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輯,李滿香,甘夢蘭
(貴州農業(yè)職業(yè)學院食品與藥品系,貴陽 551400)
鉤藤(RammulusUncariaeCumUncis)別名大鉤丁、雙鉤藤,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無柄果鉤藤,產于廣西、貴州、云南、福建、湖北、湖南以及江西等地[1-2],是我國著名中藥材。干燥帶鉤莖枝為常用藥用部位,其味甘,性涼,具有息風定驚、清熱平肝、活血通經的功效,常用于頭暈目眩、驚癇抽搐、肢體麻木、肝風內動、感冒夾驚、高熱驚厥、頭痛眩暈、小兒驚啼等癥,是女珍顆粒、正天丸、天麻鉤藤顆粒、天智顆粒等許多有名成方制劑的主要原料藥[3-4],鉤藤生物堿類物質還具有很強的藥理活性,尤其是降壓作用和神經保護作用[3-5],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F(xiàn)在還被開發(fā)用于園藝觀賞植物[6],市場前景廣闊。鉤藤種植,土壤要求低,管理簡單,用工少,2~3年即可采收,年產值可達6 000~8 000元/667 m2,持續(xù)采收可達20年以上,經濟效益好,群眾種植積極性高[7]。本文根據(jù)生產實踐并結合其他研究成果,詳細論述了鉤藤栽培技術要點,旨在為其生產技術提供參考,促進貴州鉤藤產業(yè)更好發(fā)展。
《中國藥典》規(guī)定正品鉤藤藥材為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無柄果鉤藤的干燥帶鉤莖枝,秋冬季節(jié)采收,去葉,切段,曬干[8]。所以選擇以上品種栽培為最佳。
鉤藤可以采用扦插、組織培養(yǎng)和種子繁殖等方法育苗。
1.2.1扦 插
3—4月份,選擇優(yōu)良健壯、無病害的二年生枝條,插穗留帶腋芽的2~4個節(jié),插頭處理為斜口狀,用生根粉(1 000 mg/L)浸泡1 h,放置2 h。將插穗扦插在濕潤肥沃、背風向陽的沙質土壤中,注意插穗與地面保持約60°,深度為插穗長度2/3,行距為20 cm×20 cm,澆水搭棚管理[9]。
1.2.2組織培養(yǎng)
選取成熟飽滿、優(yōu)質且未開裂的鉤藤蒴果,置于流水下沖洗干凈,使用75%乙醇浸泡消毒1 min,無菌水沖洗5次,再用0.1%的HgCl2溶液加適量“吐溫80”浸泡8 min,無菌水沖洗5次,無菌濾紙吸干蒴果表面水分,風干備用。待鉤藤干燥后,用無菌解剖刀小心切開蒴果,將種子輕輕抖落到無菌牛皮紙上,收集適量種子后,50~60粒/瓶,均勻撒到培養(yǎng)基(MS+NAA 0.2 mg/L+6-BA 2.0 mg/L+GA30.5 mg/L+活性炭0.1%,添加蔗糖30 g/L、瓊脂5.3 g/L,pH=6.8)內,溫度(25±2)℃,光照時間10 h/d,光照強度3 000 lx,定期觀察生長情況。待種子生長到4~6 cm時,剪掉葉子,修剪為1.5~2.0 cm長帶腋芽的小莖段進行擴大繁殖[10-12]。
1.2.3種子繁殖
成熟的鉤藤單株,每株可產球果上百個,種子數(shù)量龐大,另外,鉤藤種子育苗技術已較成熟,培育單株種苗成本會較低。因此,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種子繁殖技術培育種苗。
鉤藤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開始逐漸成熟,在蒴果成熟未裂開前,選擇優(yōu)良而健壯鉤藤植株上成熟、個大、飽滿球果,將枝條剪下,攤開在干燥通風處或在太陽光下干燥,時常翻動枝條,至完全干燥后,用器具輕輕拍打,使種子從蒴果中脫出,揉搓種子使種皮破裂、脫殼,用細篩(約3 mm)篩出種子,曬干后用塑料袋密封干藏[13]。在冬季或春季,將鉤藤種子用白布或紗布包好,先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 h,取出,用約50 ℃溫水浸泡種子約1 d,自然冷卻至室溫,晾干,與消毒后的浮沙、洗草木灰按1∶5∶10 混勻[14]備用。
采用穴盤育苗,聚苯乙烯泡沫格盤作為育苗材料,28 ml/穴,直徑約為0.5 cm,底部有小孔。深度約為10 cm的矩形育苗池,清洗后消毒殺菌,苗床用水應為潔凈的自來水或井水。將含水量為30%~40%的基質與干燥鉤藤種子均勻混合,保證8~15粒種子/穴裝盤,保持基質松軟,裝填完畢后入池??刂婆飪葴囟燃s25 ℃,相對濕度約60%,注意遮陰、通風、換水、換氣[6]。一般15~30 d開始萌芽,60 d左右出真葉,鉤藤幼苗很弱,注意管理。待種苗生長到約30 cm高時需要截頂移栽,這主要是使莖枝迅速木質化,達到壯苗的效果[15-16]。
鉤藤是一種典型的C4植物,喜歡陽光,對土壤條件要求較低,通常生長在海拔100~800 m以下的山坡、山谷、溪邊、丘陵地的稀疏雜木林間或林緣向陽處[14]。選擇海拔100~800 m,坡度小于45°,土壤肥沃、濕潤、排水良好、日照充足的坡地或梯田,選取壤土或砂壤土最佳,在山區(qū)或者林區(qū)稀疏林地進行林間套種種植,或在半陰半陽的荒山荒地栽培。
定植前30 d,采用火燒或人工等方法清除地塊雜物,然后翻耕、平整。按交叉對齊模式進行栽植,株行距:1.8 m×2 m,種植穴:40~50 cm(長×寬×深),3 000~3 200穴/hm2。每穴施用土雜肥(腐熟農家肥/有機肥)1~2 kg,復合肥100~200 g作底肥,與土混拌均勻施入穴中,然后覆土稍高于原地面,成龜背形。
當幼苗長高至50~80 cm時,于幼苗主莖30~40 cm處打頂,但注意保留苗芽,即可進行移栽。移苗時,如果苗地較干燥,應提前用水澆透苗地,保持土壤松軟濕潤,有助于實現(xiàn)帶土移栽,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定植應選根系完整無損、無病蟲害、苗木新鮮、苗芽鮮活的幼苗。
種植最佳日期為每年春季(2—3月)或冬季(11—12月),建議陰天或雨后移栽定植,種植規(guī)格:180~250株/667 m2。定植時,先在原穴中央挖小穴,挖穴規(guī)格:10 cm左右(長×寬×深),鉤藤屬于淺根系植物,種植不應過深,以根系能自然伸展為佳。保證1株/穴,將幼苗放入穴中,扶正,用熟土覆蓋全部根系,根系覆土至穴深一半時慢慢上提幼苗,以助于根系伸展,然后填土整穴,踩實土壤,澆定根水,真正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
移栽后及時檢查幼苗成活情況,若苗地出現(xiàn)缺苗、死苗情況立即補苗。
鉤藤生長全過程需要保證充足的水分,若遇連續(xù)干旱天氣及時灌溉,保持土壤長期濕潤,可選擇清晨和傍晚澆灌,有條件可采用滴灌。但其忌積水,平地需要做好排水溝,以便及時排水。
為保證鉤藤植株營養(yǎng)供應,定植后需要按時追肥,第1次施肥一般在60 d左右,主要為氮肥,尿素:10~20 g/株,以后每年春季再施肥1次,復合肥:100~200 g/株。秋冬季追肥主要為有機肥,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1~2 kg/株,采用環(huán)施或穴施方法。
定植后1~2年,由于植株矮小還未封行,雜草茂盛,土壤板結,需要及時除草松土,夏季可用農達除草劑噴施。定植3年后,植株生長旺盛很快封行,雜草稀疏,春季結合施肥除草,先除去植株四周雜草,用力抖盡泥土,均勻掩蓋在根部,利于保水保肥,夏季用農達除草劑噴施。中耕時注意不傷及鉤藤側根,除草劑噴施注意防護,避免損傷鉤藤植株。
鉤藤高產,適時適當修剪是關鍵。第1年,鉤藤長至1.5 m時及時打頂,使鉤藤多分枝。第3年開始大量產鉤后,采收時應注意,在植株高40~60 cm處短截,有利于剪口處萌發(fā)大量健壯新梢,提升產量。保留主莖:2~4條/株,7~8月秋季,及時打頂,除去新發(fā)側芽,保證藥用部位帶鉤枝條的良好生長。
鉤藤常規(guī)種植病蟲害不多,發(fā)生并不嚴重,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保證藥材生產質量。鉤藤整個生長期間,主要會產生根腐病、蛀心蟲、蚜蟲、毛蟲等病蟲害,但很少大規(guī)模出現(xiàn),所以盡量不使用化學農藥,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抑制病蟲害發(fā)生。
總體原則:優(yōu)選健壯無病害種苗,植株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及時去除病株,統(tǒng)一燒毀或深埋,石灰消毒;優(yōu)化田間管理,保證底肥,合理施肥追肥,確保植株營養(yǎng),使其生長健壯,增強抵抗力;做好中耕除草及水分管理工作,防止雜草叢生,發(fā)現(xiàn)病葉或枝條及時去除銷毀,合理灌溉和及時排水。若大規(guī)模發(fā)生病蟲害時,可合理采用化學或生物防治。
根腐病防治:保持田間排水暢通,防止苗床積水爛根,或帶藥移栽(藥液浸根或蘸根)。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石灰全面消毒病穴,或噴灑50%多菌靈1 500倍液,以防傳播蔓延。
蚜蟲防治:可用10%吡蟲啉3 000倍液噴殺。
蛀心蟲防治:一旦發(fā)現(xiàn)植株頂部有萎蔫現(xiàn)象,及時摘除銷毀,發(fā)現(xiàn)心葉變黑或成蟲爆發(fā),可用95%敵百蟲1 000倍液噴殺。
毛蟲防治:人工捕殺,嚴重時可以用50%敵敵畏1 000倍液噴灑[17]。
鉤藤種植第2年可少量采收,第3年有一定產量,第4年至第5年開始進入盛產期,一般在春季發(fā)芽前或秋后嫩枝完全變老時采收[18]。采收時,剪下帶鉤枝莖,去除枝葉、干枯枝和病枝,捆扎轉運加工。
干燥加工采用:直接曬干、蒸后曬干、烘干等方法。
直接曬干或烘干:鉤藤莖枝采回后,順著鉤的上下部分,按照每段2~3 cm的長度依次剪開,帶鉤枝段和非帶鉤枝段分別存放,陽光下或陰涼處干燥最佳。若遇持續(xù)陰雨天氣,則需要及時烘干,防止植株腐壞,烘干溫度不宜過高,控制在40~45 ℃。
蒸后曬干:為了使鉤藤藥材的色澤更加油潤光滑,需用蒸鍋蒸或密閉容器發(fā)汗,使顏色紫紅再曬干,剪段。
鉤藤中藥材市場需求大,種植管理技術簡單易學、成本低、產值高、收益快且長,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本文系統(tǒng)總結了鉤藤高效栽培技術要點,為鉤藤人工種植提供技術參考,促進鉤藤產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