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景松,阮家安,孟建華
(1.白河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陜西 白河 725809;2.白河縣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陜西 白河 725809;3.白河縣人民醫(yī)院老年病科,陜西 白河 72580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為臨床常見嚴重心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1]。老年AMI患者各器官代償能力弱,合并基礎疾病較多,病情極易惡化,預后較差,短期病死率高達60%[2]。評估老年AMI患者病情,準確預測其預后有重要意義。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評分是預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死亡風險最有效的工具,是臨床醫(yī)師選擇治療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jù)。D-二聚體(D-dimer,DD)常被用于AMI早期臨床診斷,并對AMI患者近期預后有較高的預測價值[3]。本研究擬探討血漿DD聯(lián)合GRACE評分在老年AMI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白河縣人民醫(yī)院84例老年AMI患者,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齡(67.26±9.41)歲,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51例(STEMI組),急性非ST段抬高型33例(NSTEMI組)。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的診斷標準;年齡≥60歲;發(fā)病48 h內(nèi)入院。排除標準:合并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其他心臟疾?。粐乐胤?、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經(jīng)白河縣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1 DD檢測 采集患者入院后肘靜脈血3 mL,1 610×g離心10 min后取血漿層,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漿DD水平,檢測儀器為日本Sysmex公司CS5100自動血凝分析儀,試劑購自北京美創(chuàng)新躍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2.2 GRACE評分 收集患者入院后Killip分級、收縮壓、心率、年齡、血肌酐、入院前心臟停搏、ST段下移、心肌酶升高等臨床參數(shù),采用GRACE風險評分計算器得出GRACE風險積分,總分為2~383分,GRACE評分分級標準:≤108分為低危,109~140分為中危,>140分為高危。
1.2.3 預后評估 觀察患者入院當天至出院后6個月內(nèi)預后情況,心源性死亡歸為死亡組,存活≥6個月為存活組。
NSTEMI組DD水平和GRACE評分均明顯高于STEMI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般資料2個組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AMI患者一般資料、GRACE評分、DD水平比較
84例老年AMI患者中低危24例、中危43例、高危17例,DD水平分別為(305.48±28.44)ng/mL、(445.18±35.07)ng/mL、(1 204.71±104.67)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3.271,P<0.001)。
Pearson相關分析結(jié)果顯示,GRACE評分與血漿DD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546,P<0.001)。
84例老年AMI患者中死亡23例(27.38%)、存活61例(72.62%)。存活組GRACE評分、DD水平均顯著低于死亡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AMI患者GRACE評分、DD水平比較
ROC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GRACE評分和DD判斷AMI預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3.10%和75.51%、76.92%和86.24%;兩者聯(lián)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最大(0.906)。見表3。
表3 GRACE評分、DD水平及兩者聯(lián)合預測AMI預后的效能
準確預測AMI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有助盡早采取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預后[5]。因此,選取有效指標評估老年AMI患者預后意義重大。
GRACE評分主要依據(jù)患者Killip分級、收縮壓、心率、年齡、血肌酐、入院前心臟停搏、ST段下移、心肌酶升高等基本臨床參數(shù)綜合評估患者預后情況。2007年,美國《心臟學會急性心肌梗死防治指南》推薦采用GRACE評分評估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6]。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GRACE評分能較準確地預測AMI早期病情危重程度,并對AMI患者入院至出院后6個月全因死亡風險有較好的預測價值,可為患者個體化治療提供參考[7]。但GRACE評分主要參考AMI發(fā)病后心電圖、心肌酶譜等參數(shù)變化,未能將心血管以外的其他情況納入評估范圍,而老年AMI患者病情復雜,單純應用GRACE評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生物標志物在AMI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中應用廣泛,DD作為診斷AMI的重要指標,其水平與心功能、病情嚴重程度均存在密切關系[8]。有研究發(fā)現(xiàn),AMI患者血漿DD水平是其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DD水平與AMI患者心臟死亡、大量出血、心肌梗死復發(fā)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有顯著相關性[3,9-10]。為此,本研究探討了GRACE評分聯(lián)合血漿DD預測老年AMI患者預后的價值,結(jié)果顯示,STEMI組與NSTEMI組之間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STEMI組GRACE評分明顯高于STEMI組(P<0.05),提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更高,與文獻報道[9]一致。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破裂致冠狀動脈內(nèi)血栓形成是不同類型AMI共同的病理基礎,DD是反映人體內(nèi)高凝狀態(tài)與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特異性標志物,是纖維蛋白單體經(jīng)活化因子交聯(lián)后的降解產(chǎn)物,血栓形成后會迅速激活纖溶酶原轉(zhuǎn)化為纖溶酶,促進可溶性纖維蛋白多聚體、交聯(lián)纖維蛋白釋放,提高DD水平[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NSTEMI組年齡為(67.80±7.92)歲,稍高于STEMI組[(65.43±8.16)歲],STEMI組GRACE評分明顯低于NSTEMI組(P<0.05),可能與發(fā)病年齡有關,這一結(jié)論有待擴大樣本量加以證實。
本研究Pearson相關分析結(jié)果顯示,GRACE評分與血漿DD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546,P<0.001),與文獻報道[12]一致。DD可直接反映機體纖溶系統(tǒng)狀態(tài),AMI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血栓形成風險極高。因此,隨病情危重程度的增加,患者DD水平呈顯著增高趨勢,對患者病情評估有重要參考價值。本研究患者6個月死亡率為27.38%,存活組GRACE評分、DD水平均顯著低于死亡組(P<0.05);ROC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GRACE評分、DD水平判斷AMI預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3.10%和75.51%、76.92%和86.24%,兩者聯(lián)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最大(0.906)。提示GRACE評分聯(lián)合血漿DD檢測能提高老年AMI患者預后評估的效能。
綜上所述,不同預后老年AMI患者GRACE評分、血漿DD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兩者聯(lián)合能有效提高評估AMI預后的效能,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