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向東
你可能想不到,我黨最早的黨章(現(xiàn)存的唯一原件),是秘密藏于衣冠冢里長達20多年,才得以留存至今。
保護和隱藏這份革命文物的是張人亞父子。
出生于1898年的張人亞,16歲時成為上海老鳳祥銀樓的一名金銀首飾制作工人,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上海,中國革命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在危急關頭,張人亞首先想到黨的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書刊的安危。
這年年底,許久沒有回家的張人亞突然回來了,他匆匆推開了寧波霞浦的家門。張人亞的父親張爵謙一直擔心著兒子,此刻見到兒子,喜出望外。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回家是有事的,交給他一個重大而秘密的任務,妥善保管一批文件和書刊,這些文件中有中共二大、三大的十幾份機密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部黨章。
于是,父子倆完成了“使命”交接。父親對外佯稱“不孝二兒子靜泉長期在外毫無音信,恐怕早已死了”。然后在村東面的長山崗上,為張人亞修了一座墓穴,把張人亞托付給他的文件藏在墓穴里面。墓碑上的名字既不是張人亞,也不是他的原名張靜泉,為了保密,靜字省去了,只寫了張泉兩個字。
從此,老人家獨自守護著這個秘密,等待著兒子的歸來。新中國成立了,兒子張人亞沒有回來,父親張爵謙在《解放日報》上刊登尋人啟事尋找兒子,最終也毫無音訊。年近耄耋的老人心中打定了主意:“共產(chǎn)黨托我藏的東西,一定要還給共產(chǎn)黨”。他叫來三兒子張靜茂,向他揭開了“衣冠?!敝i,并要求張靜茂將這些文件交給有關部門。
張靜茂從墓穴中取出的文件書報和照片帶回上海后,專門刻了兩枚“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和“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墓穴二十余年的書報”紀念圖章,分別蓋在文件和書報上。
就這樣,“衣冠?!崩锏捏@天秘密終于大白天下。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的《共產(chǎn)黨宣言》、中央檔案館珍藏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和國家博物館珍藏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和宣言》,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從黨史意義上來說,首部黨章目前為止沒有第二個文本,文獻價值極高。
張爵謙晚年躺在臨窗的病榻上,常常盯著院子大門,等待著兒子張人亞的身影。但他永遠也等不到他的兒子了。
早在1932年底,年僅34歲的張人亞就犧牲了。
(責任編輯 孫月紅)
3974500589238