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
“現在醒著的人,應該都沒睡吧?”
“上次見你還是上次。”
“現在的年輕人,還真是年輕啊?!?/p>
……
最近,“廢話文學” 風靡中文互聯網?!奥牼幌?,如聽一席話?!?說了等于沒說,但沒說又不等于說了。它毫無信息量,但是輕松幽默,讓人會心一笑;它車轱轆話重復,但是翻來覆去中,貌似也頗有新意。網友們樂此不疲地玩兒梗,評論區(qū)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職場中也有許“廢話文學”,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廢話”和“文學”的淵源起碼可以追溯到魯迅先生的散文詩《秋夜》,那句“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聲名遠揚,是廢話文學里的“名句”。朱自清在《論廢話》一文中更是直言:“一輩子說話作文,若是都說道理,哪有這么多道理?況且誰能老是那么矜持著?人生其實多一半在說廢話。詩文就是這種廢話。得有點廢話,我們才活得有意思?!蔽膶W大師們尚且如此行文,何況我等平民乎?
廢話由來已久,它早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活動中都會不自覺地說“廢話”。比如,關心一個人,你可能脫口而出“你出門穿厚一點,就不會那么冷了”。勸一個老煙民戒煙,你大概會說“你要是能把煙戒了,就不會咳嗽了”。事實上,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廢話不僅存在,甚至是我們日常言語表達的重要組成?!吧畈荒苁U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廢話文學,本質上是出于網民對于低密度信息的一種嘲弄、解構或批判。多數人在上網時,本來的目的是獲得高質量的信息互換。即,我希望收到有價值的信息,也希望我發(fā)布的信息能被他人正面理解、積極反饋。然而,低密度的信息嚴重破壞了人們的網絡體驗,嚴重打擊了網民認真討論的積極性。
在此情況之下,主動輸出“廢話”,一來可以表達對信息密度低的不滿,二來是對此表示嘲諷,再者就是跟風隨大流,玩梗而已。除此之外,輸出廢話也可以對外表示交流的終結,不必客氣敷衍,從而在低密度信息和低質量對話的泥潭中瀟灑脫身。
“廢話文學”在互聯網上的風靡,與當下較為普遍的社交焦慮或許不無關系。不少人在現實生活中寡言少語,尤其是面對不熟悉的人吞吞吐吐,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自嘲“社交恐懼癥”。但是,社交恐懼癥在網上卻如魚得水,侃侃而談??赡苁且驗榫W上的交流沒有面對面帶給人那份無所適從的壓迫感,給交流者預留足夠多的思考時間,讓人放下戒備,輕輕松松,淡定從容地組織語言。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的表達,在網絡上得以釋放,情難自已,廢話連篇是其中的一個表現。相比于污言穢語、人身攻擊等網絡暴力,“廢話”作為一種情緒釋放方式實在是人畜無害,過分美好。
娛樂和排遣之余,“廢話”也是有意義的。它可能是母親沒完沒了的嘮叨,也可能是父親自以為是的大道理,更可能是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教誨。那些話在少年人耳朵聽來,卻是:我已經這么大了,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不要再廢話啦。時光荏苒,時過境遷,少年長大,再咂摸起父母老師的廢話,便忽然讀懂了其中的良苦用心。
當然,我們不排斥“廢話文學”,并不是鼓勵多說廢話,也不是認為廢話真的能夠準確簡潔地傳遞信息。畢竟,當下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尤其是職場,往往追求信息交流的高效率。無論是上傳下達,還是同級對話,如果言語中夾雜廢話,甚至廢話連篇,就必然容易淹沒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某種程度上,“廢話”這確實是職場常態(tài):大家都在打太極,不提供實質性建議;誰都不想往身上攬責任,大家紛紛化身“廢話文學”大師。特別是開研討性會議,開了好像又沒開。從消耗的時間成本來看,好像是開了會的,但看看記錄的文件并沒有具有實操價值的信息,又感覺沒有開過會。還有各種階段性的員工述職匯報、項目總結復盤,說了很多,可好像什么內容也沒說。一些職工對此頗有感觸,埋怨道:“老板特別喜歡快下班的時候開會,開了半天,又說不出來什么個所以然。問題還是原來的問題?!?/p>
適當的職場廢話可以活躍氣氛,調節(jié)情緒,放松神經,提高工作效率??墒?,如果在真正做事時依然搞“廢話文學”這一套,就很可能形成無效溝通,打擊員工積極情緒,降低工作效率。
而職場上的業(yè)務溝通,有時候頗為“慘烈”。要么就是事不關己,裝聾作??;要么涉及利益紛爭時,一溝通就天雷地火、劍拔弩張。久而久之,便會給不少人一種感覺:職場上的溝通大多都是無用、無效的,說得多反而可能出力不討好,還容易得罪人。這些“悟了”的職場人索性閉嘴微笑,或者說一些“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廢話文學,糊弄過去。
于是,不少職場人會抱有這樣的想法:“我只要把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我只要把活兒干漂亮就可以了”。于是這些職場人開始埋頭苦干、勤勤懇懇、一言不發(fā)、默默工作。在人際關系上,除了不得以為之的業(yè)務往來外,也盡可能避免與同事和領導的交集。實在躲不過去,吭吭哧哧擠出兩句客套話——“來這么早啊”“你也來接水啊”——應付完事,然后就趕緊閃人,或者低頭刷手機。
面對潛在的或者已經出現的職場廢話,人們的選擇要么是以毒攻毒,回應以更多的廢話;要么沉默以對,甚至減少了必要的社交溝通,因噎廢食。其實,如何面對和處理職場廢話,某種程度上就是如何做到“高情商溝通”。
首當其沖應該是尊重。我們對一句話的態(tài)度通??梢詣澐譃檎J可和不認可兩類。高情商溝通就是對你認可的發(fā)言加強認可,不僅對話語認可、還對說話的人認可。而面對自己不認可的發(fā)言時,高情商溝通的做法則是很少正面直接拒絕。
可能有人會覺得,虛以委蛇的做法有點油膩,但高情商之所以“高”正是體現在心中有他人、對他人有尊重,所以不會造成正面沖擊。要讓對方明白不正面回答就是因為自己不想回答,但凡懂事的人就不可能刨根問底。這樣禮貌得體地回答了別人,又體面地結束了這個話題,是高情商的典型表現。
高情商溝通還應該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能力是共情?!肮睬椤边@個詞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也知道它在社交中帶來的好處:不僅能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還能和對方快速建立好感和信任。缺乏共情能力的高情商話術是一種虛假的高情商,多說兩句就會給人造成虛偽、討好的感覺,并不能為我們的職場生涯帶來切實幫助。唯有帶著共情能力的高情商發(fā)芽,才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和認可。
共情能力需要培養(yǎng)和練習,主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學會傾聽、感受對方的情緒;二是試著用自己的話復述對方的情緒。能夠做到這兩點,對方會覺得你是在乎他的發(fā)言的,這會讓后續(xù)的溝通更加順暢。
如此這般,在職場上靈活運用“廢話文學”,適度玩梗也無可厚非,但是要把握分寸和場合,不能為了廢話而廢話,更不應因“廢話”而“費事”。
在職場中廢話說多了,效率就慢了。畢竟只要你浪費一分鐘,60 秒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