填土,用手壓實杯內(nèi)土壤,再填滿土,保證杯內(nèi)苗木處于中間位置。栽植完成后,將營養(yǎng)杯依次緊挨排列好,畦兩邊用土填實,以防營養(yǎng)杯放置傾斜而導致澆水不到位。為防止苗期病蟲害發(fā)生,可放入少量硫酸亞鐵或辛硫磷。培育大規(guī)格苗木時,可選擇規(guī)格16 厘米×18 厘米的營養(yǎng)杯。栽后及時用噴頭均勻澆水,后期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及時澆水、拔草、施肥,管理同一般苗木。
1.整地?;纳皆炝忠话阌谇? 年秋、冬季進行預整地。采用穴狀坑整地,規(guī)格為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在地勢陡峭及邊緣地帶采用魚鱗坑方式整地,規(guī)格為80 厘米×60 厘米×30 厘米。造林樹種采用“一針兩闊”的混交形式,主要樹種有油松、刺槐、衛(wèi)矛、山杏等,以行間混交或塊狀混交形式栽種。栽植株行距2 米×3 米密度110株/畝;灌木林改造工程為株行距3 米×3 米或1.5 米×6.0 米,密度75 株/畝。整地穴要求面外高里低,外沿做堰高于穴面10厘米,穴面略向內(nèi)傾,呈反坡形,起到蓄水作用。穴內(nèi)要求整細、整透,去除灌草根和石塊,表土回填,保持30 厘米虛土,底土筑緊。
2.栽植。五角楓根系較發(fā)達,側根多,宜休眠期移栽。移栽時間以秋末春季萌動前為最佳,最好是2-3 月或10 月下旬至11月,春季栽植宜早不宜晚,秋冬季節(jié)栽植宜晚不宜早,若室內(nèi)養(yǎng)護或自然氣溫在0℃以上,也可以進行移栽,最冷的12 月至翌年1 月不宜移栽。苗齡二年以上的可裸根進行栽植;4 年生以上大苗適當修剪后帶土球移栽,注意大苗修剪口要涂抹愈傷防腐膜,盡量避免土團破裂;容器苗帶完整土球可全年進行移栽,如果是秋冬剛上盆的新苗,根系比較幼嫩,移栽成活率低,建議等一年再移栽。
3.撫育管理。栽植后涂刷趨避劑、防啃劑,或帶兔套等,以防止鼠兔牛羊為害。栽植后連續(xù)撫育3 年。第一年撫育2 次,第二年撫育2 次,第三年撫育1次,在每年6 月至9 月進行松土、除草、扶苗、抹芽、擴穴、補境,松土里淺外深,不傷害苗木根系。聘請當?shù)卮迕癫⒑炗喒茏o協(xié)議,也可采用拉網(wǎng)封禁、設置管護標志牌等辦法進行管護。
4.病蟲害防治?;旖辉炝植∠x害較少發(fā)生,但仍需堅持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加強防治,提高苗木保存率。在病蟲害剛發(fā)生時采取剪枝、修冠措施去除病枝。發(fā)生根腐病時,應增加土壤透氣性,以根莖為中心在周圍開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70%甲基拖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灌根;發(fā)生葉斑病時,噴灑75%達克寧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50%苯菌靈1000倍液;發(fā)生白粉病時,噴灑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初期發(fā)病可噴1 ~2 次。主要蟲害有刺蛾、蛭蟲、天牛,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