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琴 朱琳花
(臨夏州農業(yè)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甘肅 臨夏 731100)
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于我國甘肅省中部,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以及黃土高原兩者之間的過渡地帶,該地區(qū)東西寬約為53km,整體南北長度約為60km,整州面積達到了1212km2。臨夏州地勢呈現(xiàn)出東北低、西南高的特點,當?shù)氐孛矠榍嗖匾约包S土高原參半,同時多山溝,也包含部分川、塬。
臨夏州海拔多在1735~4636m之間,該地區(qū)的氣候屬于一種溫帶半濕潤氣候,同時兼具大陸性以及季風性的明顯山地氣候特點,通常情況下氣候因素能夠隨著地形高度的變出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改變。臨夏州一般春季較為溫和,進入秋季后往往涼爽濕潤,進入夏季通常無酷暑以及冬無嚴寒。該地區(qū)年均日照時數(shù)能夠達到2300h以上,整體日照率大約為52%左右。除此之外,在全年太陽總輻射方面能夠達到131kcal/cm2左右,整體年平均氣溫方面大約為5.9℃左右,現(xiàn)階段年均降水量能夠達到630.6 mm左右,比較符合馬鈴薯生長要求。所以馬鈴薯屬于臨夏地區(qū)人們廣泛種植的農作物,也屬于主要農作物,因此深入探索該地區(qū)的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不但有助于提高臨夏州農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也有助于促進我國馬鈴薯產業(yè)不斷向好發(fā)展。
臨夏州地區(qū)由于具備著以下幾種特點:一是海拔較高,二是氣候冷涼,三是病蟲害較輕,四是土壤疏松,五是富含鉀元素等,所以比較適合馬鈴薯生長,現(xiàn)階段馬鈴薯已經(jīng)成為該地區(qū)的一種主要農作物。當?shù)厣a的馬鈴薯一般表皮光滑而且色澤鮮亮,其中干物質以及淀粉含量非常高,同時食味道優(yōu)良,具有非常好的商品性,目前在農業(yè)市場反應良好,深受歡迎。伴隨著農村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臨夏州馬鈴薯的種植已經(jīng)從以往的糧菜型作物快速地向著經(jīng)濟型作物進行轉變,其實際種植面積正在逐漸擴大。
臨夏州當?shù)卣块T搶抓“三變”改革先機,切實將馬鈴薯作為當?shù)氐霓r業(yè)增效以及農民增收的一個主要產業(yè)來抓,借助政策扶持以及園區(qū)帶動,促使當?shù)伛R鈴薯實際種植面積已經(jīng)達到了6.9萬畝左右,實際產量高達14萬噸,同時產值達到了4.2億元?,F(xiàn)階段臨夏州馬鈴薯產業(yè)主要以馬鈴薯聯(lián)合社為主,打造了集組培、繁育以及擴繁、儲藏還有交易等為一體的優(yōu)秀馬鈴薯產業(yè)園,馬鈴薯種植新品種達到了近30種,同時也實現(xiàn)了種植、植保以及收獲等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此外借助土地流轉政策,憑借土地入股、資金入股以及勞動力入股等一系列方式,促使當?shù)亟?萬戶群眾共同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
對于臨夏州而言,比較適合種植的馬鈴薯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青薯9號,二是隴薯3號,三是隴薯7號,四是隴薯6號,五是隴薯5號,六是天薯11號等,一般都是中晚熟品種。農戶可以在實際播種之前的15-20d左右開展種薯處理工作。需要先將種薯從相應的貯藏窖中取出,然后剔除病薯、爛薯以及機械損傷薯塊,在完成剔除作業(yè)后,需要利用800倍液左右的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切實依照200kg/L的規(guī)格開展種薯噴灑工作,并且將其放在15℃左右的室內進行攤鋪晾曬,一般需要將時間控制在10-15d左右。如果種薯芽眼當中能夠看到1.0mm左右的新芽時便可以開展切塊作業(yè)(如圖一)。在切塊之前需要借助0.5%左右的高錳酸鉀溶液開展切刀方面的消毒工作,完成切塊之后,需要借助29%左右的精甲嘧菌酯懸浮劑按照1:200比例倍液開展噴霧處理,在完成處理工作之后,需要將切塊攤開進行晾曬,一般為2-3d左右,然后將其裝入網(wǎng)袋中留待種植。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切塊過程中,農戶需要針對病薯以及爛薯等進行及時篩除,如果切刀不小心碰到了病薯或者是爛薯,都需要及時利用高錳酸鉀對切刀開展浸泡工作,一般為2-3min左右即可。
(圖一:種薯切塊)
臨夏州屬于偏旱地區(qū)域,所以土壤方面因為長期缺水以及化肥使用過于單一等因素,導致土壤當中生物種群相對較少,而且地塊板結現(xiàn)象較為嚴重,為了保證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發(fā)揮出價值和作用,需要將耕作與施肥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科學耕作與施肥,確保生產出優(yōu)質健康的馬鈴薯。具體操作如下:
2.2.1 科學深耕
通過深耕能夠促使土壤變得疏松,具備良好的透氣性,同時能夠提高土壤自身的蓄水能力、保肥能力以及抗旱能力,并且能夠有效改善土壤方面的物理性狀,從而為馬鈴薯實際生長過程中根系充分發(fā)育以及薯塊膨大等提供一些良好條件。通常情況下,耕地深度需要控制在25-30cm左右,如果有條件的農戶還應該旋耕結合深耕。
2.2.2 合理施肥
臨夏州近幾年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相對較快,但化肥使用方面的單一性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所以土壤微生態(tài)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容易導致馬鈴薯實際質量偏低的問題出現(xiàn)。因此在實際種植馬鈴薯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販p少化肥的使用量,同時合理地增加有機肥、微肥以及生物菌肥等的施入量。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的高效施肥模式如下:
與深耕作業(yè)進行有機結合,針對每hm2可以施一是N 144kg,二是P2O572kg,三是K2O 86kg,四是有機肥1400kg左右(也可以是腐熟農家肥,用量約為2500~4000kg)。對于有條件的農戶,還可以施一是生物菌肥大約30~45kg,二是微量元素復合肥,用量控制在30~40kg左右。除此之外,對于氮肥的施用需要結合土壤肥力情況開展2-3次施入,通?;适┤肓考s為102kg,對于苗期穴施尿素,應該控制在42kg左右。
對于秸稈還田來講,其對于臨夏馬鈴薯高效栽培以及土壤生態(tài)改良等方面都可以發(fā)揮出重大作用,通常可以選用豆科作物秸稈、玉米秸稈以及麥秸稈等。針對還田模式,一般可以在完成秋糧收獲之后,開展豆科植物復種,以此來實施全量秸稈還田,也可以在小麥高茬收割完成后進行還田或者是玉米秸稈借助壟溝帶狀覆蓋進行還田等。對于馬鈴薯的生產應該開展輪作換茬,借助這種方式能夠有效調節(jié)土壤肥力,并且可以顯著提升病蟲草害防治效果。例如:能夠降低黑脛病以及瘡痂病等一系列土傳病害方面的發(fā)生,也可以減輕晚疫病方面的大流行等。一般情況下比較適合與禾谷類、麥類以及豆類等農作物進行輪作,盡量避免與胡麻、油菜以及甜菜等相應作物進行輪作。
現(xiàn)階段臨夏州馬鈴薯栽培模式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便是黑膜覆蓋壟作。對于壟寬需要控制在70-80cm;對于壟溝需要控制在30-40cm;對于壟高需要控制在15-25cm。除此之外,每壟應該播種2行,實際行距需要控制在50-60cm;對于播種深度需要控制在8-12cm;對于穴距需要控制在25-35cm,通常情況下對于密度需要控制在5.9萬株/hm2左右。對于地膜方面應該選用幅寬約為135cm左右,同時厚度約為0.0075左右的黑色地膜。如果是機械播種,可以將播種以及覆膜工作同時開展,在完成播種作業(yè)之后的13d左右,需要進行覆土,厚度約為5cm左右,以此來誘導馬鈴薯順利出苗。如果是人工播種,通常需要在覆膜工作完成之后開展穴播作業(yè),穴孔需要進行覆土,厚度約為4cm,對于穴孔還應該開展嚴實工作。
在恰當?shù)臅r間進行播種,能夠對馬鈴薯植株的健康生長發(fā)育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屬于取得高質高產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想要準確確定播種期,必須要掌握好三個基本要求:
一是,土壤10cm左右的深度,其實際地溫應該達到8℃左右。
二是,對于春播出苗過程中,必須要避免霜凍,切實結合當?shù)亟K霜日盡可能地推后大約25d左右。
三是,對于薯塊形成膨大階段,應該合理地安排在當?shù)仄骄鶜鉁卮蠹s為23℃;同時日照時數(shù)需要低于14h,并且有適量降雨的相應時節(jié)。
基于上述條件來看,臨夏州一般可以選擇在4月或者是5月中旬開展播種作業(yè)。
對于臨夏州的馬鈴薯種植區(qū)域來講,通常存在前期溫度相對較低,中期雨水較為缺少以及蟲害比較容易流行還有后期降雨相對較多等相應特點。所以,對于馬鈴薯的田間管理,應該結合這些特點,合理選用一些較為科學以及綜合性較強的農業(yè)技術,以此來保證馬鈴薯實現(xiàn)高效生產。
在實際開展田間管理工作時,主要采用的方法如下:
通常馬鈴薯在完成種植作業(yè)后大約在26d左右便會開始出苗,在馬鈴薯出苗過程中,針對一些未能破膜的馬鈴薯苗需要開展人工掏苗,以此來確保95%馬鈴薯能夠正常出苗。除此之外,需要及時開展田間雜草方面的清理工作,同時開展第一次追肥,一般可以在苗側大約10-15cm處開展穴施作業(yè),主要為尿素,用量控制在45kg/hm2左右,在馬鈴薯現(xiàn)蕾前,需要開展中耕培土1次,同時再次開展田間雜草的清理工作,對于之后出現(xiàn)的雜草通常都能夠掩蓋在馬鈴薯自身的植株下方,所以不能成熟,基本上不需要再開展清理工作,此時可以視情況而定。
對于中耕松土來講,其有助于馬鈴薯根莖有效吸收土壤當中的養(yǎng)分,并且可以增大空氣與根系之間的接觸可能性,有助于馬鈴薯莖塊快速膨大。農戶應該在馬鈴薯即將出苗之前及時對種植區(qū)域的土壤做出檢查,以免存在板面結塊的問題,一旦存在類似問題便需要及時開展松土作業(yè),這樣可以為馬鈴薯有效出苗打下一個良好基礎。對于第一次中耕,深度一般需要控制在10cm左右;對于第二次中耕可以安排在第一次之后的大約半個月左右,在深度方面控制在7cm左右即可;針對現(xiàn)蕾期的中耕深度應該比第二次再少1-2cm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中耕必須要配合培土工作,一般培土厚度需要控制在10cm以內,以此來避免馬鈴薯快外露,有助于提高馬鈴薯的實際生長品質。
除此之外,在馬鈴薯出齊之后,農戶還應該及時開展數(shù)量查看工作,針對一些缺苗的地方應該及時開展補苗作業(yè),這樣可以確保種植區(qū)域當中能夠實現(xiàn)全苗種植。在實際巡查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存在病薯以及爛薯一定要及時開展挖除作業(yè),同時為了避免傳染其他健康馬鈴薯,還需要集中帶出種植區(qū)域進行處理,針對挖除的空位,應該使用種植過程中多余的一些密植薯塊開展補苗工作,而如果缺少備用馬鈴薯苗,農戶還可以在出苗的一些密植區(qū)合理選取多苗穴,開展掰苗補種。
3.4.1 晚疫病
對于馬鈴薯晚疫病而言,屬于馬鈴薯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害,主要可以對塊莖以及葉等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同時花蕾以及漿果等也非常有可能遭到侵染。一般情況下,葉片發(fā)病后,能夠陸續(xù)出現(xiàn)很多形狀不規(guī)則的相應黃褐色斑點。此時如果田間濕度相對較大,這些斑點能夠逐步進行擴展,轉變?yōu)樗疂n狀邊緣的病斑,同時葉的正面以及背面都能夠出現(xiàn)白色霉狀物。對馬鈴薯的晚疫病來講,其誘發(fā)因素非常多,例如:種植密度過大以及偏施氮肥等都有可能引發(fā)此病。在面對這一類病害時,可以開展如下操作:一是合理選種,盡可能選擇抗病性非常強的品種,同時在選種過程中,注意剔除病薯,而且需要種植在輪作田塊。二是,在開展田間管理工作時,高度重視水肥管理,盡可能地避免氮肥方面的過量施入;如果季節(jié)降雨相對較多,農戶必須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盡可能地避免種植區(qū)域出現(xiàn)積水問題;在田間管理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馬鈴薯種植區(qū),要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以及拔除中心病株,同時對附近植株的具體染病情況做出定期觀察,一旦有病葉出現(xiàn),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摘除。三是,對于病害發(fā)生初期,可以借助58%左右的甲霜靈錳鋅以及64%左右的殺毒礬等相應藥液開展噴施防治,一般需要持續(xù)開展2次噴施,具體時間間隔需要控制在1周左右。
3.4.2 環(huán)腐病
對于這種病害來講,一般對馬鈴薯自身的維管束系統(tǒng)開展侵染,可以促使葉片褪綠以及塊莖腐爛等一系列問題出現(xiàn)。一般情況下,感染此病的馬鈴薯往往是植株下部葉片能夠最先發(fā)病,在此基礎上快速地向著全株進行蔓延。如果塊莖染病,往往其外部并沒有較為明顯的癥狀,但是整個病情過程中,馬鈴薯芽眼有可能逐漸產生發(fā)黑枯死問題,此時用手擠壓病塊莖,可以出現(xiàn)乳黃色細菌粘液。面對這一類病害,農戶可以借助整薯播種技術進行防治,盡可能地選擇表皮相對較為完整的整薯,借助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此類病害的出現(xiàn)概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藥劑拌種的方式進行處理,通??梢赃x用55%左右的敵磺鈉膏劑或者是95%左右的敵磺鈉可溶性粉劑進行處理。另外為有效防治此類病害,還應該在開展田間管理工作時,要于盛花期內針對整個田間發(fā)病情況開展全面仔細地調查,并且徹底挖除相應的病株以及薯塊,以此來避免病害出現(xiàn)蔓延問題。
3.4.3 蚜蟲防治
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開展藥液噴灑工作。注重每隔16d左右便噴灑60%左右的啶蟲脒乳液,需要控制為1200倍液,以此來防治蚜蟲,一般需要噴藥4次左右。除此之外,如果發(fā)現(xiàn)帶有蚜蟲的相應植株,應該在有效噴灑殺蟲藥劑之后,及時借助農用硫酸鏈霉素,需要控制在800倍液開展噴霧作業(yè),這樣可以有效防治蚜蟲傳播病毒病。
在開展收獲作業(yè)之前,需要將馬鈴薯莖葉有效割除,同時置于地塊晾曬,一般為2-3d,并于地表半干時進行收獲。在實際收獲過程中,需要嚴格剔除一系列病薯、爛薯以及傷薯,同時在地塊當中進行晾曬,一般2-3h,然后再進行裝袋,對于裝袋完成的需要進行露天堆放,在通過晾曬“發(fā)汗”大約4h左右之后便可以入窖。
在實際貯藏入窖過程中需要開展殺毒滅菌作業(yè),首先需要將貯藏窖開展全面地清理,借助生石灰或者是多菌靈粉劑來進行殺毒滅菌。其次,點燃煙霧劑,開展窖門封閉作業(yè),一般時間為7h左右。在將馬鈴薯入窖過程中,需要保證輕拿輕放,以免出現(xiàn)碰傷,同時整體堆碼,對于各個薯堆之間應該留有45cm左右的隔道,以此來加強空氣流通。對于窖內溫度需要控制在4℃左右,對于濕度需要控制在75%。
綜上所述,對于馬鈴薯而言,屬于一種糧菜以及飼料兼用作物,同時也屬于一種工業(yè)原料,所以市場需求量近幾年持續(xù)增多,其目前在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所種植,甚至已經(jīng)成為部分地區(qū)的主要農作物。臨夏州便是如此,尤其是臨夏州的一些干旱或者是半干旱區(qū)域更是將其作為當?shù)匕l(fā)展經(jīng)濟以及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一個主導作物。為提高馬鈴薯種植水平,取得良好的種植質量以及數(shù)量。本文以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為例,先是探討了當?shù)氐牡乩韮?yōu)勢以及馬鈴薯產業(yè)現(xiàn)狀,并基于此探討了該地區(qū)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以此來推動臨夏州馬鈴薯種植水平不斷提高,促進當?shù)伛R鈴薯產業(yè)持續(xù)向好發(fā)展,帶動當?shù)剞r業(yè)經(jīng)濟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